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斷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美國的心理學家戴維斯說過:“數學學習是思維的過程,與其說數學是一種動作,不如說它更是一種思維。”數學思維過程指的是獲取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過程,需要操作活動來完成。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學習,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獲得經驗、知識、技能以及促進思維的發展。在操作活動中語言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 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談如何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的數活動,對人的智力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一直以來,它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學活動中也經常是教師傳達、幼兒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許多孩子又不知是怎麼回事。在聆聽和觀摩徐苗郎老師導學班的活動以後,在經過自己實踐以後,我發現:在數活動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動中,我們的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語言這個橋樑。因爲他們不會說、不願說、不肯說,造成了在數活動經驗積累上的困難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在學前教育機構中進行的幼兒數教育活動,一是爲了滿足幼兒發展之需要,從內在動機上激發幼兒對數學習的興趣。同時是爲了 幼兒從偶發的、自然的、個體化的一些認數學算活動逐漸轉入循序漸進的,有教師指導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從而不斷激發與培養他們對數學習的興趣,完成數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打好理性思維的基礎,使數教育成爲幼兒素質啓蒙整體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展。

按照皮亞傑所揭示的“兒童的數理邏輯知識不是來源於物體本身,而是來源於物體的操作和他動作的內化”數學教育思想,使數教育從教師的“教”爲主轉向幼兒的“動”爲主,但也不放棄傳統數教育中積累的好的教學經驗。因此,我們通過正式與非正式的形式來開展數活動,並初步嘗試在正式與非正式的.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在非正式的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數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是指幼兒受內在需要的驅動,在一定環境及自然狀態下,自發自主進行的學數活動。教師爲幼兒提供學具、玩具,創設學習環境,讓幼兒自願、自由地進行活動。

在《學前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而數的非正式活動正是通過一個比較寬鬆、自然的環境,讓幼兒在貼近生活的狀態下,自發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

1、寬鬆、自由的環境,讓幼兒敢說。

許多剛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於在衆人面前表現,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等,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 或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時教師應善於發現,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寬鬆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了教師與幼兒關係上的平等,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願說。而非正式活動正是給了每個孩子這樣一個空間。

在非正式的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可以尋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裏,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如:我班的楊文超小朋友,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後,就選擇在活動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較快地根據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時他也會自己輕聲地說說玩的過程。爲了讓他能更大膽地說,我就經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勵他去講一講,對他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地表揚,多給他們一個笑容、一個撫摸、都將成爲讓幼兒說話的一把金鑰匙。因爲非正式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壓力,幾次下來,他慢慢地會主動地跟我說。於是,我又讓他試着說給旁邊的同伴聽,幾周下來,我發現原來他並不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只是一直以來不敢說。

2、豐富、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可說。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動中,都會有許多豐富的操作材料,而這些材料都是教師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等設計製作並投放的,帶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兒在對這些材料地反覆擺弄中,在具體事物與具體動作的實踐中,會自然而然的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如幼兒在蓋瓶蓋子活動中,開始反覆找蓋子蓋在瓶子上,逐個蓋完後,又會擰開,後又一一蓋上,以後完成後會將多出的瓶子還給老師,或將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向老師要蓋子,嘴裏也會說“多出來了,多出來了”或是叫“少掉了,少掉了。”

3、反覆、多次的嘗試,讓幼兒練說。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經驗的積累和反覆的練習。在每一次正式的數活動前,一般都要進行2~3次的非正式活動,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動中每個孩子又都會有多次選擇、操作材料的機會,多一次操作的機會,就多一次練習說的機會。如幼兒在學習“數的形成”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經驗積累的情況,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動,而在每次的活動中,一般每個幼兒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動下來,每個孩子有3~6次的操作機會,那麼就有3~6次的練習說話的機會。由此可見,非正式的操作活動給了幼兒更多說的機會,這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是相當有效的。

二、在正式的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數教育的正式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師生活動及同伴互動的幼兒學習活動。一般以集體方式進行,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體進行。

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主要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爲輕鬆。一些語言發展得比較好的幼兒還將在其中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好模仿,當同伴說出一個較好聽的詞時,他們就會跟着模仿或糾正同伴的錯誤,教師可藉此機會傾聽幼兒、引導幼兒運用正確、規範的語言進行表達,並逐步使幼兒養成願說、學說、樂說的習慣。

1、主題、生活的經驗,讓幼兒願說。

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纔會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纔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通過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多次操作的經驗和說的練習與幼兒在主題生活中獲得的體驗,使幼兒在正式的數活動中有話要說,有話願說。如:在“分家家”的數活動中讓孩子們根據物體的一個特徵作肯定與否定的分類時,孩子們都很願意說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沒有尖尖嘴的;會飛的和不會飛的;有尾巴的和沒有尾巴的”等等。這些語言的源泉來自於主題中,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在說的過程中,都能抓住動物的明顯特徵來說,有了內容,孩子們就會很樂意去說。

2、簡單、規範的語言,讓幼兒學說。

正式的數活動的內容是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點滴、零碎經驗基礎上的同伴間的交流,教師指導下的整理、記錄、歸納、總結,並形成概念。而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數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如何讓幼兒將具體的經驗提升到抽象的數概念,需要教師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去讓幼兒學說。

在正式活動中,“水果店裏的水果是怎樣擺放的?”引導孩子思考後去分類擺放。在第二次進貨時說:“這次進貨要請你講一句話:幾個蘋果添上幾個蘋果就是幾個蘋果?”教師運用填空式的句式讓幼兒學說。讓能力強一些,語言表達較完整的幼兒先說,在讓其他幼兒跟着說。隨後用“你們覺得這句話長嗎?怎樣才能說的短些呢?”於是,就有孩子說:“2添上1就是3”,讓孩子明白要說的更短些、更精練些。幼兒在教師語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過程中自然地學會了用抽象、概括的語言表達。

3、自然、形成的習慣,讓幼兒會說。

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樣,細水長流,在點點滴滴地積累中逐步養成的。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會說。因此在正式的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經常進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幼兒與同伴進行討論、協商,需要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根據同伴的態度和行爲,調整自己的語言,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逐步養成說的習慣,切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