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提升終身發展能力——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關於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摘 要:通過整羣分層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對532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中職生存在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自我認識能力較低、環境認識能力偏弱、參與職業生涯輔導被動等問題。對以上結果進行了分析,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終身發展能力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就業背景下,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加嚴峻,一些地方給中職生的就業機會看似不少,但其就業實質上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其就業的不穩定性、就業質量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引導中職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從而提升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顯得尤其重要。本研究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當前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引導中職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的幾點具體

措施。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汕頭市林百欣科學技術中等專業學校的在校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發放調查問卷580份,收回有效問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1.7%。其中男生234人,女生298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整羣分層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通過制訂調查問卷對中職生進行調查。問卷絕大部分使用封閉式問題,調查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自我認識能力、環境認識能力、參與職業生涯輔導主動性等。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1.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經調查顯示: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只有36%的被調查者有“明確的職業理想”,而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並不清楚或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近2/3的被調查者沒有朝着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努力。

由於很多中職生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導致他們在面臨就業時才匆忙選擇某個職業,這種職業選擇存在着較大的盲目性,

於是很多學生過不久發現不合適又胡亂跳槽,受此影響,中職生的口碑只會越來越差,使得其就業局面更加嚴峻。

2.自我認識能力較低

自我認識能力方面調查結果見表1所示。調查顯示:中職生的自我認識能力較弱。在對自己的職業興趣的瞭解程度方面,表示非常瞭解的只有9%,而瞭解一點或者不瞭解的學生分別佔了76%

和15%。在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優、劣勢的瞭解程度方面,非常瞭解的只有7%,而表示瞭解一點甚至不瞭解的佔了73%和20%。在選擇理想職業時,中職生最注重個人發展前景,其次是行業發展前景,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居第三位。在“所期望的工資水平”問題上,近一半的被調查者選擇2 000~4 000元,22%的被調查者選擇4 000元以上。同時有67%的被調查者表示選擇工作時會主要考慮自己的職業理想。

由於中職生沒有真正地認識自己,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適合哪種類型的職業,對自己的特長能力認識也不到位,忽略自身的競爭實力,擇業期望值也與現實存在偏差。這些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職生對自我認識不清,或者自我定位不夠準確,導致他們很難順利就業。

3.環境認識能力偏弱

經調查顯示:中職生對社會環境的認識能力有限。中職生的.就業優勢之一就是專業技能,但對於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的瞭解程度,只有8%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瞭解。對用人單位及崗位要求的認識,關係到中職生能否根據理想的職業目標進行有效的能力準備,但有18%的被調查者表示根本不瞭解,絕大部分畢業生只是處於初步瞭解狀態,非常瞭解的比例僅有7%。由於中職生缺乏對社會環境的充分了解,容易產生過於樂觀或過於悲觀的現象,從而影響其職業發展定位,不能進行科學的職業決策。

4.參與職業生涯輔導被動

參與職業生涯輔導情況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調查顯示:中職生參與職業生涯輔導被動。目前中職學校爲學生提供了多種職業生涯輔導途徑,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校廣播站和宣傳欄的宣傳、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的諮詢及其他教師的輔導等。這對促進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積極作用。但學生參與職業生涯輔導的主動性普遍不高,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的職業生涯輔導課程,而沒有主動地尋求其他輔導資源,如,職業測評工具,甚至有部分學生表示沒有接觸過任何生涯輔導。由此可見中職生參與職業生涯輔導比較被動,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反思自己,認識自己的興趣所在,並制訂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爲實現職業理想而做好各種準備。

三、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改進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提升職業生涯輔導水平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四門必修課之一,其教育的重任基本落在德育課教師身上,但多數德育課教師對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知識瞭解甚少。由於與企業聯繫少,也沒有到企業調查、實踐的機會,因此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雖具有一定的理論性,但缺乏說服力,難以給學生科學的指導。所以,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特別是多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調研實踐,瞭解學生的就業環境以及生產環境。另外教師自身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調研實踐,並儘量持有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上崗,科學地指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2.提供全程化指導,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過程,並非只是入學時或畢業後纔要面對的問題,而是伴隨着整個中職學習階段。因此從學生進校之日起就要開始對其持續的生涯規劃教育, 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的目標,並開展不同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正確認識。

如,針對一年級的新生,提供全面而詳細的專業信息,引導學生結合專業,瞭解職業、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針對二年級學生,教師在平時的專業理論教學中,要適當地介紹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學生的就業方向等,引導他們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水平及實踐能力。針對即將畢業的三年級學生,要儘量使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情況和企業招聘要求,邀請社會上不同行業的人士介紹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對人才的要求等,幫助學生根據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之更加合理、科學,從而提升終身發展能力。

3.提供個性化指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評價能力

科學地規劃職業生涯,需要引導中職生學會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做到人職匹配,確定合適的職業理想。目前中職生擇業存在一些誤區,其中一點就是擇業期望值過高,往往只注重高收入、高福利,而忽視自身的興趣、性格及能力,所從事的職業與自身不相符合,從而難以提升職業的發展空間,導致職業生涯失敗。爲此,教師可藉助部分科學測量工具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如,職業興趣自測表、職業性格自測表等個性化測試工具,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能力。也可引導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和比賽,如,演講比賽、辯證賽、技能競賽、主題班會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展現自己、提高自己,從而更客觀、全面地瞭解自己,剖析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取向等,使職業生涯規劃更能符合本人實際,從而提升終身發展能力。

4.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環境認識能力

很多中職生就業時一方面對自己缺乏合理的定位,另一方面對就業環境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因此學校應提供條件,加強實踐,讓學生了解職業、認識社會,使他們瞭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知道自身的優缺點,明確自己將來可以發展的職業方向,把自己的學業與社會的職業需求和就業形勢結合起來。而隨着職業教育的改革,以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在各學校的鋪開,中職生到企業進行中期實習、頂崗實習,都是職業教育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實習期間檢驗自己前期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的崗位要求的能力、素質要求是否相匹配,是否需要根據就業形勢對職業目標進行調整,從而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加科學。

5.積極引導,激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

學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因此是否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關係到其職業生涯規劃能否成功。從分析發展條件、確定職業目標到規劃發展階段和構建發展階梯,包括就業後的調整與評價等一系列過程的規劃是否科學,不僅關係到中職生的首次就業,而且關係到其終身發展能力。但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決定了需要教師組織相關活動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以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競賽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競賽活動作爲載體,鼓勵學生製作職業生涯規劃書參加比賽,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產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強烈意願,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的職業生涯輔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科學地規劃職業生涯是每一箇中職生就業的必備工作,也是成功的職業生涯的必然要求。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漫長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學生自身的配合,才能使規劃更加科學,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並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充分發揮才能,不斷提升終身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