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樹》讀後感14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合歡樹》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歡樹》讀後感14篇

《合歡樹》讀後感1

佛教禪語中有這麼一句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人生的三種境界,是形容史鐵生再好不過的句子。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史鐵生二十歲時依然有少年人的銳氣,目之所及都是陽光普照,然而,上帝不會讓一個人這樣一帆風順。正當他春風得意時,他的雙腿卻失去奔跑的能力——他的雙腿癱瘓了。此時的他不甘又癲狂,每天被圈在尺寸之地,“看着北歸的雁羣,我會猛然把書砸向牆壁”,他蜷縮在自己的角落,看見自己無力的雙腿,他又氣憤又無奈,眼前一片黑暗。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在母親一點點地呵護下,史鐵生的情緒逐漸平穩,“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說,彷彿那些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母親說:”那就好好寫吧。”生理上的病需用藥醫,而史鐵生心中的痛苦,則需要時間慢慢調理,這時的他,正緩緩擡起同命運抗掙的頭顱,雖然一切並非從前,雖然前方依然混沌,但至少有一縷光線透入心間。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歲月翩躚,造化弄人。當史鐵生情緒漸漸平復時,母親卻積勞成疾,永遠地離開了他,撒手人寰。所幸,史鐵生已不再沉弱於傷痛之中,只是淡淡地寫下了一句”悲傷也成爲了享受”,一句話有多少思念在裏面!好像“當時只道是尋常”一般的心境,並非不再歷經人間種種痛苦,而是看穿了這樣或那樣的苦難。雖然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但因爲心境不同,所感知的事物也就不同。

“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說,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這麼說,我再也看不見它了。”那超脫一切的心境,和那想象中插曳的樹影,竟使史鐵生感到一絲憾恨。而他真正遺憾的到底是沒見到合歡樹,還是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呢?我無從得知。

只是,淚影朦朧中,好像依稀嗅到縷縷花香,脣邊有一絲苦澀,好像有一位身着藍底白花裙的女子,站在合歡樹下,淺笑吟吟。

《合歡樹》讀後感2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今天讀了史鐵生的《合歡樹》。文章以平淡的語氣陳述了昔日往事,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母親的懷念,內心難以掩飾的愧疚。

經歷了生活的洗禮,有笑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淚,有歡樂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痛苦。但她爲了兒子的志向,無怨無悔的耗盡了餘生。

兒子終於踏上了成功的正途,但那時母親已經不在了,餘下的除了兒子對母親濃濃的眷戀——還有那棵頑強的合歡樹。

母親的愛,母親的自責,母親的愧疚,多年以後兒子纔想明白,可惜已經太遲了——“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回首往昔,固然母親沒有好好的傾聽兒子的心聲,但兒子不也一直跟母親慪氣嗎?小時候裝不在意氣母親,殘廢後對自己毫不在乎,以致母親加倍的擔憂。母親去世後搬家,那是因爲悲傷。不敢再踏入小院子,那是兒子的歉疚。因爲歉疚,兒子甚至沒有勇氣獨自面對那棵曾經寄託了母親希望的合歡樹。更加遺憾的是,一直以來的沒勇氣,最終變成了不可能——“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因爲遺憾,所以悲傷。有一種悲傷只屬於當事人——“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有一種故事無須他人知曉——“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它在成長,他在成長。因爲她的愛,不斷的成長。

那棵不斷成長的合歡樹到底意味着什麼呢?我到現在也不是很明白。還有那個不哭不鬧的小孩,只是目不轉睛的盯着樹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麼?只是,我不明白。

也許我所寫的東西有些語無倫次,我無法深切的感受到他所想傳達的東西。等到他回去的時候,那些可愛的鄰居,依舊喜歡他,依舊像原來一樣照顧他,卻無人提及她,怕他傷心。後來有人說那棵合歡樹開花了,心中也隨之泛起漣漪。她爲自己付出的太多,揹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她爲自己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但其實,她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求,因爲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論是苦還是甜,是哭還是笑,不求回報,因爲她是母親。

早早離開的母親,你,還好嗎?院子裏的合歡樹開着花,今年,也開着花。你看到了嗎?

