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等教育人力資源會計芻議論文

  一、高校人力資源治理機制已經形成

關於高等教育人力資源會計芻議論文

首先,我國自1999年實行擴招以來,高等事業呈高速的態勢。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進大衆化教育階段,人力資源的羣體已經形成。其次,高等教育治理體制改革、教育改革、結構化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校人力資源治理及分配製度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再次,人才市場的逐步建立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使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走向良性循環。大學畢業生可以流向急需人才的地方、部分和單位。最後,高校師生比例結構趨向公道,盤活了教育資源存量;民辦高校迅速發展,擴大了教育規模,增加了教育資源。

  二、名師工程展示了高校人力資源的上風

高等學校是一個人才聚集的地方,名師、大師匯聚是高水平、高質量大學的最根本的標誌,有名牌教師才能承擔重大基礎和研究的科研任務,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過往,我國由於實行計劃,國家的投進也十分有限,從中心到地方,高校教師都以留校學生爲主,引進人才比例很低,除了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校際交流教師較少,師資來源渠道窄。現在,高校人力資本、實物資本和貨幣資本構成了高校建設發展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已遠遠超過了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對高校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近幾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盡最大努力採取特殊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大家都在營建名師人才工程。隨着外聘教師的增加,外聘教師的福利、待遇已趨於市場化,特別是在職稱評定和人事分配製度及聘任制度的改革中,拉開分配檔次,給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高薪,爲人力資源投資資本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三、高校教師的教學和學術活動需要人力資源價值體現

第一,按照經濟學的觀點,抽象勞動決定價值,勞動時間決定了人力資源的勞動價值。由於高校教師的工作時間具有模糊性,很難在時間上給予嚴格界定,因此很難客觀地評價教師工作,必須用公道的勞動價值量來衡量。第二,教師業績評價較爲複雜。教師的工作一般由以下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二是科研。教學可以按課時量、學生對教學評價等爲依據,直接和工資、獎金掛鉤;科研部分相對要複雜得多。教師通過職稱提升反映出的標準,固然既有數目要求,又有質量要求。但是假如用現行的標準,很難客觀、正確地衡量出一個教師業績的多少,需要制度上和治理上的創新。第三,的人力資源是經過本錢的,根據企業利潤和效益進行確定,能夠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的勞動價值,而高校教師的勞動價值並不能直接轉化成經濟價值和本錢價值,需要用市場槓桿進行評估。因此,科學、公道地運用人力資源進行覈算,反映人力資源的勞動價值,可以充分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激發高校教師的創造力,進步高校教師的勞動效率。

  四、高校產業的需要人力資源

高等與生產勞動和實踐相結合是近展的產物。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高等教育與科學、社會發展的結合。並且,這種結合將隨着未來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向更加緊密、更高層次方向擴展,高校產業就是這一結合的產物。其特有的作用是:①依託高校這一基地進步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②加強教師與學生的科研能力、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③爲企、事業單位與界的生產發展與科研服務提供人力與智力支持,反過來又對高校建設、專業改造和高校發展與進步起到促進作用;④爲我國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示範帶頭作用。這種科技產業與教學的緊密結合,產生出各種形式的技術工程如研究開發中心、大團體和大學科技園等。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活動直接面向,成爲參與企業技術發展的主力軍;另一方面通過大量接受或共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滿足高校教育和企業發展的人才需要。

現在各高校中一些具備研發上風、具有自我發展能力或產業開發能力的科研機構,直接辦企業或改制成企業,建立了以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爲一體的企業或現代企業團體,從而成爲以盈利爲目的、運用生產要素從事商品經營活動、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該經濟組織以市場爲導向,依託高校人力資源和人才上風,在利潤的驅動下,追求高效率並迅速發展。高校科技產業本身就是高科技企業,具備了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特點,知識和人力資本在科技產業中占主導地位。因此,會計覈算的對象應從以前的實物、貨幣等有形資產,向以人力資本、知識等無形資產的方向轉變。

  五、辦學模式的多樣性

從世界範圍來看,多樣化是發達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一條成功經驗。隨着市場經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高等教育辦學體制也應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未來高等教育若按所有制形式劃分,大致應有國有型、國有民辦型、民辦型三種。這種高校不同所有制的變化,必然引起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變革,包括治理、教學、科研等,特別是財政和人力資源的治理及人才培養,會有一個全新的理念。同時,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必然會涉及諸如人力資源投進,知識產權回屬、股份及利潤分配等複雜。市場經濟通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等方式,對人力資源配置起着基礎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市場需要的人才,纔是有價值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