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忠豪講座心得體會

2月16日我參加了由運城市教育發展交流中心在鹽化中學舉辦的國小教師教學交流會。此次專題講座:語文,路在何方?由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主講。

聽吳忠豪講座心得體會

吳教授首先分析了當前國小生語文學習的現狀,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吳教授闡明瞭自己的觀點,指出要改變現狀必須轉變兩個觀念:一、從“教課文”到“教語文”,二、從“非本體”到“本體”。聽完講座後我如夢初醒,反思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都是圍繞課文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時間主要用在了理解課文內容和突破文章重難點上,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是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解讀,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卻沒有在語文學習方法上有所收益,語文能力沒有提高。如吳教授所例舉的,同樣是教《太陽》一課,大陸的教師在教學中就是帶着學生研究太陽的特點,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而一位臺灣老師,卻在設計上突出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和課文的表達方式。

隨後吳教授提出了探索語文教學的四條路徑:1、從“理解”到“運用”。2、從“教課文”到“學方法”。3、從“教過”到“學會”。4、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吳教授認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要從課文內容中學習語文的學習方法,從理解語言到運用語言,關注兒童語文發展。其關鍵就是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教學中,一篇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我們要能抓住課文的知識點和切入點,把文本作爲載體,來教學生學語文,在課堂中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多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溝通。比如,語文學習應以表達爲主,而對於國小生來說,就必須豐富詞彙,發展語言,而我們的課文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所以要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使其成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作爲教師要爲學生創設語境,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彙進行說話練習,用表達去促進理解。使學生在認知中運用,在運用中得到遷移。

這次講座,對於我這個初教者來說,愛益匪淺。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正如吳教授所言,我們的教師都還在拿着一本課本在教課文,雖然我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可學生卻收效甚微。今後我將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地學習,完善本體性知識結構,在教學中大膽取捨,創新出一條語文教學的新思路,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學會方法。

聽吳忠豪講座心得體會 [篇2]

有人說,成長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爲需要經歷蛻變的煎熬;我要說,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爲我喜歡聽到自己成長拔節的聲音.今天聽了吳忠豪教授的講座,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理念上的衝擊,更多的是對自己原有語文教學觀念的打破。我享受這種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的快樂。

一、語文課程性質的重新認識

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這樣描述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細心解讀,就會發現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定位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這和原來01版課標對語文課程的描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相比較而言,突出了工具性的地位。這也是01版課標在落實過程中出現問題後,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一個重新定位。十年的課程改革,編寫者看到了一線的語文教師在落實課標中重人文性,輕工具性帶來的諸問題。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一個再定位,也向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們觀念的轉變。

二、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再思考

語文教學教什麼,作爲一線教師很少去思考這些問題,現成的教參,現成的教材,老師們所要做的只是去備好教材,備好學生落實就好。面對語文教學投入多,收效少,學生語文素養缺失的情況,一線老師更多的是困惑。吳教授在講座中提到:我國語文教育改革關注的主要是教學層面的問題,很少從課程層面去反思語文課程的癥結所在。其實,語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存在於課程層面上,諸如課程形態設計不合理,課程內容不成體系,課程重點取向失當,課程教材編寫不夠合理等等。而與語文老師最貼切的就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教課文是以課文思想內容爲主要目標,以文本解讀組織教學過程,語文教學內容呈碎片狀態;教語文則是以本體性教學內容爲主要目標,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課文與教語文雖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卻是語文教學的方向選擇問題。作爲語文教學的一線老師,更應該儘早完成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

三、 處理好輸入和輸出的關係

長久以來,很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苦惱,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作文語言乾巴。葉聖陶先生說,課文只是“例子”,語文課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但是現代白話文教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沒有把課文當作“例子”,而是將學習課文內容當成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就是“教課文”。於是乎,語文課在很多語文課堂上變成了思想教育課,語文教學中重視了教學內容的傳授,缺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更提不上方法的運用。於是乎,課堂上學到的可理解的消極語言,因爲缺乏了嘗試運用的有效途徑,無法變成能運用的積極語言。學生不會閱讀,不會寫作也就成了必然。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也是我們社會整體人文素養缺失的重要原因。作爲語文老師,任重道遠。

聆聽吳教授的講座,很充實,也很快樂。雖然有反思自我的陣痛,但是相比蛻變新生的快樂,這並不算什麼。雖然我也知道,新的觀念,態度和行爲模式暫時無法通過零敲碎打的方式得以改觀,需要改變的是一個人整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爲系統,三個方面相互聯繫並作爲一個整體纔會改變,但是有了這份改變再出發的意願,其他的還會是問題嗎?

