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贈藕花洲尼》賞析

《聲聲慢·贈藕花洲尼》作者爲宋朝詩人吳文英。其古詩全文如下:

《聲聲慢贈藕花洲尼》賞析

六銖衣細,一葉舟輕,黃蘆堪笑浮槎。何處汀洲,雲瀾錦浪無涯。秋姿澹凝水色。豔真香、不染春華。笑歸去,傍金波開戶,翠屋爲家。

回施紅妝青鏡,與一川平綠,五月晴霞。赬玉杯中,西風不到窗紗。端的舊蓮深薏,料採菱、新曲羞誇。秋瀲灩,對年年、人勝似花。

  【前言】

《聲聲慢·贈藕花洲尼》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描述藕花洲的美景及庵中女尼的美色,下片進一步讚揚女尼嬌美的`容貌。

  【註釋】

⑴聲聲慢:詞牌名。此調有平仄兩體,歷來作者多用平韻格,而《漱玉詞》所用仄韻格最爲世所傳誦。雙調,九十七字。仄韻格,前後片各五仄韻。《夢窗詞》系平韻格,前後片各四平韻。按句逗不同分爲兩格:一爲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爲上片十句,下片八句。

⑵藕花洲:《鹹淳臨安志》:臨平山去仁和縣舊治五十里,上有塔,下有藕花洲,即鼎湖也。

⑶屋:一作“幄”。

⑷施:一作“首”。

⑸蓮:一作“連”。薏:一作“意”。

  【賞析

此詞開頭“六銖衣”三句,“六銖衣”,銖衣是衣料極輕的衣服,二十四銖爲一兩故云。又“天人衣六銖”。“黃蘆”,即指輕舟。“蘆”即蘆葦,此以達摩“一葦渡江”,借喻似輕舟般的藕花洲。此言藕花洲中女尼身穿“六銖衣”似乘在一葉輕舟之上,居住在藕花洲上的小庵中,飄飄然如天人臨凡在水洲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看到那大木船在水中行動不便的樣子,不由得令人發笑。“何處”兩句,言不知從什麼地方移來這座藕花洲,如今屹立在茫茫水波中,承受着雲錦般波浪的無情衝擊。“秋姿”兩句,贊女尼的天生麗質。言女尼從不濫施濃妝,“天然去雕飾”與秋天的水天融成一色,顯出一種天生的自然美。“笑歸去”三句,言女尼翩然而至藕花洲上,在這近水處築起一座翠綠色的小庵,居之爲家。上片述藕花洲及庵中女尼。

“回施”三句,贊女尼。言如果女尼能返俗,對青鏡,施紅妝,那末女尼的美色將會像在一川平展的綠草中盛開着一朵五月的豔花般眩人眼目,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即此意也。“赬玉杯中”兩句。言詞人在小庵中拿着一隻玉杯盛着淺紫色的醇酒,緩緩品嚐,身上溫暖如春,根本感覺不出從窗隙中吹進來的侵人西風。“赬”,淺赤色。這裏狀酒的顏色。“端的”四句,誇女尼的處世老練。此言確實是舊蓮蓬中的蓮心味道醇厚,比新收的薏仁口感更好。此也暗喻女尼雖人到中年,但待人處世經驗老練。她在唱了《採菱》新曲之後,卻還要含羞地遜謝:“這不值得誇獎。”女尼好比這瀲灩的秋色,已經逐漸成熟,所以她的容貌美色也更勝過春花的嬌麗。下片以讚揚女尼容貌嬌美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