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展示數學語言的魅力

語文課上我們都爲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所吸引,語言使文章更富有魅力!數學課,如果也能體現語言的魅力,那一定會使課堂更富有美感和感染力。這就需要數學老師有較強的語言修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要提高口頭語言的效能,有效地發揮它的作用,教師必須使教學語言有魅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肯聽。根據數學學科的特徵,語言必須科學性、通俗性、啓發性、藝術性。

如何展示數學語言的魅力

⒈科學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即符合課堂教學用語的規律性,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準確,是指教師口頭語言內容的科學性,是科學性最重要的體現,要求教師表述的內容觀點鮮明正確。教學語言的準確性還體現在邏輯性和系統性方面,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繫和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例如,有教師常把“小數的性質”說成:小數點後面添上或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把“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零”說成“小數點後面添上或去掉零”。

再如,有教師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漏掉了關鍵的一部分。

⑵規範,主要是指用普通話教學。教師的口頭語言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選字造句準確,用詞恰到好處。對一些提問要規範,問題要明確。

⑶簡潔,是指口頭語言的經濟性。教師的語言應當以儘量少的語句表達儘可能豐富的內容,力求要言不煩,努力達到“片言可以明百意”的境界。口頭語言儘量避免拖泥帶水,故弄玄虛,不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廢話,不說學生聽不懂的玄話,杜絕華而不實的“巧”話,力戒陳詞濫調、千篇一律的'套話。

⒉通俗性

教學語言的通俗性,即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無論是組織教學還是轉述,都是爲了讓學生領悟,教師要充分樹立“聽衆”意識。俗話說:“話需通俗方傳遠。”教師的語言和讀文章不同,文章一時看不懂,還可以再看幾遍,而課堂教學語言則稍縱即逝,聽不懂就過去了,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平易淺顯,要適應國小生語言的接受能力和語言習慣,要深入淺出地闡明教材的內容。

樹立學生聽衆意識,教師要講究善於用學生的語言轉述數學語言和某些教學用語,要接近學生的語言習慣。如果說講究語音、用詞、語法、聲調、吐字、速度和聲量是爲了使學生“聽清”,那麼講究用學生的語言和語言習慣,是爲了使學生“聽懂”。學生聽清聽懂的語言才能使學生學生內化。

⒊啓發性

教學語言的啓發性,即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引導學生思考,要啓迪學生的思維。這種啓發主要是教師教學語言對學生掌握知識賦予啓發性;另外語言與語言之間也能互相啓發。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滿足於講得準確、清楚,還要運用富有啓發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教學語言要有啓發性,首先要善問。“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教師通過提問,使學生產生疑慮之情、困惑之感,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以達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要善引。“教學之道,貴在引導。”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思路設法引導,使他們成功達到知識的彼岸。教師要引導學生有興趣地思考,要引導學生有根據地思考,要引導學生向深度思考,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的盲目性、表面性。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無論是教學用語還是數學用語,既要講究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又要考慮學生的言語發展。因此,應當正確處理好教學語言與數學語言的關係。具體要做到:用詞,確定性與具象性的統一;用語,嚴密性與描述性的統一;用句,邏輯性與現實性的統一;講段,規定性與啓發性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語言的作用,充發揮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