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曉英譯賞析「雙語」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春 曉》的賞析,歡迎閱讀!

孟浩然春曉英譯賞析「雙語」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詞句註釋

⑴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句:一作“欲知昨夜風”。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無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1] [2-3]

  白話譯文

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英語翻譯:

  翁顯良譯文:

Late! This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a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 I sensed its fury.

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 poor dear flowers.

  許淵衝譯文: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a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約翰·特納譯文:

How suddenly the morning comes in Spring!

On every side you can hear the sweet birds sing.

Last night amidst the storm — Ah, who can tell,

With wind and rain, how many blossoms fell?

  賞析:

  1、 意美

《春曉》這首小詩,整首詩行雲流水,平易自然,卻又悠遠深厚。然而對於這首詩的理解,卻存在異議。有人認爲《春曉》是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有人卻結合孟浩然的身世,認爲這是一首春恨詩,詩人感嘆歲月蹉跎,功名未立。

對詩的情感意向理解不同,則翻譯所傾向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三中譯文表達嘆息之情最強烈的'是翁譯。翁譯開頭首先用“Late!”一詞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三位譯者對頷聯中的“啼”的處理也有所不同。“啼”本義爲“叫”,古詩詞中有表示本義,也有表示“哀啼”,增添了一抹悲涼,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楊花落儘子規啼”,所以這裏翁譯和許譯都選用“crying”,而特納則選擇“sing”,

  2、 形美

中國古詩詞講究對仗工整,存在各種格律。且漢字方塊字的特點,讓漢字寬度一致,看上去也更爲整齊。但英語單詞則不同,每個英語單詞長短不一,即使採用相同的單詞數,也很難達到長度一致。許淵衝先生在翻譯唐詩宋詞時,一般將七言詩譯成每行十二個音節的亞歷山大體,五言詩譯爲每行八個或十個音節。

對比三個譯文不難發現,三位譯者中,許譯最爲講求形美,每行八個音節,整齊有致。

  3、 音美

唐詩非常講究聲韻與格律,因而讀起來朗朗上口。三位譯者都注重押韻,其中許譯和特納的譯文都採用aabb韻。許譯的“lying”對“crying”和“showers”對“flowers” 均爲重音在前的雙音節詞;特納的“spring”對”sing”, “tell”對“fell”。

我們再來看下這首詩的節奏: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本詩的節奏爲二一二,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英文的節奏感一般是通過輕重讀音體現的。三個譯文中,許譯最爲注重節奏,以第一句爲例“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譯文基本爲“抑揚,抑揚,抑揚,抑揚“的模式,輕重讀音交錯,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