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方法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爲。作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筆者以爲:

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方法

  一、讓學生成爲學習主人

(一) 平等、合作、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於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

(二)傾聽、理解、賞識新課程要求教師從一個教書匠轉化爲學習者,真誠的學會傾聽、理解,和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發展;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唯有此,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愛”充滿課堂沒有“愛”的課堂算不上是理想課堂。課堂上師生之間充滿“愛”,課堂纔會變得有活力,教師纔會遊刃有餘地教,學生纔會自由自在地學;課堂上有了“愛”,師生間纔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課堂上有了“愛”,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爲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願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試,輕輕地說給老師聽聽”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這不,說得多好、多響亮呀!”……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的學習和發展。

(二)“創”引領課堂只有營造和諧、自主、創意的`課堂氛圍,摒棄那種教師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從而纔會提出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問題。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年、月、日”知識的瞭解,教室裏一下子炸開了鍋,同學們各抒己見。這時我因勢利導,讓他們打開書看書上的日曆,通過看書你還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識,你能比較系統的把這些知識歸類嗎?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把所瞭解的知識填進相應的表格(事先提供)。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想開始無拘無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創新靈感、創新思維,使課堂成爲了他們快樂學習的樂園。

 三、 生活融乳數學

實踐表明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實例融入數學結合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 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 銀行的利率, 家裝材料的購買面積估計以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 都可以成爲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二)數學問題迴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爲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在教學完《相遇應用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行走的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啓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 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週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 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 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