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

(一)、預習、備課分梯度:

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的天性稟賦發揮出來,而每位學生的資質又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之初首先要全面分析教材和學生,早分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並且要與學生相對應起來。針對學生預習內容的不同設置有梯度問題。老師如何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呢?在每學習一堂新課前:佈置預習任務。

(二)、檢查分梯度:

學生們做好了預習功課,老師必須要付諸實際:檢查。不檢查預習內容,學習卡就像是一張廢紙,沒什麼作用。而老師檢查的力度又不宜過大,應將權力下放到組長的身上。拿出上課之後的3分鐘時間,由組長提問組員自己設置的問題,回答錯誤者,要及時給予糾正。檢查完畢,老師可以將題目與學生的理解、掌握能力掛鉤,適時地抽取一兩個同學進行回答,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這個步驟,是讓學生們理解他們的任務得到了學生及老師的肯定,他們製作的學習卡片能夠被採用,其價值得到完全體現,試問主動性怎麼能不提高呢?興趣也慢慢在培養起來。

(三)、課堂上靈活改變梯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善於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有預見性,但是並不能一味強調,否則學生的學還是一潭死水,因此,適時改變梯度,可能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差生可以回答中等難度問題,中等層次的學生可以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慢慢出現這種情況證明學生的能力是在逐層提高,應予以鼓勵。當然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一段時間後的效果,也可能是某節課上偶爾出現的狀況,因此不能濫施鼓勵,更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老師要及時抓住差生、中等生思維的閃光點,把問題的難度循序漸進地提升一個臺階。而對於優生來說,似乎沒什麼難的問題,其實不然,他們的成績很不穩定,此時老師可運用比較閱讀,並提出幾個題目來考覈優生的掌握情況。這樣,所有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逐漸的鍛鍊與提升,課堂效率才能逐步提高!

(四)、佈置作業的梯度性

作業同樣要分梯度性。比如說,課外作業《快樂語文》。基礎知識較差的同學可選擇自己的知識薄弱題型來做(老師也可建議性的選擇題型讓學生做)。閱讀答問的題目要求全班來做,做後還安排時間進行4人小組交流,讓答問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指導組內同學將問題答準確,答完整。思維拓展的題型要求中等偏上的同學先做,成績差的同學在借鑑拓展範例後再做。如:《詹天佑》這一課的拓展題是:你還能設計出好的線路嗎?思維層次淺顯的同學肯定不會想出更好的設計方案,所以就讓優等生先試着去設計,有好的思路在黑板上畫出來,供中等偏下的同學參考,起到思維有效延伸的作用。

(五)、課外閱讀分梯度

在語文學習中,講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我們在課堂上所實施的一系列梯度教學,是爲了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外養成自己學習的好習慣,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其實,課堂上主要是進行語文基本知識結構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課外就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我在開展活動時,要求學生進行一定數量的閱讀,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

(六)、輔助教學方法

梯度教育並不是單一的運作,可以在其他方法的幫助下共同實施。例如,在課下,每個小組可以製作一個精美的書籤,在書籤上可以寫上自己的人生格言,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詩句,在課堂上,將自己製作好的書籤贈給回答問題優勝組,這樣一節課下來哪個小組積累的書籤數量最多,哪個小組便是獲勝的'一方,對於梯度教學有着促進作用,對於現在實行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更是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經過這幾個月的學習,我發現課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很濃厚。

以上是我總結的幾種梯度教與學的方法,對我們語文老師如何有目的、分層次展開教學,有着積極的作用,可以讓我們老師真正成爲學習的主導,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對於提高其學習興趣,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讓他們覺得學習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希望學生有梯度的預習——老師有梯度的備課——有梯度的師生互動,這一模式能夠爲我們廣大教師、同學所喜愛,將課堂效率提上去,將學生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整個語文課堂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