《合歡樹》讀後感3

你失去了奔跑與行走的自由,卻很幸福。這幸福被媽媽不斷澆灌,長成一株合歡樹。它在成長,你在成長。上帝總是公平的,在不幸的一端加重,那麼幸福的一端也會加上同樣的砝碼。因爲她的愛,你很幸福。

《合歡樹》是史鐵生先生用質樸無華的文字記錄他母親的對他無微不至的愛。每個字每句話無不透露着母親深沉偉大的愛,以及他自己的懊悔。總是很喜歡他的文字,覺得他筆下清淡的文字劃過心頭,如同秋水無痕,去留無意,不知不覺間,卻總能讓我難忘。

文中母親在他病後一直嘗試着各種偏方希望能對他的病有一點幫助。哪怕是醫生已經放棄了,他自己也只是不在意,這不離不棄的守護,也只有母親給得起。母親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那麼孩子就是她另一個世界,是她生命的意義。作者心裏想着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可是他在自私地希望從病痛、失意中以死亡的方式解脫時,從沒有想過,母親同他一樣痛着、她一次次在絕望與希望的邊緣徘徊,在絕望中渴求希望,在希望裏得知絕望。

後來,母親終於在絕望裏絕望了。她又開始鼓勵他寫小說,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她像是當初爲他治腿那般熱情地爲他借書、推他去看電影。人人都知道她對於他的腿曾經不知疲倦。其實,她只是不想他失望,她要他堅強,要他相信一切都還有希望。母親只是急切地想證明陽光能衝破雲層,將自己那只有他的小世界照進一絲光亮。讓他的人生不再只是沉浸在病痛、不幸之中,母親總是希望的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絕望中找到希望,找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既然兒子已經有了努力的方向,自己爲什麼不去支持他呢?

母親去了,去一個不那麼苦的地方。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間穿過,吹向那棵合歡樹。他在母親去世後一直都放不下那個心結,推說手搖車進出不方便。他不想回憶有關母親的一切,哪怕那是母親留下唯一的念想。不想看的合歡樹已經隨着時間的推移看不到了,他也後悔,後悔沒有看一眼,看一眼那棵幸福的合歡樹。當曾經的含羞草已經長成合歡樹,當曾經自暴自棄的孩子已經長成作家。母親應該是欣慰的吧。

《合歡樹》讀後感4

放假,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在感恩中成長》。回家,我翻了翻詞典查了下“感恩”的意思,即對別人所給的幫忙表示感謝。望着詞典,我感到“感恩”一定有更深含義吧。

前不久,讀了史鐵生先生的《合歡樹》,我對“感恩”有了更深理解。樸實無華的語言,行雲流水般地寫出了兒子對母親去世的悲情和懷念。兒子得獎時,母親高興;兒子殘疾時,母親操勞;無論何時何地,母親都是兒子始終的支持者。母親去世了,但母親親手種的合歡樹卻頑強活了下來。合歡樹讓作者面對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作者的母親爲作者日夜操勞,我身邊的這些親人,朋友,老師又何嘗不是?出門在外的叮嚀;無微不至的照顧;心傷失落的安慰;酸甜苦辣的分享。無時無刻不在我身邊陪伴着我。不僅如此,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懷抱他人的給予,在成長的途中我們不斷汲取養分。因爲這些我們才能不斷成長。

王符說過“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潤”。魯迅這樣寫的“感恩命運,感恩人民,感恩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恩的人”。蕭楚女也這樣教育我們: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我要感恩。感恩生活,因爲他給予了我一切,雖然並不完美;感恩父母,因爲他們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給予我無私的愛;感恩朋友,因爲你們的關心才讓我有了勇氣;感恩老師,因爲你們給了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感恩對手,因爲你們讓我認識了自己;感恩自然,因爲他讓我生活在如此美麗的世界;感恩所有我愛的和愛我的,你們是我生活最大的動力。

《合歡樹》的作者因爲感恩,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母親對他的那份愛。今天,我因爲感恩也會牢記這些在我成長過程中像蠟燭燃盡最後一份熱的人。

讓我們一起感恩,感恩所有的一切。讓我們一起成長,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

《合歡樹》讀後感5

《合歡樹》是史鐵生早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史鐵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遠見長,而《合歡樹》同樣秉承了這種平淡之中見真情的特點。

