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鑑定口訣

311.何爲款識

古陶瓷鑑定口訣

款爲陰雕識爲凸,識寫器內款外書。

註解

陰刻爲款,浮雕爲識,款在器外爲款,款在器內爲識。

312.款識初鑑

大明大清有三多,雙圈雙方是兩多。

光緒方圈都很少,清書篆款無框多。

註解

明清朝款識用雙圈,雙方的不少,但光緒時期用方、圈都很少,基本不用框,清朝用篆書時用框的少。

313.款識

有款有識陰陽款,陰雕陽刻詩句款。

一二三四五六七,人名地名堂府款。

生平生死百歲紀,正草隸篆藝花款。

供奉供養贈賜送,人物動物植物款。

紀年說明點畫歲,紅藍黑白色彩款。

先朝瓷器後朝書,釉上釉下堆料款。

堂名吉祥開先仿,點釉摻奇特料款。

窯名域名讚頌記,寄託押花印章款。

道觀廟宮八仙友,梵文巴文外文款。

圈方各型有單雙,千款萬記不走眼。

註解

這段寫了幾十種類型的款識。如:生平款,生死款,百歲款,紀年款,各種民族文字款等等。

314.宋、元、明、清款辨

款識最早始於宋,政和年制與內府。

,元瓷轆轤及樞府。

絕無年號爲款識,明瓷款識多種屬。

掛黑繪印凹雕花,獅滾球雕貴稱祖。

球內藏款爲一絕,明款造字站居主。

清朝避姓只寫制,清代順治楷爲主。

康熙款火多花樣,單雙方楷篆無主。

滿回喇嘛梵文有,凸凹雕繪各互補。

款識有較多記載的是宋代,元朝早期有寫畫一個轆轤圖案的,有書寫樞府的還有寫一、二、三等,如:鈞瓷就用數字款,到明代款開始大量用款。

315.款識定位

對準器件正中央,左右戟耳才正當。

對準正西不偏離,主畫在中才相當。

依款找出左和右,成對常常差地方。

註解

款的位置很重要,一般是很正的,這要對準器形的中央,正面。常有仿品、民窯仿得,但字形和色料、款位置都不正。

316.明清瓷款鑑

宣德正德德無橫,成化成字點無形。

製字衣旁不過刀,弘治字正款小型。

萬曆萬字觀草頭,康熙水字求無橫。

製字衣部無上點,雍正款識一手成。

乾隆乾字篆的怪,光緒款識粗大宏。

民-國細弱字無力,細看圈足僞難成。

大明款識四六分,明字日月似平行。

四字多篆六多楷,單雙方圓框細評。

中國古瓷器歷朝歷代仿品鑑別

在中國古瓷歷史長河中,有後朝仿前朝,後代仿前代的情況,認識和鑑別這類瓷器很重要。因爲產品好纔有人仿,仿製品不是假冒品。人們都是仿好不仿壞,仿得值得才仿,仿得不一定不好,仿得肯定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見得價值不高,也許價更高。認識真假才知好壞,假中有歷史,有真正的高仿品。高仿品也有珍品,這要看鑑賞水平和仿品本身。可收藏仿品,不願收藏假冒品,總之,要明白歷史上後代按前代原型的製作的產品和造假有區別,仿品和仿製有區別,仿製品和現代假冒也有區別。雖然是老的又是真的,但量很大,做爲珍藏就需要考慮是否有珍藏價值。

認識明朝各代按元代器物所造的產品

在中國青花瓷器歷史中,明代是一個重要時期,特別是永樂和宣德時期用蘇料造了很多像元代的瓷器,對這部分瓷器要認真的對待。在宣德以後也同樣造了很多好的像元代器形、元代紋飾瓷器,但主要是用回青和其他幾種國產料。明代在青花瓷器中按照元代青花瓷的形狀和紋飾也仿造了很多,早期是用蘇料仿造的,這部分瓷器是成化以前,而成化以後嘉靖時期沒有那麼多的蘇料,所以仿得不可能很像了,又加上胎釉的應用原料也不同了,工匠也不同了,所以這部分產品比較好鑑別,但這要很好的學習鑑別料色和料的特點才行。因此要掌握各代的用料和元代的用料不同纔是根本。

另外對歷代的仿品要有正確的觀點。一件明朝仿前朝、後代仿前代的瓷器,它不但是仿品,也是一件老產品,老瓷器。它和現代的造的假冒瓷不一樣,因此在認出仿品時還要看是什麼時候仿得,是官仿還是民仿,是名人仿還是造假。不要認爲仿得就是假的、不好的,這樣才能保留下是仿得又是老的,如:馮先鉻在中國陶瓷一書498頁認爲宣德仿燒的汝、官、哥瓷器是宣德的官窯仿燒的,因此是有價值的產品。

