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聲期前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

在少兒聲樂學習會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要從理解孩子的思想出發,給他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的言行,甚至表情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變聲期前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帶大家有幫助。

變聲期前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

歌唱是人類最基本的音樂活動,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最普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隨着我國對素質教育的倡導,家長在子女培養方式上和成長取向上呈多樣化走勢,因而孩子業餘學習音樂也就獲得迅猛發展。然而,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爲聲樂學習應從“變聲期”以後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少年兒童在“變聲期”前幾乎沒有受到嚴格正確的發聲訓練,對“變聲期”前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談及很少,也不很重視。面對少兒聲樂活動的頻繁和聲樂學習的低齡化,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值得人們思考和重視。少兒歌唱的發聲與成人的發聲訓練是有區別的,儘管目的都是爲了達到科學的、美好的聲音,但我們不能完完全全地用成人歌唱的發聲方法訓練兒童。正確指導兒童歌唱發聲,使之遵循,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具有極爲現實的社會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變聲期”前是指少年童聲變爲成人嗓音的變化時期之前,因爲兒童的喉頭和聲帶是成人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較淺,多用頭腔共鳴,聽起來聲音響亮、甜美而透明,這麼稚嫩的嗓音就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你去用心去雕刻和呵護,此時如果用聲不當,直接會影響孩子們歌唱生命的發展。在少兒聲樂教學方法方面我想通過此文做一點探索性嘗試,希望能對喜歡聲樂的孩子有所幫助。筆者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尤爲重要。

  一、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要求老師要有敏銳的聽辨能力,因爲歌唱藝術是一門控制藝術,學習歌唱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練習如何控制整個系統和尋找使用合理共鳴的藝術,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哼鳴練習:我們可以先通過哼鳴練習找到歌唱要求的高位置,哼唱是初步練習的最好的一種方法,根據每個孩子的哼唱特點來決定是開口哼鳴還是閉口哼鳴。因爲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常追求聲音的明亮而出現的擠卡現象比較多,所以多用開口哼唱下顎、牙關更容易放鬆,喉和聲帶的負擔也不大,而且開口哼到開口唱也很接近,也有助於喉嚨的打開。

(2)打開喉嚨的輕聲柔唱:在少兒和成人聲樂學習中都很強調打開喉嚨的歌唱。打開喉嚨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口腔開的有多大,人們常說“大哈欠”或“吸氣”狀態的'確是幫助打開喉嚨的好辦法。因爲這種狀態是打開腔體、保持腔體穩定,獲得共鳴的保證,孩子們也很容易接受,在訓練中不要只注重孩子的聲音效果,更重要是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在發聲練習或演唱歌曲時最好用柔和的起音,柔和的起音避免了過猛的衝擊和肌肉的過分緊張,減輕了發聲器官的負擔,柔和的聲音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共鳴,這個階段的孩子躲嗓子的情況比較少,多是嗓子過度用勁,擠卡、喊叫。訓練中要求呼吸深點、位置高點、音量小點、柔和點,有了氣息、共鳴的聲音就柔和地亮了,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聲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3)求得氣息支撐的歌唱: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的支持力,對於初學聲樂的少兒來說,太多的理論是理解不了的,如何讓他們儘快地掌握歌唱的呼吸呢?我們可以給他們做一下示範,一個是他們現在的歌唱呼吸狀態,另一個是歌唱要求的呼吸狀態,對比就能看出:歌唱的呼吸肌肉有兩種:一種是吸的肌肉,鼻嘴同時吸氣,身體尤其是從兩肋以下,腰周圍甚至後背都有膨脹感;一種是呼的肌肉,呼氣時不僅有這個呼氣肌羣形成的向上向裏的力,同時還有一種與之抗衡的,由吸氣肌羣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協同動作,呼氣之中保持相應吸氣的感覺。吸氣之中保持相應呼氣的感覺,就是形成人們所常說的“呼吸對抗”或“呼吸保持”。有這種呼與吸協調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關係的呼吸是具有支點的呼吸。得到了正確的呼吸支點,就可以得到有氣息支持的聲音。在哼鳴練習中就要求有這種氣息支持力的聲音,當然我們可以把這種抽象的概念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把氣吸到位,有節制地控制呼氣能力,找到歌唱的支持點。因爲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歌唱中的所有變化都是來自呼吸的支持。孩子們通過歌唱和發聲練習來鍛鍊歌唱呼吸的這種能力。同時在歌唱中也要特別強調有氣息支撐。