文章可以母親生前和死後分爲兩個段落。在回憶母親生前場景時,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寫母子的生活細節:10歲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親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躍然紙上;20歲那年“我”雙腿殘疾,母親因此勞累奔波,但終究無濟於事,絕望與希望的交替出現將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涼;30歲了,“我”在寫作上小有成就,可是母親已經乘鶴西去,這裏作者將“我”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描繪得不動聲色。母愛的博大與厚重在前部分篇幅裏處處可見。

“合歡樹”由母親的逝世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合歡樹是母親生前種下的樹,在母子全心全意與病魔抗爭時,合歡樹是無暇被關注的;只有當母親的離去使這個世界突兀地呈現出作者難以承受的空白,合歡樹被恰到好處地引入作者悲傷而尋覓的視線。

無疑,在作者眼裏,合歡樹是上天對他思念母親的安慰,是母愛的一種象徵。也因爲這樣,作者不斷地流露出“欲罷不能”的情緒。他既渴望重溫昔日與母親相親相愛的一幕,也清醒地認識到母親畢竟早已離去。這樣的矛盾,也使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被渲染到極致。

文末的昇華無疑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希望寄寓在新生的孩子上。“有那麼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在這個孩子的設計上,我們明顯地感到作者流露的物是人非的蒼涼,但所幸作者只是一筆帶過,所以這裏表現出的消極和頹廢反而能爲全文增添一種滄桑感;倘若作者此處筆墨過多,我想一定顛覆了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從史鐵生的一生看我更希望給“合歡樹”賦予積極的意義。它不僅是死後母親的象徵,而且是作者趨於成熟的人生感悟的見證。

《合歡樹》是一篇讚揚母愛的文章,儘管全文開篇就確定下了憂傷與懷念的基調,但是其對獨特人生的獨特感悟,依舊耐人尋味……

《合歡樹》讀後感6

“我搖着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地,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裏吹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個苦命的人。史鐵生在二十歲時雙腿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他失去了信心,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那個,可他不知道兒子的苦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全部心思都放在給史鐵生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她在孩子的胯上被薰傷時,驚惶了兩個月,差點崩潰;她在聽得史鐵生在寫小說後,到處借書,頂着雨雪推史鐵生去看電影……這樣的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可憐天下父母心。”生活中,我們就像那運煤車,永不停歇地朝前方疾速開去。而母親則像那清潔工,默默地在我們背後,爲我們撿拾撒落的煤塊。其實,學習不是最苦的,工作不是最苦的,“撿煤塊”纔算得上是“苦中苦”,而母親也就是“人上人”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每次週末回家,母親都爲我操碎了心思。我在家寫作業,看書,看電視的時候,母親一刻也沒有閒着。她打開洗衣機,熟練地爲我洗掉從學校帶回來的髒衣服;她繫上了圍裙,爲我做上一桌我愛吃的香噴噴的飯菜;沒過多久,她又開始爲我準備一週的營養餐……我看着她忙前忙後的樣子,覺得有點兒愧疚,拉着她的手,把她扶到椅子上,替給她一杯水,對她說:“你先休息一下,剩下的我來幫你幹。”可是母親馬上就站了起來,抹了抹臉上的汗,邊走向廚房邊對我說:“我不要你幹,你安心地念好你的書就成,這些事情不需要你來操心,我不累的。”話音未落,廚房裏就再次傳來了乒乒乓乓炒菜的聲音了。我呆呆地愣在原地,淚水很快充滿了我的眼眶。

每一個母親都是苦命的,她們有許多事要爲孩子做,爲孩子考慮。可是她們也是幸福的,上帝給她們每人人都派了一個或幾個天使,降臨人間陪伴她們,使她們感到幸福。我們也要當好母親身邊的小天使,與母親分擔辛苦,分享快樂。

《合歡樹》讀後感7

要從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題記

《合歡樹》這一篇文章是史鐵生的作品之一,它講述了史鐵生從雙腿殘疾,到母親不幸去世,再到他堅強地活了下來,最後三十歲時得了獎的故事。史鐵生終於從苦難中走了出來,但母親早已不在人世,但母親的離世,讓史鐵生變得堅強起來。

