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市中學考察心得

本個學期學校決定到**市中學考察學習。在去之前聽說過這所學校,許市中學是一所岳陽君山區農村初級中學,由於它實行課改,而獨具一色;由於它實行課改取得了實效,到這考察學習的教師絡繹不絕,在跟班學習的時候一天就有八百多教師來這兒參觀學習;由於它實行課改,課改前一直排名靠後的學校如今躍居岳陽市七百多所中學的“十強學校”。我心裏在想:是什麼樣的管理模式,是什麼樣的教學手段,是什麼樣的學生有如此大的魔力,讓許市中學呈現出一個質的飛躍,帶着諸多的疑問,我一直想早點去看看究竟,去學習學習。 機會終於等來了。在區領導、學校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50餘人,到達了許市中學,許市中學一行讓我感悟頗深。

許市中學考察心得

第一,許市中學的課堂都是開放、民主的。走進許市中學任何一個班級,課堂上不再是我認爲學生應該是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坐在自己座位上的,他們每個班級分爲六大組,桌子與桌子是連在一起的,每大組基本上有八位同學。在課堂上學生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蹬着;有的在討論,有的在黑板上展示,有的在做習題,有的在“幫困”,上課的教師只是站在一旁註意學生的動態,巡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關鍵時提出質疑,或進行點撥,或糾正引導,學生自授、互動、討論搞得熱火朝天,即使教室擠滿了外地來的聽課者,學生也旁若無人,毫不拘束。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起到了主體作用,教師只是一個主導作用,學生成爲了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二,許市中學的校園文化是濃厚的。一下車,許市中學的校門上耀眼的對聯映入了我的眼簾,走進校門,傳達室牆上整齊釘着“一切爲了學生髮展,一切適應學生髮展,一切促進學生髮展”紅色大字。教學樓外牆櫥窗是一排歷史小故事,勵志寄語。黑板上是班級評比情況,優秀學生照片等。許市中學的班級都有一個獨特的班級名稱,學校爲每個班級製作了一塊匾牌,上面有班主任照片,班主任寄語,班級目標。教室內牆上有班務日誌,宣傳欄,反思欄,有學生自己

製作的班級管理欄,教室前後都是統一標準的 “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課改大舞臺,人人展風采” 激勵標語。每個教室都有八塊黑板,這些都是學生們學習的天地。爲了調動和激勵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每節課有專門學生負責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扣分,加分實時更新。最難能可貴的是,在教學樓過道旁,有老師對學生,老師對教學的反思,有班級學生對老師的反思,許市中學師生之間的平等窺見一斑,一同奮進的精神是我們值得認真思考和學習的。

第三,學校的管理模式是實效的。許市中學實施課堂改革,把過去的“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移植到了校園,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模式——立體式管理。管理模式是這樣的:校級中控式宏觀管理,處室分佈式中觀管理,班級細節微觀管理,值日現場流動式管理,“四位一體”,“立體交叉”。 校級中控式宏觀管理指的是學校管理團隊對全校全面工作進行宏觀策劃和調控,處室分佈式中觀管理指的是學校各辦公室,各年級組,各學科組,學生會幹部對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班級細節微觀管理指的是各自班級制定相關的班級管理制度,學習小組,寢室長,班上班幹部對班級進行管理,值日現場流動式管理指的是學校行政值日人員對全校進行檢查和評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這樣層層管理,立體管理,形成一張強大的管理網,其管理真正做到了有安排,有監控,有反饋,有反思,有評價,管理及時,高效,透明,精細。我想也是這樣的一種管理模式許市中學的學生纔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在我學習期間沒看見一個學生亂扔垃圾,亂講髒話,學校幾乎看不到一絲灰塵,校園連一片樹葉也難在地上找到,學生秩序井然,個個精神抖擻,呈現出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景象。印象最深的一幕,那是:來許市中學參觀學習的衡陽一名老師,在上七年級教學樓二樓拐彎處,他隨手把菸蒂丟在拐彎角落,不知是七年級哪個班級的學生在他身後,這位學生馬上彎下腰撿起菸蒂從他身邊走過,弄得這位衡陽老師很不好意思。我想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班級管理制度,才能孕育出這樣高素質的學生。

作爲教育工作者,作爲學校的中層管理者,作爲學校課改的先行者,這次許市中學之行使我受益匪淺,任重而道遠。

許市中學考察心得 [篇2]

2011年5月13日,七江中心校組織教師去岳陽許市中學考察,我們眼界頓開,對課改體會很多,也鼓舞我們開展課改的信心。

許市中學的課改最爲成功之處,是以實現學生髮展爲本的`“五環漸進式”課堂教學———即練習回顧、自學討論、交流提升、瀏覽鞏固、達標測評等五個課堂環節循序漸進。其特點是:學生爲主,合作學習,當堂訓練,即時反饋。

課改針對性: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向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長期以來一直困擾着我們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頑疾均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醫治;教學實踐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在許市中學現場聽課和與許市中學師生交流以及聽取專題課改報告,覺得許市中學課改針對性強,效果明顯,成功地解決了傳統教育的弊端。特別是許市中學教學副校長介紹說:“在許市中學一堂課,老師講得再好,知識傳授得再正確,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是要打零分的。”這就是一種勇於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氣魄。鳳凰涅槃,三年催生出一所課改名校。

時代的要求與在校學生現狀的大不相稱,迫切呼喚課改。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創新教育模式,轉變人才培養觀念,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付與教師羣體義不容辭的職責。作爲教師理應着眼未來,反思教

學,爲國家造就合格公民、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市中學課改成功首先在人,人謀而後事成。七江鄉的課改,首先要有一班好領導。領導得擺正自己的位置,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的關係。團結起所有的教職員工,人心齊,泰山移,人和是成就任何事業的關鍵。否則,就只有呼號的,沒有划船的。其次,得有一批獻身課改,把教育當作自己事業的教師。這樣纔會主動、積極、創造、進取;纔會有實踐——失敗——再實踐,雖九死而不悔的探求、忘我精神。否則,就會應付、膚淺,學生也好,教師也好都不會有課改刻骨銘心的體驗。課改就會流於形式,課改就會成爲花架子,課改就會被七江老百姓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