  二、重視兒童自然聲區的訓練

對少年兒童的聲音訓練必須考慮他們的年齡特點,對他們的嗓音情況有充分地瞭解並因材施教。首先,練聲曲的選擇上要有目的性,不可千篇一律。旋律平穩,最初跨度不要超過五度,音域最好先在自然聲區之內。在訓練中,要求他們打開喉嚨的輕聲柔唱,此時先不要強調音量,注意聲音的連貫、流暢、圓潤統一。在自然聲區就要求孩子有氣息的支撐、有一定位置的去訓練。自然聲區打好基礎後纔可逐漸擴展音域,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此階段的音域最好不要超過小字二組e²。練聲曲的選擇不要選擇跨度大、跑動快的旋律,以免孩子控制不好而影響聲音質量。其次,歌曲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原則上也是先選平穩、流暢的歌曲,歌曲的音域最好是控制在比他們的發聲曲的最高音域低一個小二度的音域範圍之內,在初學時孩子還掌握不了氣息和共鳴位置的協調運用,所以不要選高音頻繁出現和高音須保持時間很長的歌曲,應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盲目地訓練,以免損害孩子們嬌嫩的發聲器官,再次,對少兒聲樂訓練每次的時間不要過長,最好一次不要超過40分鐘,並在訓練中途能有幾次適當的停頓,緩解一下孩子的緊張和疲勞,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而損害嗓子。

  三、維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

在少兒聲樂學習會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要從理解孩子的思想出發,給他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的言行,甚至表情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要用溫和的語言、甜美的微笑和孩子溝通,可以先通過你生動的範唱,讓他們覺得歌聲的動聽、音樂的美妙,從而對歌唱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發聲方法的學習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和容易把握的具體手段,切莫語言表達晦澀難懂、如聽天書,孩子們無所適從,緊張、拘謹,這種心理不利於聲樂學習。另外,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聲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漸建立和形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多給予肯定,給他們自信,不要用刺激性的話來刺激孩子,比如:你錯了,你腦袋不好使呀,反應那麼慢,真笨等等,這樣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們對聲樂學習失去自信心。孩子的學習進步是階段性的,練聲曲和歌曲都要適合此階段的程度,不要選能力不能勝任或勉強能唱的歌,給他們造成心理負擔,產生舉步爲艱、力不從心的感覺,把聲樂學習看的高深莫測,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學習的熱情蕩然無存,自信心逐漸消失。所以在少兒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他們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成長、進步。

  四、注重培養孩子的歌唱表現力

聲樂是表演藝術,發聲方法是歌唱表演的手段,而歌唱的最終目的是用美妙的聲音把歌曲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單有一個美的聲音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去理解音樂和歌詞,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歌曲進行分析、講解,讓他們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更好地表達作品。表達、體現歌曲的內涵的關鍵最終還是要在歌曲的演唱處理中表現出來,所以教會孩子“會唱”很重要。要教孩子學會注意聲音變化的對比,如:力度的變化、音色的變化、速度的變化、風格變化、情感變化等等,我們可以從具體的歌裏瞭解這些變化,如:《採蘑菇的小姑娘》主題開始用mp、中速、保持音唱法、漸強。第九小節開始演唱力度要加強,最後4小節可漸強轉強結束全曲;《桑塔露琪亞》是一首意大利那波里民歌,整首歌曲應注意掌握船歌的特點,前四句速度不要太快,可自由一些,聲音要柔美而舒展,托出星夜寧靜的意境。後四句在高音區上,以飽滿明亮的嗓音歌唱,表達出人們熱愛生活、歌唱大自然的開朗豪放情感。另外,孩子們可愛的肢體動作更能使歌曲生動有趣,充滿活力,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因此,注重學生歌唱的表現力,讓學生做到聲情並茂的演唱,讓他們沉浸在音樂的美中,對逐漸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思維能力、表現力及審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少兒是祖國的未來,在少兒聲樂教學的這片土壤裏,有待於更多的聲樂工作者去探索去耕耘,不斷地去完善聲樂教學方法,這需要我們下一番苦功:學會耐心、學會發現、學會肯定,把一棵棵幼苗培育出鮮豔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