合歡樹,它本身就是母親爲了讓兒子開心一些,挖來一株含羞草種在院子裏,後來才知道那是合歡樹。母親逝世以後,史鐵生明白了合歡樹意味着什麼,也懂得了母親想說什麼:你和妹妹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要堅強地活下去。史鐵生確如母親所希望的那樣,堅強地活了下去。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爲母親的臨終囑託,更是因爲史鐵生選擇了堅持,而不是放棄。他後來從事寫作,把自己的遭遇說出來,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給別人看,給讀者看,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多年以後,當史鐵生重新回到小院,曾經的“含羞草”就像不顧別人的眼光,不在意別人的誤會,成長爲合歡樹,並依然堅強地生長着,就像史鐵生一樣。或許每一株“含羞草”,都能成長爲堅強的合歡樹吧!

我突然想起,多年以前,母親曾幫我買來了一株含羞草。它好像生來有病,買來就感覺要死了一樣。起初,我精心地照料着它,每天給它澆水,搬着它去曬太陽,但漸漸地,它不但沒有了生機,並且連長都沒長一點兒,我失去了耐心,便不再照顧它。

幾個月後的一天,母親過來對我說:“兒子,你種的含羞草居然活了過來,肯定是你照顧得好。我本以爲它要死了,真想不到居然還能活……”我既慚愧又自責,趕緊跑到含羞草跟前,只見它的葉子高高地豎着,莖直愣愣地豎在哪兒,像在空曠的角落裏昂首挺立的士兵,完全不像曾經生病的樣子。它似乎在告訴我:“我自己會活過來,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很堅強。”

看着它生機勃勃的樣子,我想,含羞草或許就代表着史鐵生在無人照料、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堅持着,堅持着,活了過來,也代表着我們每一個人的堅持和希望。我們相信,每一株“含羞草”,最終都能成長爲頑強的合歡樹,就像史鐵生一樣,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合歡樹》讀後感8

上星期,我在家看了史鐵生的《合歡樹》,最讓我深受感觸的,是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

二十歲時,史鐵生的兩條腿殘廢了。雖然醫院已經表示他的病目前沒辦法醫治,可史鐵生的母親卻依舊把全副心思放在給他治病上。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可都無濟於事,母親就只能日夜不停地守着他。

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史鐵生的胯燙傷了。史鐵生後來在文中寫道:幸虧傷口好起來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瘋”這個字,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誇張了,母親怎麼會因爲兒子受傷而瘋了呢?可仔細一想,正是因爲母親愛兒子勝過愛自己,甚至勝過一切,纔會達到這樣的程度吧。爲了治好兒子的腿,她四處奔波,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只想讓兒子能有個健康的身體。這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卻做着不平凡的事。

由此,我也聯想到了我的母親。她也是一位平凡的女子,是在茫茫人海中隨便可以挑選出來的普通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對我卻懷着一份不普通的愛。

母親長着一張平凡的臉,穿着平凡的.衣服,做着平凡的工作,靠着那份微薄的薪水養育着我。小時候,我不小心把鼻子給撞壞了,母親得知後,急忙放下工作把我從學校接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說是要做手術,我生活的場所就從家中變到醫院裏。那段時間,母親天天守着我,爲我四處奔波,照顧我,她爲此操碎了心。直到手術那天,我被推進了手術室,看見她一直注視着我,注視着我離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見我,我的內心突然多了一份酸楚和感動。

進去時是白晝,出來卻已是黑夜。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只是無聲無息地消逝,可對母親來說卻不知道是多麼的煎熬。我不知道母親是怎麼熬過那十幾個小時的,我只知道,當我出來時,她的眼眶紅紅的,頭上好像也憑空多出了幾絲白髮。她不在意自己,只是對我噓寒問暖,體貼地照顧着我。望着望着她,我也紅了眼眶。是啊!她就是這麼一位平凡的女子,可在我心中,卻一點兒也不平凡。就像《合歡樹》中的母親,“女子本弱,爲母則剛”,她用柔弱的肩膀頑強地擔起了孩子的生活,抗起了孩子的苦難,支撐起了孩子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

是啊,母親就是這麼偉大,她爲我們遮風擋雨,卻不求回報。在此,我要向每一位平凡的母親致敬!

