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語文上冊鋤禾教學反思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國小一年級語文上冊鋤禾教學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讓古詩插上歌聲的翅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還能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情感得到宣泄和昇華。”

整節課我都是以音樂開始,以音樂結束,始終以音樂爲本。讓孩子們吟誦古詩更有節奏感;讓學唱歌曲變得輕鬆、生動,歌聲變得更甜美;在歌聲中潛移默化的將思想教育進行宣泄和昇華,從而感悟古詩中所蘊涵的道理。

這節課共分爲三個環節。

首先是看圖聽音樂讀古詩——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讀古詩的樂趣。

我一共安排了三幅圖,並根據每幅圖的題目和含義配有三段音樂。學生能夠跟隨字幕的變化有節奏的讀出古詩。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體會這三段音樂速度和情緒的不同,並在最後能夠歸納出速度與情緒的關係:速度不同,表現的情緒就不同,所以情緒與速度是密切相關的。二是通過音樂的渲染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表現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做到有感情的誦讀。這也爲後面學唱新歌做好鋪墊。

接下來是學唱古詩歌曲——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唱古詩的樂趣。

歌曲《鋤禾》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節奏比較歡快,襯詞“哎咳哎咳呦”的加入更使這段音樂的情緒變得堅實有力;第二部分的節奏比較舒展,情緒也很優美,與第一段形成了對比;歌曲第三部分就是第一段的再現。我採用的是分段學習的`方式進行歌曲學唱。

我先是從朗讀歌詞入手,讓學生觀察四句節奏的變化,然後先解決第三句的難點部分,然後採取師生接龍的方式進行有節奏的朗讀歌詞。然後進行導入,我說:有一位作曲家非常喜歡這首《鋤禾》,所以他還給這首古詩譜上了曲。(出示歌片)讓我們一起聽聽看。(播放視頻)讓學生初次感受歌曲旋律。然後我進行提問:同學們,在這首歌曲中,加入襯詞的部分和沒有襯詞的部分,音樂的速度和情緒一樣嗎?先不要着急告訴我答案,我們再來仔細的聽一遍,這回我來唱給大家聽。(師再次範唱)這樣學生就再次感受了這首歌曲的旋律,同時也加深了印象。有了這兩遍基礎,學生就能夠隨着琴進行哼唱了,所以我讓學生在哼唱中自己找問題,解決唱得不準確的地方。最後仍然採用師生接龍的形式完成第一部分的學唱任務。

學唱第二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思考:這段音樂我們應該怎樣表現?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聆聽音樂伴奏。學生很快就會體會深情優美的情緒,所以我要求學生採用輕生演唱的方式,隨着伴奏進行演唱。

應該說這首歌曲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於是我要求學生通過多種演唱形式進行創編,大部分學生表現的比較積極能夠踊躍發言,只是思維創造力沒有放開,形式還是有些單一,如果再引導學生加入吟誦、律動等等,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總的來說我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順利的,學生能夠在我創設的教學氛圍中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而且學習情緒比較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踊躍,可以看出他們很喜歡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