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方法

課堂教學蘊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纔有真正的生活。如何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方法

1、改進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教師大都習慣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即從“一般→特殊”的演繹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個性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

課堂要充滿活力,首先是要改進教學方法。要少用演繹式教學方法,多用歸納式教學方法。志振寧教授1996年7月在菲律賓談到教學方法時說:所謂歸納式,是先抓現象,然後從這些現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則來驗證。它的特徵是:不受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侷限,鼓勵發揮自己的新見解,思考問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侷限,鼓勵進行移植和組合思維的直覺性、跳躍性等等。歸納法是進行探索的方法,它容易讓人走彎路,但卻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教育方法。還應提倡運用啓發式、探究式、發現式、自學式、練習式、活動式、問題解決等教學方法。例如國小數學第二冊第16頁“13-8”的教學,教師的引導不應是:想一想,8加多少得13?應是:你準備怎麼計算13-8?通過討論,有的學生說:我由8=3+5想到了13-8=5;有的學生說:我由13=8+5想到了13-8=5;有的學生說:我由13-10=3想到了13-8=5;有的學生說:我由昨天學的11-8=3想到了13-8=5;有的學生帶說:我早就知道13-8=5……每一種方法都是學生在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真可謂課堂中充滿了創新的靈氣。

2、強調學生參與

教學的成敗巋根到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同時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可分爲師生談話,分組討論,實踐活動,獨立探究四類。

⑴師生談話。包括師生間、學生間的談話、交流,這是師生平等參與的形式。在參與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一問一答,也可以討論或爭論,相互啓發,相互合作,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這種形式有利於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瞭解思維過程。發“0.4與0.7的大小比較”的教學,師生談話地這樣進行的:

師:0.4與0.7誰大誰小?

生齊答:0.4<0.7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甲:從圖中看出,0.4表示將一個整體分成10份取其中4份,0.7則表示取10份中的7份。4份當然小於7份,所以0.4小於0.7啦。

師:(期待地望着大家,欲問又止)……

生乙:0.4是4個1/10,0.7是7個1/10,所以0.4比0.7小。

生丙:0.4是4個0.1,0.7是7個0.1當然0.4小於0.7。

師:你們說的都對,但道理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差別。你們想想,是否還有其他辦法說明呢?

生丁:0.4與0.7的小數點前都是0,小數點後分別是4和7,因爲4小於7,所以0.4小於0.7。

師:說得很好,還有什麼別的說法沒有?

生:0.4可以理解爲4角錢,0.7可以理解爲7角錢,4角錢比7角錢少,所以0.4小於0.7。

本來一道極普通的習題,學生參與教學,在一道小小的題目上做了一篇不小的文章,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教學充滿了生機。

⑵分組討論。這是以學生分組活動爲主的形式,教師在活動中要巡視、指導、瞭解信息,對學生的研究給以鼓勵或肯定。在這一形式中,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問題進行合作研究、分析,然後提出濁組的意見在全班討論,同時對其它小組的意見進行評價。如“13-5”的教學,讓學生討論,說一說怎樣計算,有的學生說:1個1個的減,12、1`1……有的學生說,把13分成10和3,10-5=5,5+3=8;有的學生說:把5分成3和2,13-5=13-3-2=8;有的學生說:想5+()=13,因爲5+8=13,所以13-5=8。教師小結說,這樣計算題採用你自己的思維習慣計算較好。

⑶實踐活動。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實習、遊戲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的形式。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⑷獨立探究。這是學生通過閱讀、獨立思考、操作、練習等活動進行參與的形式。這種形式是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極少給予指導,它有利於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能力的培養。

3、強化創新意識

⑴充分相信學生的創新潛能。美國心理學家吉樂福特說:“創造性再也不必假設爲僅限於少數天才,它潛在地分佈在整個人口中間”。我國的章志光教授說:“從可能性來看,任何一個政黨、有智力的人都有創造力,即潛在的創造力。‘人人都有創造欲,人人都有創造潛能,國小生也不例外。作爲國小教師,絕不能認爲國小生只能接受而不會創造,輕視他們的創造潛能。其實,我們在教學中時常會見到國小生迸發出的`創新火花。例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懂得3+3+3+3可以改寫成3×4後,當教師提出4+4+4+3怎麼辦時,學生經過觀察、思考、討論,寫出4×3+3、4×4-1、5×3等算式,這就是創造性。

⑵熱情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國小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創造精神和創造力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絕不能漠然置之。例如,在驗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這一特點時,有一學生通過對角折,使正方形的四條邊都重合,教師對這個學生應該予以表揚,肯定他的驗證方法很好。

⑶愛護學生的創新萌芽。國小生的創新活動一般是低層次的,由於受已有各識和生活經驗的侷限,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往往是幼稚的,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常常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荒唐可笑的。但我們絕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挖苦指責,不能抑制、抹煞他們的發現,而應儘量找出其閃光點並給予肯定,愛護他們長出的創新萌芽。如在“梯形的認識”教學時有個學生說:梯形橫放時,兩個底可不可以叫左底與右底。學生想法很有新意,教師應當表揚。

⑷追求教學創新。教師時時追求自已的教學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創造性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自身的創造性極爲重要。教師有自己的個性、動機和方法、手段,教師必須真正具有正確的創造人格、真正突出的創造能力,並願意在創造教育中努力培養創造人才。

4、調動情感效應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類在探索真理時,絲毫不動感情地進行探索的事是一次也沒有的,現在沒有過,並且也不可能有的”。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了人的成功除了智商(IQ)外,還有情商(EQ),即情緒智商,甚至提出成功的原因,智商只佔20%。所以現代教學很注重情感作用。

⑴重視教師“身態語”的作用。“身態語”,即教師的表情、動作、手勢、姿態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強+55%的面部表情。北京市特級教師吳正憲指出:“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目光、落落大方的儀表,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爲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實質上,教師的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輕輕的撫摸,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一個微妙的評價和情感動員,使學生激發熱情、振奮精神。

⑵把全部的愛和熱情傾注在學生身上。“親其師,信其道”。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學生的認知活動是受情緒因素影響的,寬鬆、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催化劑。教師只有把自己全部的愛和熱情傾注在學生身上,傾注於教學過程中,努力在師生之間建立起親密、和諧、平等、融洽、依戀的情感紐帶,創造出師生之間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圍,才能真正激發學生主動要求學好教師所教學科的願望和理想,才能真正調動並長時間保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⑶注重教學語言的情感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傳達教學信息、激發學生情感,使其進入最佳狀態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優秀的教師總是準確把握教師的情感基調,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準確嚴密、風趣生動、真切感人既具科學性、啓發性、又有感染性、號召力。有的教師教學語言豐富多彩,富於變化,時而輕鬆歡快,時而悲傷哀婉,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輕聲慢語。這非常有利於良好情感氛圍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