《合歡樹》讀後感9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今日讀了史鐵生的《合歡樹》。文章以平淡的語氣陳述了昔日往事,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母親的懷念,內心難以掩飾的愧疚。

經歷了生活的洗禮,有笑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淚,有歡樂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痛苦。但她爲了兒子的志向,無怨無悔的耗盡了餘生。

兒子最終踏上了成功的正途,但那時母親已經不在了,餘下的除了兒子對母親濃濃的眷戀——還有那棵頑強的合歡樹。

母親的愛,母親的自責,母親的愧疚,多年以後兒子纔想明白,可惜已經太遲了——“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回首往昔,固然母親沒有好好的傾聽兒子的心聲,但兒子不也一向跟母親慪氣嗎?小時候裝不在意氣母親,殘廢後對自我毫不在乎,以致母親加倍的擔憂。母親去世後搬家,那是因爲悲傷。不敢再踏入小院子,那是兒子的歉疚。因爲歉疚,兒子甚至沒有勇氣獨自應對那棵以往寄託了母親期望的合歡樹。更加遺憾的是,一向以來的沒勇氣,最終變成了不可能——“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我搖車進去看看。”因爲遺憾,所以悲傷。有一種悲傷只屬於當事人——“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有一種故事無須他人知曉——“他不會明白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樣種的。”

它在成長,他在成長。因爲她的愛,不斷的成長。

那棵不斷成長的合歡樹到底意味着什麼呢?我到此刻也不是很明白。還有那個不哭不鬧的小孩,只是目不轉睛的盯着樹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麼?只是,我不明白。

也許我所寫的東西有些語無倫次,我無法深切的感受到他所想傳達的東西。等到他回去的時候,那些可愛的鄰居,依舊喜歡他,依舊像原先一樣照顧他,卻無人提及她,怕他悲痛。之後有人說那棵合歡樹開花了,心中也隨之泛起漣漪。她爲自我付出的太多,揹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她爲自我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但其實,她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求,因爲一切都是自我的心意,不論是苦還是甜,是哭還是笑,不求回報,因爲她是母親。

早早離開的母親,你,還好嗎?院子裏的合歡樹開着花,今年,也開着花。你看到了嗎?

《合歡樹》讀後感10

合歡樹在傳說中一直是不離不棄的象徵,它不像牡丹、玫瑰那樣有嬌豔的花朵,也不像白楊、松樹那樣有挺拔的身姿;它沒有驕人的外表,更沒有傳世的盛名。但它堅韌、樸素、純潔,最重要的,還有它的名字——合歡,合在一起纔有最歡樂的時光。

史鐵生的母親就像他母親親手栽培的那株合歡樹一樣,或者說,她本身就是一株合歡樹。她不像那些所謂的天 皇巨星、全民女神那麼嬌貴、耀眼,也不像網上瘋傳的各種"女漢子"那樣霸氣、強勢,但她卻能讓自己的兒子給他一個"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人"的評價;她還能讓自己的兒子在兩腿癱瘓的時候將她作爲最堅實的靠山。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就會將自己的愛毫無保留地獻給她的子女,無怨無悔,畢生不怠。這就是母愛最偉大的地方。沒有過份的修飾,沒有過多的言語,一切都只需要一顆心——一顆永不磨滅的飽含深情的似水的母親的心。

是的,母愛如水——如水般溫柔,也如水般多變。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了什麼事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大海——包容你,體諒你,她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需要寬容;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小溪——愛撫你,理解你,她知道你遇到了麻煩,需要引導;當孩子生病鬧災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眼淚——心疼你,呵護你,生怕你因爲她的什麼過錯釀成無法挽回的過錯;當孩子失敗的時候,母愛變成了激流——鼓勵你,推動你,讓你跨過一切困難,忘記一切失敗;當孩子遠行的時候,母愛就變成了蒸氣——你看不見她,但她時時刻刻在你的身旁,你永遠都能感受得到。

珍愛自己的母親吧!尋遍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愛你的人了!無論走到哪裏,母愛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是你前進的保障。別讓她受傷,別讓她擔心,別讓她失望——唯有努力奮鬥,才能用光明的未來回報這似水的母愛!

