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與做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與做人作文(4篇)

讀書與做人作文1

捧一杯清茗,覓一處平靜,執一卷古書,伴着窗外瀝瀝的雨聲臥在榻上,漸漸走入那茶香與書香繚繞、現實與理想衝撞的書本世界,在字句斟酌之間尋得那曠世哲理,遂化爲人生之路的臺階,由我們踏着走下去。

尚在咿咿學語之時,便從祖父膝上聽得古典四大名著。懵懂的眼神裏卻開始想象孫悟空騰雲駕霧之態、諸葛孔明巧借東風之姿,開始感受武松醉打老虎之悍、黛玉還淚之柔。祖父寬廣厚重的胸膛裏有着數不清的故事,在脣齒間娓娓道來,堅實的手掌笨拙地撫摸着我柔嫩的頭髮:“將來你要做一個似孫悟空正真、像好漢般大氣、若寶釵般善解人意、如諸葛孔明睿智的頂天立地之人。”茫然的我只知把玩着祖父手中的書本點頭,只是在心中不禁驚歎:“哇!書中有教我如何長大、如何做人的道理啊!”

離開祖父的膝,我開始成長了,學着識字、讀句,整日倚在大書櫥旁,埋頭感受着另一番不同滋味的成長做人。《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真、善、美緩緩在我心中蔓延,我的世界開始不同,處處點綴着繽紛的色彩與稱讚的感嘆。我也開始漸漸明白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只是沉默彷彿對待這些更有效。我從那些書中眼淚與苦痛漸漸領悟到或許做人並沒有那麼容易。

穿梭於繁忙的課業之中,往來於歡聲笑語與淚水悲痛之間,我仍習慣於攜書前進。書不再只是膝上黑字白紙的記敘,也不再是言語間隱約探出道理的文字,而變身成一位滄桑而睿智的老人,代替遠方的祖父帶領走着這冗長的人生之路。我開始與他對話,他的每字每句我都銘記心間,他告訴我要堅強,我問什麼是堅強,他說去看《傅雷家書》。“太陽太強烈、會把莊稼曬乾;雨水太猛然,也會淹死莊稼。”“高潮不過分使你激動,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我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堅強吧。我便坦然面對生活,淡然面對成敗,做一個堅強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便做一個自信的人……

人生道路且長,我還在邊走邊學如何做人。如果此刻你的手中正有一本書,那麼請你鄭重地對待他,因爲他是你的老師,教會你如何輔墊這冗長的人生之路。

讀書與做人作文2

人生在世,做人是極其重要的,既有先天的潛質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生活環境因素等,也有後天的個人自我提升,堅持不懈的努力勤奮學習,不斷的爲自己“充電”“加油”,揚長避短不斷的完善自我,一步步的學會怎麼爲人處世學會真正做人。

自從我們來到這個美麗而又複雜的世界,不是每個人的先天潛質因素都那麼好,說白了,每個人就像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隨着我們的一天天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們就送我們上學校去讀書去學習知識。此時,老師就成爲我們不可或缺的人生領路人,老師不僅傳授我們知識,而且老師也是我們做人的導師。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我們愛上了學習,愛上了讀書。

讀書,其實是人生中一道最美最動人的風景,讀書,不僅使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與學問,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教會我們怎樣做人。那麼,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書中怎麼教育我們做人呢,做人要有積極向上和自強不息的奮發進取精神,古老的《易經》說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人通過宇宙萬物的永遠不停的變化,由此得到啓發與感悟,做人需要像天空星辰那樣自強不息永不停歇,這也是一種推動社會發展的正能量。做人,要沉穩坦蕩,不可咄咄逼人盛氣凌人,誠如孔子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做人,需寬容忍讓,《菜根譚》有一妙語,處事讓一步爲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基礎。做人,更應該愛國愛家愛天下,國是最大的家,家是心靈的驛站,沒有國就沒有家,國泰則民安,國富民就強。所以,我們要愛國愛家愛天下芸芸衆生。

