蘇教版語文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着迷的故事,而這個課題就突出地顯示了法布爾的與衆不同。課前學生預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本子上對這篇課文提三個問題,其中問得最多的是:“爲什麼要在衣袋裏裝滿昆蟲?” “課文爲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爲題目?”

蘇教版語文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

的確,看到這個課題便能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現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極其喜愛的態度。說到蟲子,一開始很多學生表示出了“不喜歡”,甚至說“噁心”(特別是毛毛蟲之類的.),我這樣說:“可是法布爾卻跟你們不一樣,他非常喜歡小蟲子,課文哪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

學生很快找出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着迷”這一句。我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個比“着迷”還要“着迷”的詞語:“迷戀”、“癡迷”。應該說,“迷”是全文的線索,是通篇的靈魂。因此,教學本文我緊緊扣住“迷”字展開。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講法布爾終於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二是法布爾在放鴨子時捉到了小甲蟲,後來受到父母的責罵,卻依然迷戀於昆蟲。引導學生體會時我抓了兩個方面:一是描寫紡織娘和小甲蟲的語句,從而來體會在法布爾眼裏這些蟲子是多麼漂亮,很多學生也不由得喜歡上了這兩種昆蟲;二是描寫法布爾如何對待捉到的小蟲子的語句,體會法布爾對小蟲子的珍愛。尤其是課文的用詞非常精確,通過抓關鍵詞、換詞比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甚至是癡迷。

課文中還寫到了法布爾受到了父母的責罵,我讓學生聯繫課文談談自己對法布爾的父母的看法。大約一半的學生表示理解法布爾父母的做法,主要是從安全方面考慮(這部分孩子平時屬於“聽話型”的);而另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支持法布爾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從“眼淚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這部分孩子是屬於“有主見型”的)。到底是高年級的學生了,說話有理有據的,我在課堂上也沒有說法布爾父母的做法是對是錯,應該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對於法布爾來說,“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已經達到癡迷的地步了。

我想,學生在課文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爾對待昆蟲的癡迷之後,課前提出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