《合歡樹》讀後感11

提起史鐵生,人們很容易想起:我以前讀過他的什麼文章,但能有多少人能瞭解他是一個殘疾人?知道他從20歲開始就坐在輪椅上的人究竟有多少?這便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這就儘管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我一定要了解他,真正的瞭解他!我暗自決定。

既然想要了解一個作家,讀他的作品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都讀完?應該有些難度吧。並不是太多,而是要想全部讀懂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還是挑幾篇著名的讀吧。《合歡樹》便是其中的一篇。”媽媽“這個字眼在文章中出現的頻率可是不低。史鐵生打小就不認輸,作文不肯輸,哪怕對象是媽媽,他就是不服氣,面對媽媽的激勵,他上當了,誰之它最後竟選擇了當一個作家,這其中,應該也有媽媽那不同忽視的一份力吧。他的性格相極了他媽媽。媽媽爲了他的病,從不輕言放棄。”

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是洗、敷、薰、灸。“媽媽是偉大的,是神通廣大的,總有用不盡的辦法,或許是這些片刻間的神通廣大西走了她的法力,那昔日的青絲已不知不覺中沒有了法力的支撐,竟全變長了白霜。”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似乎命運對他是特別的不公平,讓他永遠地失去了他的雙腿。20歲,正是少年的花季,但對於他來說,竟使一段最難熬的日子。”天天寫作治療。我終於寫出了成績,但是可惜,媽媽已經看不見了。“他非常努力的寫,天天克服着病痛的折磨,堅強的寫着,就是爲了讓母親覺得她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

也許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吧。”您怎麼就等不到這一刻呢?“他可能這樣痛苦的想着。我甚至能想象出媽媽看到獎盃時那欣喜若狂的神態,可這畢竟是想象,再也不能成真了!

合歡樹,這是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她從被母親撿回時還沒發芽,到第三年長成一棵高大而茂盛的合歡樹。這不正與史鐵生的命運相應嗎?命運也是公平的,總有那些和你命運相同的生命,看着他們,也許你就知道了自己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合歡樹》讀後感12

《合歡樹》,一篇樸實但又感人的文章,文字中時時滲透出作者史鐵生對母親的思念和母親對他無聲的愛,盼望兒子早日康復的一個美好的夢。

講到這篇文章,就不得不提到作者的經歷:

史鐵生,中國著名作家,1972年,也就是他20歲時雙腿癱瘓,從此,他的母親就把全部心思都給了史鐵生。

文章共寫了作者10歲,20歲,30歲三個間段,每個間段都是作者的轉折點,而每一個間段,都離不開他的母親。

10歲時,作者作文得了第一,母親似乎很激動,但卻又說自己小時候的文章還要好,作者只好很掃興地與母親"頂嘴",但卻承認母親很聰明很漂亮。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母親希望兒子更上一層樓的夢想。

20歲,作者的腿殘廢了,雖然大夫都說沒法治,但母親還是全副心思都用到治病上,找來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藥。有一次,作者的胯上被燙傷,這對作者來說是致命的。作者倒不怕,但母親卻驚惶來幾個月。

後來,她發現作者在寫小說,於是她就到處借書,像當初找大夫洽病一樣推着作者頂着雨、冒着雪去看電影。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母親希望兒子能好,有自己的事業的夢想。

30歲,作者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但母親不在了。作者回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院裏的老太太們叫他去看看母親住的地方,但作者心一抖,找了個藉口,沒敢進去。或許,作者怕觸景生情。

大夥兒便不再說,忙扯些別的,說以前的房子住了一口人家,剛生了娃,那娃不哭不鬧,單是盯着樹影兒看十。

作者從沒料到那顆樹還活着。從前,母親去爲作者找工作,從路邊挖了一棵含羞草,但實際是合歡,幾年後,合歡樹長出葉子了,很茂盛的葉子,母親還高興了很多天。以後,搬了家,還實不實唸叨一下。

我似乎從這合歡樹上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或許,母親把這合歡樹當成了作者,所以它的葉子會使母親如比高興。

文章雖以合歡樹爲題,但從沒正面寫過合歡樹,卻始終感受到合歡樹的影子,實在是妙。

合歡樹中的母愛,讓我回味無窮。

《合歡樹》讀後感13

《合歡樹》是史鐵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作者以最真誠的語言譜寫了一篇追憶母愛之曲。

