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之美》教案

一、課堂教學要求:

《細緻之美》教案

(一)教材分析:

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傳達的便是細緻之美。高爾基說:“真正的語言藝術總是非常純樸,生動如畫,而且幾乎是肉體可以感觸到的。應該寫得能使讀者看到語言所描寫的東西就像看到了可以觸摸的實體一樣。”描寫就是對人物或景物作形象的刻畫,以期使讀者通過再造性想象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的感覺。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瞬間拉長”和“對象細化”的方法,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2、初步懂得需要描寫的應是有特點的或有情感傾向的事物。

3、練習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帶有想象性的描寫。

(三)教學重點:

1、學習“瞬間拉長”和“對象細化”的方法,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2、初步懂得需要描寫的應是有特點的或有情感傾向的事物。

(四)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需要描寫的應是有特點的或有情感傾向的事物。

(五)教學建議。

1、激情導入。

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傳達的便是細緻之美。高爾基說:“真正的語言藝術總是非常純樸,生動如畫,而且幾乎是肉體可以感觸到的。應該寫得能使讀者看到語言所描寫的東西就像看到了可以觸摸的實體一樣。”描寫就是對人物或景物作形象的刻畫,以期使讀者通過再造性想象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的感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去體會其中的“細緻之美”。

2、瞭解有關描寫的相關理論知識。

(1)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與變化的具體狀態作精細的描繪、摹寫,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2)描寫方法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一是人物描寫:

①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爲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②行動描寫(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③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裏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願望、思索、思想鬥爭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

二是環境描寫:

①自然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的描寫。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點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②社會環境描寫,一般指對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的描寫。

(3)另外,根據敘述人的表現手法,又可以將描寫分爲:

①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②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③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蔘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鬥、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4細節描寫,是指對錶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在內的一些細小之處的細緻描寫。

3、描寫的要求。

(1)描寫的要求是形象、生動。形象:描寫語言的形象,就是指準確鮮明地展示事物的特徵,這主要體現在動詞、形容詞、象聲詞等與中心詞的搭配上。生動:生動就是指語言的寫照傳神,活潑有生氣。語言的生動,也就表現爲準確而富有變化地遣詞造句,與真切而不落俗套地傳神繪形寫意。生動與形象是結合得很緊密的一組概念。

(2)值得注意的是,比喻與比擬手法的運用,對於描寫性語言的形象與生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能使未知的抽象的東西變得可知而又可感,這兩種修辭手法是值得我們下工夫去掌握的。朱自清的《綠》,通過大量的比喻和比較,細緻入微地描繪出“綠”的“形”和色,把“綠”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不僅看得見,似乎還能觸摸得着。

4、讀、寫、說互動。

(1)本單元幾篇文章對小動物的描寫都很逼真,具有很強的五官科感性。請選擇精彩片段朗讀體會。

(2)要把感受表現出來,通常是“放大”了寫。放大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瞬間拉長”,就是把短暫的過程細緻的展開寫;二是“對象細化”,就是把所要表現的景象或行爲分解成一系列的細節進行刻畫。請用“放大”的方法把蜘蛛打架的過程改成描寫。

(3)在口語交際中也有比較細緻的描述。同樣要有自己的感受,注意口頭語與書面語的不同。

5.關於“傾聽‘鳥言獸語’”。

文學巨匠魯迅曾驚歎於孩子們的想象力,他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魯迅:《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見《魯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頁。我們的這個練習就是要將孩子想象的天賦開發出來。

表現“鳥言獸語”的形式是自由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寫兒歌、詩歌、童話、科幻、科普小品、短劇……

二、教學課件(積件)要求:

1、課文中涉及的圖片及視頻欣賞:比如螞蟻和蜘蛛打架的錄像等。

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小動物的形象,從而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描寫的細緻、準確、生動。

2、文中講到到描寫的有關理論知識。

課件使用目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體認敘述與描寫的差異,瞭解描寫“放大”的“瞬間拉長”和“對象細化”的方法。

3、課堂上提到的高爾基和魯迅的話

課件使用目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學資料要求:

1、課文中涉及的圖片及視頻欣賞:比如螞蟻和蜘蛛打架的錄像等。

2、瞭解有關描寫的理論知識。

3、相關資料

(1)高爾基的《切爾卡希》中的景物描寫:

……那邊,一朵毛茸茸的黑雲掛在霧濛濛的草原上空,天色黑了。海浪嘩嘩地響,涌上沙灘,裹着泥沙,又退回去。泡沫嘶嘶地叫,浪花飛進了空中。

天下雨了,起初下得很稀,可是不久就成了又粗又密的雨絲,從天空傾注下來。雨絲織成一面用水線織成的大網,它一下子罩住遠處草原和遠處的海洋……

(2)魯迅在小說《藥》裏,描寫了劊子手康大叔的一連串的動作:

……那人(康大叔)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着;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

(3)朱自清《綠》中的細描:

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這平鋪着,厚積着的綠,着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着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着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着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裏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

(4)哥爾斯密《蜘蛛》裏關於“蜘蛛打架”的描寫:

侵略者大條紋蜘蛛身高體壯,像練過健美的肌肉發達的大力士,它故意伸胳膊蹬腿在網上練了幾個“蹦極”,又在上面跳起了“踢踏”舞,只聽見蛛絲“噼噼啪啪”地“蹦”斷了好幾根,一張大網頓時晃晃悠悠、搖搖欲墜,嚇得那辛勤的蜘蛛一身冷汗,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一溜煙地退縮進堡壘。那個勝利者雖然佔領了那張網,沒有殺死對手心裏還是不踏實,三天裏,它拍着大腦門,捋着頭髮,無數次想方設法引誘它的對手從堅硬的堡壘中爬出來。

它僞裝對蛛網已不感興趣,拖着一大堆的長長短短的腳,一步一蹭地往後撤,只是不時偷偷地回頭瞄上一眼,看看那個蜘蛛是否從堡壘中出來了,當它停停走走幾次之後,發現那蜘蛛並沒有上當,於是它又假裝着疲倦了想睡覺,眼皮耷拉着,頭埋進了腿中間,“呼呼”地打起了鼾聲,好像睡得很死,好幾次險些就要從網上栽了下去,可是也還是不能將對手騙出洞……終於惱羞成怒,氣哼哼地衝了到了網中間,三下五除二,揮起粗壯的胳膊使勁撕扯起來,將這個新網扯得七零八落,還不解氣,發狂似地跑來跑去,抓起那些短絲亂拋一氣。它做完了這一切時,把自己也累得手腳痠軟,渾身乏力,當它不知不覺暈暈沉沉地睡着時,在洞中養精蓄銳的聰明的小蜘蛛,從洞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了過來,吐出長長的絲,先將它的頭和兩隻最有力氣的前臂捆紮在一塊,然後再將這個睡夢中的狂妄的傢伙兩條腿兩條腿地分別捆綁得結結實實,等到捆紮停當,才拍拍大蜘蛛那剛剛醒過來掙得通紅的臉蛋,踢踢它那鼓囊囊的大肚子,最後選中了一隻肌肉豐滿的大膀子,燒了滿滿一盤香噴噴的油燜肘子下酒,美美地犒勞了自己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