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認識圖形的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數學認識圖形的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爲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本節教編排體現以下特點:

1、以動手操作作爲主線。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設計了大量操作的活動,以使學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2、在實際情境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教材設計了一些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圖形,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應用意識。

[目標預設]:

知識目標:

通過獨立思考、合作討論,並結合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經歷“摸一摸”、“描一描”等學習過程,體驗“面在體上”、“面從體來”,感知“體、面”之間的關係,經歷從“體”抽象出“面”的過程,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1、讓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及圓的特徵,並通過猜一猜等活動,讓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辨認出這三種圖形。

2、滲透分類統計的思想;

3、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標:

1、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用,並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通過摸一摸、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操作活動,使學生感知長方

形、正方形、圓形,經歷從“體”抽象出“面”的.過程,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難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主要以“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操作中學習數學,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爲指導思想,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能夠正確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深刻地體會“面在體上”。

[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學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說一說、議一議、找一找、畫一畫、塗一塗、數一數,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經歷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過程。體驗面在體上,體驗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感悟面和體的關係。

[教學過程]:

師: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大家願意嗎?

(生:願意。)

師:瞧,圖形樂園到了。(出示:由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球等物體拼成的圖形樂園)

師:圖形樂園漂亮嗎?她是用我們熟悉的圖形朋友搭成的,誰願意介紹介紹?(生:有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球。)

師:對,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咱們的老朋友,它們呀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樂園裏還有許多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