文章的前半部分隨着回憶,以時間爲序,信筆而書,筆觸所至。無不滲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質樸中顯風采,平淡中藏深味。想起了我的母親在我10歲、20歲的一些往事。10歲那年,作者的作文獲獎,母親很高興,說自己當年的作文還要好,我當時很不服氣,年幼的作者沒有讀懂當時母親的喜悅和自豪。母親過世以後,作者回想起這件事,內心充滿了對母親深深的眷戀。20歲腿殘廢後,母親爲了能夠讓我重新站起來,用心良苦,所有的心事都放在了爲我求醫的事情上。在醫院、甚至連作者自己都放棄了之後,母親也沒有放棄。天下父母心,任何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何嘗不是這樣呢?而當作者30歲的時候,他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讀到這裏,真是讓人感到深深的遺憾。作者母親在兒子雙腿癱瘓了後,盡力爲兒子尋醫,無論何時何地,母親都是兒子的堅定的支持者。當母親發現作者寫小說時,就幫助兒子借書,頂着雨冒着雪推着兒子去看電影。給受重創的兒子點燃了希望之火。作者作品的發表,正是對母親最大、最好的安慰,可是母親卻沒能見到,連分享兒女成功的喜悅也常常被無情的生命剝奪。

在作者人生的三個重要的時間段裏,母親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雖然,當作者30歲時,母親已經逝世,但是,作者的成功,母親的付出必不可少。正因爲如此,作者對母親的思念纔會更濃重,也可以說有一思的遺憾。因此,在來到以前居住的地方,得知母親種植的合歡樹還活着的時候,作者心理一陣抖。這個抖字,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想念母親,想見合歡樹,而又不敢見,怕難以承受悲傷的矛盾心理。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着母親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暗喻着母愛長青,母愛永恆。

文章的語言淡雅、樸素,娓娓道來深切母愛,猶如一杯清茶,回味無窮。

《合歡樹》讀後感14

合歡樹,在史鐵生的歲月中堅強生長,也爲我的中學時代傾訴着母愛。

史鐵生的輪椅,一坐就是幾十年。在文章中,母親爲史鐵生的腿四處奔波,給他找大夫,打聽偏方,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可有一次,他的胯上被薰得燙傷,對於一個母親來說,這是多大的打擊。後來,他開始寫作,母親又到處給他借書,頂着雨,冒着雪,推着他去看電影,從來沒有放棄。

母親會放棄嗎?一個爲兒子的希望堅持奔波着的母親,一個偉大的母親,會放棄嗎?母親在世時,史鐵生的字中只有悲哀,字間只有無奈,無一處流露出史鐵生對生活的堅持,這是一個被上帝遺漏之人的悲壯。而母親,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對兒子不公命運的抗衡,她的不甘與堅持。她願盡己所能,許孩子半生安樂,背起了孩子半生的與衆不同。這樣一個母親,耗盡了心思,竭盡了心力。

文章中世事的滄桑襯出母愛的永恆,以堅硬的筆將本身軟弱的生命書寫得鋼硬而有力。這一份堅持與領悟,在史鐵生的的生命中開放得燦爛而盛大,它以稀有爲名,不以銀兩定價,但它同時又很平凡,我很幸運能擁有。

幼時的夜晚,我總有一盞燈和一個保護神。那是週末的最後一個晚上,我爲了漏寫的作業奮筆疾書。這將直接影響我第二天的課程,我的心情變得焦躁,握着筆的手指漲紅,怒火衝昏了頭,彷彿要把面前的一切毀滅。母親就坐在一旁,細碎的聲音從她嘴中傳出。她幹了一天的活兒,生意上遭到了“滑鐵盧”。我清晰地看到了她的黑眼圈,與那欲張欲合的無神的眸子。

“我這一時半會兒補不完的,你先睡吧。”我突然有些心疼,她不應該多受這些苦。

“不用,你安心寫”。我還想勸兒句,她果斷阻止了。次日早晨五點,我噩夢驚醒,從桌上擡起頭,書和筆已經整齊地擺放在一旁,手邊是一個靠墊,上面沒有母親。肩旁的被褥滑落,我一回頭,那個勞累的身影靠在我的椅背上,手上還抱着幾本書……我忽地明白,愣着,出了神。

母愛暗暗現身,爲我們披上一道金光,陪伴、守護,它是鳥兒結實的巢。合歡樹漸漸長大,成長爲堅強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