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評課稿

我們能感受到吳老師教態大方,富有表現力;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富有感染力。我想,這也是以學爲本的課堂學習精神文化特徵之一。

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評課稿

吳老師執教的是PEP4 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課文中是體育課結束之後,老師與Amy之間展開的物品歸屬對話的場景。吳老師設計的本堂課主線很清晰,事情都發生在課文中提供的信息“體育課”上。在這個過程中,由簡單的單數Is this ______’s/yours?到稍難的複數Are these ______’s/yours? 上課節奏適宜,前面Warm-up投球遊戲幾分鐘就完成複習,馬上承接到下面的新知呈現環節。

一、關注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了穩步紮實的滿足感。

研讀教材是爲了學生髮展,教師必須依據學情全面審視和辯證研讀教材、依據學生實際靈活使用教材。

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着師生、生生之間的多方位的交往,師生在共同交往中共同提高,學生在交往中完成自己知識體系的建構。教師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的設計,也要考慮教學的組織過程,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完成心理社會化建構。本堂課中教師對教材理解正確、無誤,能科學地、創造性地處理(取捨、補充)和運用教材。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圍繞學生審視教材,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修改和設計課程,使之適合於學生的經歷、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這個選擇加工過程就是教師對教材的優化過程,只有真正把握了教材的魂,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關注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落實每個學段的學科核心目標。

二、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方面。

學生的原有經驗包括原有的知識、生活、思維三方面。主體性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的'自主、主動、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地位和特性。在主體性生成方面,人們特別重視活動的生成機制,自主性生成的存在源於活動,人的自我意識、社會性需要都是由實踐產生的。在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性不再僅是掌握知識的手段,而是自己生命的體驗,在體驗中表現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有人認爲主體性存在於三個層面:精神層面、需要層面以及活動層面。倘若沒有活動,主體的精神只能存在於人的觀念當中。以自己的新觀念、新方式取代舊觀念、舊方式都是通過體驗、活動、交往形成的。本堂課中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運用對話進行體驗、交際,才能達到在逼真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教師通過課例研究、日常學情診斷等途徑,實現了對教材的活學活用。把教材讀活。

三、師與生建構知識

學本教育過程就是學習者通過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交流,實現合作學習、共同成長的教育目的。與教本教育側重於“師向生傳遞知識”相比,學本教育更強調“師與生建構知識”。

本堂課中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積極地回答問題,認真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能夠與教師及其他同學進行互動與交流。

從課堂生態上看,學本課堂又是什麼樣的呢?它是人人願學習、人人都學習、人人會學習的真學習環境,體現出以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合作學習、團隊學習爲特徵的“良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