聽吳忠豪講座心得體會 [篇3]

聽了吳忠豪教授的講座,我感觸頗深。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同時我也是一名可以開始接觸閱讀的孩子的媽媽,我要把講座當中學到的新理念運用到我的語文課當中,也要把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體會傳達給我們的學生家長。

一、讓孩子喜歡讀書,奠定一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對於一個不能從中體會到快樂的成年人來說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更何況是對一個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段的孩子。要想讓他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的是需要正確的引領和家庭的薰陶。

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教學過程中,我能感覺到老師的熱情是可以感染到學生的。我是一個從小愛朗誦的人(雖然水平不是特別高吧),在我每次聲情並茂的範讀後或是領讀時也會得到大部分孩子的積極迴應,他們會模仿我的語氣語調投入的朗讀,主動的走進課文當中。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多說多動。在課堂上引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同時他們又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發言、討論。既滿足了他們愛說愛動的天性,同時又都是圍繞課文在說在動,更重要的是練習了口頭表達。比如在講二年級的《難忘的一天》,我問他們有沒有令你們難忘的一天,好多同學踊躍舉手回答,在說的過程中其實他們表達的不太好,但是有主動要表達的慾望,這我就很知足了,我會在他們說的過程中給予指導,我想只要他們願意表達,敢表達,慢慢的會說好的'。

多使用多媒體或其他能夠觸動感官的形式授課。還記得在講一年級下冊《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從網上找了一小段動畫片似的的小視頻,裏邊的臺詞跟課文基本吻合,看視頻要比我範讀,更讓他們感興趣,一個個看的特別開心,然後我讓他們分角色扮演,這不是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但是通過演小話劇,大部分書中內容幾乎都背下來了,有些臺詞還是他們自己創造的。

在平時的語文課中,我是想各種辦法讓孩子們愛讀課文,愛上我的語文課。由於經驗不足,我太需要多聽課、聽講座,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方法。通過聽吳教授的講座以及對新教材一點了解,我知道了除了課上這幾篇課文外(這些篇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指導孩子接觸課外讀物。我想根據年級特點,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五本課外書目,一學期至少完整看一本(隨着年級的升高而增加)。每月開一次主題讀書交流會,讓孩子們在課上跟大家說說自己的讀書情況,也可以向大家推薦好書。在交流過程中,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及時給予糾正。十一前後我校要開家長會,我會在這之前將書目選好,並取得家長的支持。同時跟家長把我的體會說說:我孩子現在三週歲,晚上我一要看會兒手機,他就跟我搶,但如果我不看手機而是看書,他也就想不起來玩手機,自己在那安靜的翻翻他的巧虎雜誌,或是玩玩積木。希望家長能夠鼓勵和陪同孩子閱讀課外書籍。

二、國小語文課學什麼、怎麼學?

吳教授在報告中提到的一些不當方法,在我的授課當中確實存在,經過專家深入淺出的點撥和自己的反思,我將在以下幾方面改善教學方法

1、將課文中有關語文知識、方法、技能方面的內容作爲訓練重點;人文性教育內容滲透其中,不作過度分析。

2、低年級階段注重朗讀訓練,首先我要練好朗讀基本功,然後在課上充滿激情的爲學生做好範讀,以自己高漲的熱情帶動孩子們嘗試的慾望。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孩子注意語言訓練點,積累好詞好句,在不斷朗讀中,形成語感。

3、在閱讀指導時,將重點放在語文知識、寫作方法和技能上,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語言訓練點,在課堂上訓練閱讀能力,再加上每學期推薦的課外書籍,定期上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讓學生愛上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語文知識、培養語感、提高語文素養。

4、讀寫結合。在每節課上都讓孩子運用本節課的知識點作口頭表達訓練和寫作訓練。或是優美詞語的運用,或是表達技巧的訓練,或是文章結構的賞析,就像吳教授所講,數學課上每講完一個例題都會做大量的練習,語文也是一樣,每篇課文都有它的語言訓練點,在賞析完課文後,我也要讓孩子們運用課文當中的語言點做說話練習和寫作練習。同時,在每單元結束後,根據單元特點,上一節作文課。總結單元寫作特點,讓學生自由選擇訓練點,自由寫作,到高年級可以老師指定方向讓學生作文。

聽了吳教授的講座,我立刻根據學習內容調整了爲區域教研準備的課,等待兩位老師的指導。我又把語文新課標重新學習了一下,同時在網上查了吳教授的書,想購入《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讀一讀。這幾次的學習對我幫助真的很大,希望多多參加這樣的學習活動。

高20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