349.明瓷有元紋飾並非仿品

大筆塗抹元畫展,永宣小筆醮料觸。 邊框雙勾不填色,深淺色辨小筆觸。

紋飾勾線小筆填,蕉葉中空色不補。

註解

明代初期還用元代器形,元代的料。不過紋飾有了些變化。這部分瓷器不可能在器形紋飾上隨之就變。因爲政治上的變化不能一下子就影響到瓷器。所以在任何一次改朝換代,都不可能將瓷器工業立刻改變。特別是常常出現兩朝並存的現象。如:朱元璋在南京稱皇立都,而北京元朝還在;努爾哈赤在瀋陽稱皇立都,但到第三代才攻下北京,推翻了明代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像對這樣的歷史時期的瓷器,時代特徵要注意。如:明早期瓷藝匠人用筆有了變化,改元代大筆塗抹爲小筆觸,邊線用雙勾線,蕉葉中間空芯。

350.有元代紋飾特徵不是仿品

元代花葉葫蘆相,明代畫葉已變相。

明龍立發披髮兇,龍頭龍爪更猛相。

註解

明朝早期的瓷藝匠,還是元朝做瓷藝的人。基本上器形、料沒多大變化,但也有小的改變。元代畫花葉子是葫蘆型葉,到明代畫得葉子就變型了,不太像葫蘆葉子了。

畫龍也改變了元代的粗線條和小龍頭。而是龍頭大,立發、披髮都有。龍爪也少用三爪、四爪了,而多用五爪了。顯得龍更威風、更兇猛、更好看。

351.明代早期瓷器不能認爲是仿元代

元末明出瓷無仿,瓷藝變化非官常

明代小筆修足好,器形用料是元廠。 註解

明早期的瓷器、形狀、用料基本上是延續元代製作的工序。這樣製作出來的產品不能叫仿品。因爲瓷器不會一下子隨朝代的改變而變化。在用料、器形上,哪個朝代都是如此。不能一下子改變上一朝代的製作技術。但是,仔細看也會發現在制胎和畫工上有所變化。這不是朝代造成的,而是瓷藝人本身技術的發展變化造成的。如:明代早期用小筆觸畫,底足修的比元代整齊。所以這給後人留下了辨別的依據和歷史痕跡。但這都不能稱爲仿品。是歷史變革時代的產物,在這一點上要十分注意。

352.明洪武時期的瓷器與元代的不同

洪武瓷器有元相,紋飾器形特別像。

洪武仿元從底看,糙底掛紅不一樣。

青料發灰雙勾線,仔細辨別不能忘。

註解

洪武時期和元代接近,窯工基本是元代的,在器形和紋飾上和元代近似,但洪武時有蘇料也有其他國產料所以青色有的發灰,在畫法上出現雙勾線,這是不同於元代畫法的。洪武多糙底,有的'抹一層褐紅色的釉漿,仔細鑑別從紋飾上、蘇料、底足等還是看得出來的。

353.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與元代的不同

永宣仿元用蘇料,但是料精要知道。

畫法底足都不同,色如元代難做到。

器形削足有變化,滑潤程度可斷到。

註解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也按照元代的瓷器生產過,但是可以看出來。因爲在永樂宣德時期雖然是蘇料,但對蘇料的加工淘洗比元代精細,因此青花髮色比較好,鐵斑也不像元代一樣,另外胎土加工也和元代不同。如永宣削足比較規矩,胎土已不是元代時的滑,而是滑中帶潤,雖然不像清代糯米汁一樣的潤滑,但已出現潤。這些現象都可以斷出永宣和元代的不同。

354.成化時期與元瓷器的不同

成化蘇料並不多,別料不像不用說。 如果蘇料仿元代,畫工濃色看的多。

質量體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難度多。

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爲蘇料少,加工工藝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較好斷,如:質量、成化輕、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於元。元的鐵斑重,成化的很淺,濃豔程度也不一樣。

355.成化以後仿元代瓷器難

成化以後看青料,沒有蘇料用各料。

紋飾畫法料不同,要仿蘇青和誰要。

成化以後要仿元,料色實在難做到。

註解

成化以後幾乎沒有進口蘇料,用其他的各種料勾對,但都難以和蘇料對比,另外畫工紋飾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難成功,要是成化以後每個朝代的用料就更容易斷出什麼時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進行勾兌,仔細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蘇料比較容易,但要看是什麼料勾兌的比較難,這要經常的練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後各朝用料特徵比較明顯,因沒有蘇料,對其他料瞭解的清楚就能成爲重要的鑑別依據。

356.浙料應用朝代

蘇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

元有蘇料國產料,兩料都用要知道。

永樂蘇料暈散豔,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濃帶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萬回青摻石子,散而不收解決掉。

回青幽青摻石子,萬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註解

元代基本上用蘇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國產料,永樂、宣德大量用蘇料、用的也好。成化採用平等青,景德鎮產也稱陂唐青,色澤淡雅、用的好。正德時期就開始採用回青爲主,爲了色正摻了石子青。到嘉靖萬曆時開始大量用回青摻石子青,摻石子解決了回青幽青散而不收的難題,石子青摻的好,每兩加一錢石子青。到萬曆中期就開始用浙料了,到清初期也用浙料和珠明料,嘉靖已開始少量用珠明料。

357.成化時期多用平等青

平等青料成化興,另有名字陂唐青。

淡雅不散可細繪,鬥彩用料平等青。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