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設計

基礎導學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教案設計

一、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的變遷

1.服飾的變化

(1)變化趨勢

①男裝: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

②女裝:由寬鬆肥大向合身適體、短袍窄袖的方向發展。

(2)近代

①男性服飾:長袍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西裝在鴉PIAN戰爭後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流行開來;西裝的傳入和流行對中國服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綜合了西式服裝和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中山裝,此後成爲中國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

②女性服飾:西式服裝傳入中國促使人們的審美觀發生重大變化。20世紀20年代後,人們吸收西方服飾的長處,對旗袍進行改革與創新,受到廣大女性的歡迎,成爲城鎮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裝。

(3)現代

①新中國成立後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與政治生活聯繫在一起。中山裝和以列寧裝、連衣裙爲特徵的蘇式服裝是普遍選擇。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服裝的式樣和顏色單調,軍裝和“幹部”服盛行。

③改革開放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港臺、歐美文化的影響,人們對服飾的要求開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時尚、穿得個性過渡,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審美情趣、經濟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服飾。

2.飲食文化的變化——中西餐並行於世

(1)中國四大菜系的形成:近代百年,中國逐漸形成了影響比較大的四大菜系,即魯菜、粵菜、川菜、淮揚菜。

(2)西方餐飲文化的傳入

①傳入:鴉PIAN戰爭後,西餐傳入中國,西式餐館最初由外國人經營,之後,各通商口岸陸續出現由中國人經營的西餐館。

②中西餐區別:烹飪方式、食品種類、就餐環境、禮節要求方面都有明顯區別。[來源:ks5u]

③對飲食文化的影響: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使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大量引入中國百姓飯桌,西式糖果糕點和飲料也受到國人的歡迎;一批專門生產西式食品的食品廠開始出現,西菜、西點成爲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居室建築的變化

(1)傳統民居

①成因: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生活方式不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形式。

②典型:北方地區遍佈城鄉的四合獨院。

③價值:傳統的民居蘊涵着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2)近代民居的演變

①背景:鴉PIAN戰爭後,在租界等外國人聚居區出現西式住房。20世紀30年代前後,京、津等地出現了完全歐化的新式住宅。

②變化:中國居室建築融入了西式建築的特點,在天津、上海、廈門出現了既保留原住宅特色又體現西式建築風貌的毗連式房屋;西式的傢俱也受到人們的歡迎。

③特點:中西合璧。

二、中國近現代習俗風尚的變革

1.婚喪禮俗的變遷

(1)婚姻禮俗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過新思潮薰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

②新中國成立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爲時尚。

(2)殯葬風俗

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喪禮趨於簡化,出現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禮,但廣大農村中實行更多的仍是傳統喪禮。

②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用火葬代替土葬。

2.其他方面

(1)民國成立後,開展了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等活動,公曆在官府活動中得以實施,點頭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漸成爲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

(2)民衆思想發生變化,舊道德、舊禮教遭到批判,女子在獲得受教育權利的.同時,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

問題研討

1.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1)中國社會內部新興的進步力量,爲振興國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努力。太平天國運動對封建舊思想、舊禮教、舊風俗的衝擊和挑戰;維新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社會風俗的主張,如反對纏足,反對鬼神迷信,反對吸食鴉PIAN,主張斷髮易服,提倡近代的生活方式和行爲習慣等;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以國家的名義頒佈了改易社會風俗的政令,確立了近代新生活禮俗的合法地位,把自維新運動以來的社會風俗改革推向高潮;新文化運動中,批判舊道德、舊禮俗,提倡新道德、新風尚。

(2)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戰。主要體現在西服、西餐、西式房屋等方面。

2.新式服飾和傳統的華冠儒服各自體現了怎樣的政治理念?

(1)華冠儒服體現的是禮制所規範的等級制度和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2)新式服飾則體現出人們對平等、自由的嚮往。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明婚禮出現的原因是什麼?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響;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改革傳統婚姻制度,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新一代知識分子,尤其是走向社會的女青年敢於身體力行,衝破封建牢籠。

(2)影響:進一步宣傳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於社會進步和婦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