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生百年變遷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民生百年變遷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民生百年變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

本課是歷史必修二中唯一的一節探究活動課,根據新課改的精神,搞學生的探究活動是很有必要的。這節課放在第五單元的後邊也很好,學生對這些內容很有興趣,也有其可行性。

  2、本課在本單元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中的一個探究活動課。本單元先後介紹了《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遷》、《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以及《大衆傳媒的變遷》,同學們通過這三課的學習可以對中國近現代的民生變化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在本單元知識的學習之後,安排一個探究活動課,使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鞏固以上三節課學習的知識。

  3、本課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開始指出,“一個世紀以來(20世紀初—21世紀初),中國走過了100多年不平凡的歷程,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就在我們身邊,並不斷被我們的祖輩、父輩和我們感受着”。很明確指出了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即我們社會生活的變化。教材還很明確的指出了我們可以研究的領域:器物、習俗、服飾、娛樂等等。本課還通過“活動任務”一目,佈置了探究活動的具體任務。“活動成果”一目還告訴我們通過一個展示會來展示學生探究活動的成果,“活動過程”一目指導我們怎麼去進行活動。

最後教材還給了我們很多史學指導,便於我們對研究的《社會生活百年變遷》的背景進行探究,對社會生活的變遷的原因進行了解。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們知道,任何歷史現象的出現、發展變化,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最終達到我們這節課的教學目的。

  二、學情分析:

針對這種自主探究的課,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積極性是比較高的。所以,我認爲要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通過學生對活動的參與,使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鞏固。在學習方法方面,讓學生們主動的去探究、進行自主學習,增強學生整合史學材料和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活動的方向,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指導,要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增強能力,不能流於形式,爲了探究而探究,那麼這節課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批學生都是90後,從小生活在蜜罐裏,根本就沒有受過什麼苦。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對自己的父輩祖輩進行採訪,還可以通過網絡、書籍進行了解,讓學生們對過去生活的艱難有所瞭解。讓學生們知道生活的疾苦,和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們珍愛生活。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⑴識記民生百年的變遷。

⑵理解民生的變遷,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人類社會生活向更高境界發展。⑶運用社會發展觀點,分析中國民生百年巨大變遷的背景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

⑴涉獵、瞭解民生百年的巨大變化,形成自己的感受,舉辦歷史展覽會。

⑵增強學生對歷史史料的整合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中國民生百年變遷的瞭解,感受人類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

⑵讓學生深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珍愛生活,努力學習。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使學生對中國社會百年變遷的史實、背景識記並瞭解。

難點:史料整合能力、提取歷史信息的培養。

  五、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教學方法:

⑴情景教學法:給學生設計歷史情景,引導學生深入到探究中,完成教學目標。

⑵問題探究法:給學生設置有效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到有效的知識。

2、學習方法:

⑴探究式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配合相結合。

⑵學生自制課件並自行展示。

  六、教學過程:

  1、課前的準備:(一週左右)

這種探究活動課,課前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一定要做到準確、充分、可行。讓學生自主分出小組,根據本小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探究,活動的內容只要和民生變遷有聯繫即可,不給學生做硬性的規定。這種活動基本要在假期前給學生布置,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收集材料。設計的意圖是增強學生的收集資料的能力,以及整合歷史資料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小組的配合能力。

針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把這個班分成了衣、食、住和習俗四個小組。並選出組長具體負責活動的展開。要求每個小組做出一個多媒體課件,課件中要充分利用假期收集的材料;還有就是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多媒體課件準備好發言稿。

教師要對課件的製作進行指導和把關,一定要注意課件裏要做到文字、圖片和視頻相結合。注意設計的資料一定要和同學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還要和同學一起對發言稿進行推敲,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設計的意圖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以及互相配合的能力。讓學生髮揮各自的長處,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2、導入新課階段:(3分鐘)

給出學生衣、食、住、習俗四方面新舊圖片的對比,教師對這四個方面做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對中國社會百年變遷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設計的意圖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創設活動的歷史情景。

3、學生展示研究成果階段:(共四個小組,每個小組5分鐘的時間,計20分鐘,教師在其中穿插以及總結,4分鐘,本階段24分鐘)

⑴採取的方式: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利用本小組製作的課件,對本小組的探究情況作展示。

⑵怎樣進行展示:

首先,要對本小組的研究的領域進行總括。通過語言和課件上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舉例:“衣”組可以做這樣的`總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豐富的服裝服飾文化寶藏是任何一個國家無法比擬的。尤其在唐朝,一條‘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織造技術、絲綢和精美的圖案帶到了歐洲,以它特有的民族色彩引領世界潮流,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次,播放圖片進行新舊的對比,讓學生直觀上對社會的變遷有一個認識。還可以讓學生拿出實物,給同學們進行展示。舉例:“衣”組可以拿出文革時期書包的實物—綠軍包,與現在同學們的書包進行對比。“住”組可以拍攝一些本鎮現在建築物的照片與地震以前我鎮的風貌做對比。“習俗”組可以收集身邊婚喪嫁娶和旅遊的照片。“食組”可以拿出窩頭的實物與肯德基快餐作對比,還可放趙麗蓉表演的小品《吃餃子》的視頻提高同學的興趣。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同學們的點子會很多的,還在於教師在課前的挖掘和指導。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可以增加學生們的興趣以及直觀的認識。

第三,在展示的過程中,展示的同學可以適當的給同學提出問題,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避免幾個同學唱獨角戲的局面出現。

第四,學生對介紹的問題進行總結。

⑶教師的作用:這個環節應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必要的鼓勵和肯定。控制課堂的秩序,讓學生的發言和互動順暢進行。待四個小組發言完畢,對同學們的發言做簡單的總結。切記教師的話不宜過多,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4、討論階段:(12分鐘)

針對“近代以來影響我國人民生活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的問題進行討論。

⑴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組討論。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5分鐘)

⑵就這個問題,每小組派1至2位同學進行發言。(5分鐘)

⑶教師給出答案,落實到書面上。(2分鐘)

  5、總結階段:(6分鐘)

⑴四個組的組長對本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對本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

⑵教師對同學們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是鼓勵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到以後的學習中去。增強學生的學習激情以及團隊精神

  6、反饋階段(在課下)

讓學生對本節課自己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這種評價要包括定量的(以分數的形式),還要有定性的(以文字的形式),還要進行自評和互評。設計意圖是教師對本節課的效果進行總體的瞭解,以利於以後的教學工作。我們歷史組專門設計了一套表格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表格附在本文後)

  七、教學反思:

⑴本課充分的注意到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⑵本課注意到自主探究活動課的實效性,把學生應該掌握的問題一一落實。

⑶本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學生掌握到了一些基礎歷史知識,並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並讓學生在同學面前充分的展示自己,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增強了學生們合作的意識和集體的凝聚力。

⑷通過評價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在活動中表現,有利於學生在以後學習中更好的完善自己。

⑸存在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能力。

⑹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