因此,讀了書,書就會告訴你怎麼做人,讀了書,書就會讓你懂得許多做人的祕訣和道理,讀了書,書會讓你不斷的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讀書與做人作文3

世人只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卻不知讀書之真諦,古語云“夫道成於學而藏於書”。讀書的最高境界便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從而學會做人。

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第一步“修身”的根本便在於讀書,可見古人之先見之明。放之現代,讀書依然是重中之重。現代教育強調未成才,先成人。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獲取淵博的知識,但學會做人的道理總是最根本的。

不敢妄爲些子事,只因曾讀書行數。元代的陶宗義如是說。爲何各代文學大家,學識淵博者大都擁有高尚的品格?其根本原因只在他們讀書多,知道做人的道理多,所以不會任性妄爲,恣肆凌意。反觀現代,雖然教育在普及,文盲在減少,但仍不乏懶於讀書者,這些腹中文字少的人又有幾人具備令人敬佩的人格,幾人明曉做人的原則呢?忠,孝,禮,義,信,不讀書,從何得知我華夏文化的做人精髓?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周易》作爲我國古代典籍,是爲儒生必讀之書,這句教人做人的古語更爲經典。讀名家之言,知做人之理。以《論語》爲代表的儒家經典皆着重於“君子”,孔子講究倫理道德以及各種君子之道。從幼兒必讀的《三字經》到《百家姓》,《禮記》等等,各種立身之法比比皆是。閱讀這些書籍,你會從一個懵懂小兒變成知書達理,身正至誠的君子。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這些令人嚮往敬佩的品格不都是在讀書中所養成的嗎?

讀書是人生一大樂事,真正會讀書的人能夠在書中學會種種。且不說中國的古代典籍中有多少是教人做人,訓之以君子之道的,便就是外國大家們所強調的也不外乎讀書。高爾基說:“我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瞭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世界聞名的猶太民族,他們對讀書的熱愛程度令所有人敬佩。猶太民族的人民又有幾個是心胸狹隘,自私自立的小人的?他們讀書如此之多,他們深知做人原則,在那樣血腥的殺戮面前,他們猶自從容淡定,書助他們成就了偉大的人格!

書,乃民族之根本,文化之靈魂。讀書則是學會做人的必由之道。

讀書與做人作文4

妹妹曾經問我,讀書是爲了什麼呢?我想了一想,告訴妹妹說,是爲了更好的做人。

對了,讀書就是爲了更好的做人,做一個有文化、有品德的人!

古往今來,古代中國人民就一直追求“知書達理”,讀書、學知識,就是明事理,解決那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根本就是“做人”。

孔子可謂是讀書人的鼻祖、萬世師表,他也曾自稱“十五而志於學”,十五,豆冠年華,不斷用書籍文化薰陶自己,目的就是爲了讓自己成爲一個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正氣”。孟子說:“吾善養浩然之氣”,這是他做人的原則,“浩然之氣”,實質就是“正氣”,而有此正氣的人,放眼古今,又有幾人?而想要這般“正氣”,“讀書”是唯一途徑。

讀書人的風骨和氣節是人生的最強音,文天祥曾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柔弱書生是中華文化的脊柱。古代的那些大文學家,大都落了個悽慘下場,不是因爲他們不會做人,而是因爲他們太會做人了。面對榮華富貴,他們坦坦蕩蕩、兩袖清風;面對威迫利用,他們從從容容,恪盡職守。

而思及宋朝惡臣秦檜,他也曾寒窗數載,高中狀元,文采不輸世家名人,卻在不經意間,忘了如何“做人”,而導致如今的秦姓人民,心中仍是忐忑不安。

“讀書”思“做人”。

讀書志在立身。明代的楊時,爲解決讀書時的疑惑,頂着風雪,立在門前等待午睡的先生。古人讀書,不惟求知,重在立身,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書行天下者,自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但我們還應該知道一點,“積累知識”和“塑造人格”或者是不容分割的,但又絕不能相互取而代之的。讀書能使我們博學,但這只是一種追求,而不是根本,唯有“做人”,纔是“讀書”的根本,“讀書”就是爲了“做人”,爲了做一個有文化、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