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倦怠調節策略的研修日誌

摘要:“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於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於教師。”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洗滌心靈的職業,被譽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隨着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沿襲多年的傳統教育思想,教學手段面臨改進與革新,很多教師角色轉換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因不適應而感到不自信,挫折感加劇。過於封閉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很難與領導,同事經常溝通,不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和理解,孤獨感增強,悲觀情緒滋生。由此教師的“職業倦怠”心裏悄然形成,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關注並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心裏,對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教育發展極爲重要。我就個人工作倦怠的實際情況,談談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主要原因及可採取的有效調節策略。

教師職業倦怠調節策略的研修日誌

關鍵詞:中國小教師;倦怠心裏;調適策略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

教師要完成各種教學任務,面對越來越個性化的學生,要適應國家教育的改革與變化,而且教學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工作時間長,極易產生職業倦怠。中國小教師職業倦怠表現在生理、心理和行爲三個方面:

(一)生理方面:經常產生疲勞感,失眠、食慾不振、喉嚨嘶啞、背痛、頭暈、全身痠疼、內分泌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女教師還會出現生理紊亂、月經失調等。

(二)心理方面:在認知方面,感受到工作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將其看做是枯燥的機械重複的瑣碎事務,覺得前途暗淡,沒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對工作失去興趣,往往將興趣轉移到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上去,並從中獲得滿足感,喪失教師職業自豪感; 表現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難就躲,不願鑽研。教師的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緒衰竭和性格改變,就會在生活和事業方面表現出失敗感。

(三)行爲方面:心理上的轉變直接在行爲上有所反映,表現爲

對工作敷衍了事,教學工作得過且過,教學方法簡單、落後 。由於經常感到壓抑、焦慮,普遍對工作缺乏進取心,減少接觸或拒絕接納學生,將學生視爲沒有感情的動物,用固定化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個體,對待同事也常常持多疑的態度。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教師由於其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其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顯得更爲複雜。這裏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特性因素;既有內部壓力,又有外部壓力;既有宏觀方面,又有微觀方面。衆多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導致了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

(一)傳統倫理道德對教師期盼

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爲教師這個職業承擔着光榮而神聖的使命---傳道、授業和解惑,而承擔這一使命的人---教師那就是無所不會、無所不能,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要爲人師表,要高尚聖潔,要永遠都當聖人。這種約定俗成的認識,對提升教師這一職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思想認識、道德觀念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正面影響。但另一方面這種認識和評價體系無形中對教師也是一種壓力,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對經濟收入、社會地位都相對較低的中國小教師來講,如果這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和釋放的話,那麼對身心不特別成熟的某些教師而言,就是導致職業倦怠心理的誘發因素。

(二)教育體制改革中的壓力

教育體制改革挑戰教師的.心理承受力。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正進行着全面改革,諸如職稱評定、骨幹評選、教師聘任、考覈排序、按績取酬、績效獎勵等等,這是前所未有的壓力。而高付出、重壓力、低收入、高消費之間的矛盾是實際生活中無法迴避又難以解決的問題,物質利益得不到滿足,其他如發展與價值實現的需要、尊重與認同的需要、人際交往與社交活動的需要等都等於紙上談兵,根本實現不了。這對於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教師則很難避免會導致心理不平衡、心態不平和、倦怠心理等心理危機。

(三)教育管理中的升學率

實施素質教育,更新了學校教育理念,但不管教育理念如何更新,教學成績始終是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終落在教師的身上,尤其是社會和家長對學校升學率的過高期待。教師的工作量過大,延伸性過長,是普遍現象。考不完的試,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壓得教師們透不過氣來,整日心緒不寧!升學壓力過大、工作超負荷,長時期的體力上過於辛苦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超出了心理承受極限,“物極必反”,開始厭倦工作。

(四)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教師有過硬的素養,對教師的高要求與大部分教師個人素質跟不上的矛盾,導致教師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使教師羣體中出現厭倦情緒。另一方面,對於課程改革能否成功,人們對教師寄予種種期望,至於期望是否實現則完全交付老師,期待一旦失敗,責任也就完全歸咎於教師,教師由此而生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教師職業倦怠調節策略的研修日誌》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