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風箏》課後習題及答案

《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早春二月時節的放風箏開始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風箏》課後習題及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風箏》課後習題及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爲什麼?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3、“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解析】

本題除練習朗讀之外,要求抓住三個關鍵,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題要聯繫上下文,分別思考爲什麼“驚異”,爲什麼“悲哀”.第2小題主要練習概括。第3小題較難,要化成幾個小問題來思考:爲什麼“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爲什麼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侷限在風箏事件上,有沒有更加深廣的含義?

【答案】

1、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2、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3、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並不認爲兄長的行爲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乾二淨。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鬆,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課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解析】

本題練習口語表達,以加深對課文地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製作地,也可以是買地,主要說說是怎樣一個玩具,怎樣玩法,怎樣好玩,怎樣開心。

  三、下面幾段文字,也是回憶兒時放風箏地。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所蘊含地情感有什麼不同(《滿天地風箏》略)

【答案】

魯迅地《風箏》與《滿天地風箏》,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風箏》籠罩着深沉地悲哀,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後來懂了新道理,覺悟到這是精神地虐殺而心情沉重,想求補過,小兄弟卻全然忘卻,無可補過,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滿天地風箏》抒發地是小時候跟二哥一起放風箏地快樂,寫自己糊地風箏放起來又滿足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