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語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1

英語閱讀是國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關係十分密切,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就直接直接影響着學生詞彙、語法、寫作、聽力、口語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成爲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技能目標描述爲:朗讀各種文體、英文詩詞、報刊雜誌、原着及各種商品說明書等非專業技術性資料並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相關信息。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猜測生詞或詞組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爲,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形成閱讀興趣,最終提高閱讀能力。在多年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方法。

從課本入手,開展整體教學。閱讀能力依賴於綜合訓練。聽說讀寫紮實,學生語言結構意識強,基本詞彙掌握牢固是閱讀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爲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閱讀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實踐,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對課文逐句翻譯——深入講解——全面練習語言點的做法,把整體閱讀教學的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是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讓學生感知,要求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容上,啓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傳授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語言環境,吸引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使課文教學作爲教師、學生互相作用的積極過程。在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基礎知識、基本語法、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下面是有關閱讀教學的幾個步驟:

(1)閱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詞組(留一部分生詞讓學生在閱讀中猜測),而後介紹一些跟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後根據文章標題、插圖或利用簡筆畫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這樣,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大意及詞組的運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2)閱讀時,以細節閱讀爲核心,合理分析課文的性質和結構特徵,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先提出幾個指導性問題,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聽讀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瞭解,然後要求學生默讀,解決教師精心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拓展,先淺後深,兼顧差生和優生的原則。通過聽讀而後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大致瞭解,已經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3)閱讀後,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來應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精練。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讀,也可以讓學生提出預習時或閱讀後不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做到精講精練,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之後教師可讓學生複述課文,做一些語言知識點練習,或圍繞課文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教學時,我比較注重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因爲國中生正處於一個浮躁叛逆的階段,上課容易開小差,在各個環節的指導之後全班齊讀閱讀教材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快速有效地回顧課文內容,並有助於溫習短語和慣用表達。

除此之外,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粉筆板書,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知識點的一步步推進,但是板書的過程浪費了很多時間,無形中阻礙了教學進度。如今,很多學校都採用了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方便並豐富了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內容更直觀、生動、具體,也使課堂活動變得十分有趣。但是很多老師卻過分依賴電子白板,呈現的內容太多,太快,以至於學生思考的時間變短,大部分學生因爲無法跟上老師的步伐而退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衡好電子白板和傳統粉筆的板書的使用,充分利用兩者的優點,照顧到學生的反應。

2、當今各個地區教學條件和資源依然不平衡,學生水平差異也十分明顯。相對城市學校來說,農村國中學生的能力明顯差很多。但是教材的選擇則相對普遍,這對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教材中很多課堂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比較難,因此教師務必要把握好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發現教材中的意圖。

3、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越俎代皰,習慣於課堂上領讀新單詞而不是讓學生練習獨立拼讀並且習慣於灌輸知識,缺乏啓發誘導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使部分學生養成“小和尚唸經”——動口不動腦的壞習慣。許多中學生手中始終沒有一本英語詞典,課堂上教師也從未教過學生怎樣查詞典和運用詞典,因而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沒有預習和自學的概念以及能力。

以上只是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幾點,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教,共同改進國中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2

《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英語教學的閱讀目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不但能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還能通過閱讀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獲取大量信息,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總以爲:閱讀課就是看文章做題目。學生看懂了,題目做對了就達到了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這其實是對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誤解。正如DrMayLee所說的:It’’stesting.我們不是在教閱讀而是在測試學生。在國小階段,我們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而做題目顯然不能達到這些目的。從以前的課例我們可以發現個別老師過分注重了測試,忽略了閱讀的過程,尤其是把它上成了中學的閱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默讀、對答案,對大聲朗讀避之不及。這不但違反了國小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是對國小閱讀教學的誤解。首先,閱讀課教什麼?以前爲了怕學生不明白,閱讀課上把所有生詞逐個教會,每個句子解釋清楚,結果把閱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專家認爲,閱讀課不但要教閱讀,而且要教語音、教語言。從字裏行間發掘可以教的任何東西,比如發音、語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文章中發現:爲什麼?我們希望學生們從中學到什麼?所以確定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點及閱讀策略。

其次,閱讀課的幾個環節該如何處理?我們都知道閱讀的三個環節: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但具體做起來往往變成了讀課文——判斷;再讀——填空;再讀——回答問題。而且多數是讓學生自己默讀,學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機會大聲朗讀。對國小英語課堂來說,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象中學生一樣默讀是不可能完成語言的輸入過程的。同樣,因爲害怕學生不懂而不斷地說,學生一直被動地聽,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也是很多老師存在的問題。通過聽課及專家們的點評,我們知道,朗讀在國小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通過大聲朗讀,國小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學語言並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可以發掘他們潛在的能力,通過閱讀課發揮無窮的想象力。所以,在各個環節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如何在國小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遺忘快,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說英語環境下將外語學好,必須依靠除課堂、教材外的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所以,我認爲我們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具體的活動如統一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全校開展英語課外閱讀,並在英語活動月期間進行評比,形成愛讀書、讀英語的熱潮。其次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國小生的詞彙量小、社會經驗不足,因此閱讀指導要從詞彙積累開始,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單詞用摘抄的辦法積累起來,還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難度要相當,有趣味性,使學生有興趣、有信心繼續進行閱讀。還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把成績好的同學和中下生編在一個讀書小組,大家分工合作查閱生詞等,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英語閱讀課的開展對於國小生的能力特別是讀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也是老師們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實際的課堂中還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力求把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更緊密聯繫起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3

1、學生方面的問題

1)對英語閱讀始終存在着畏難心理

自本學期以來,本人加大了了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在教授課文的同時,加入了與此相關的閱讀材料。雖說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開始習慣這樣的輸入(相對課文來說,閱讀材料的內容要複雜困難),但是對於佔多數的中等,中等偏下生來說,閱讀始終不是一件易事。一遇到不熟悉的單詞句子,就會影響他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即使有文章下的註釋或老師的點撥,他們都覺得難以下嚥。

2)閱讀習慣需要改善

閱讀時精神無法集中,喜歡東一句,西一句地看;指讀,回視,重讀,小聲朗讀;()一遇生詞就要停下來……等等不良的閱讀習慣在學生中十分普遍。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某個單詞或句子上,獲得的信息變得支離破碎,閱讀速度變得很慢。如此一來,他們的閱讀效果也很不理想。

2、教師自身的問題

1)如何設計一堂閱讀課?

閱讀課跟普通的課文授課不同,它是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拓展。不能把它上成精讀課的樣子。可是學生在詞彙,句子的理解上又需要老師大量的指導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更不要提那些習題,活動的輔導了。如何上一堂高效的閱讀課成爲教師的難題。

2)如何指導學生閱讀?

當老師費了一番功夫讓學生理解了一篇文章後,學生學得的往往只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如何閱讀下一篇文章,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如何學會從文章中習得詞彙句型並加以運用,這些閱讀能力還是沒能夠得到訓練。學生學來學去都是一篇篇文章而已。能力的提高很有限。同時我們又不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輔導,所以給閱讀課型的教學中造成了很大的困難:1.學生對已學的語言不能快速地認讀。2.學生對新學的語言不能有效地構建。3.學生缺少對文本信息的收集能力。4.學生在收集和處理文本信息中缺乏相應的技巧和方法。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要採用恰當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多樣的閱讀形式,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先解難後整體感知,故事與圖畫結合,最重要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4

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師沒能把握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側重點,訓練方法較爲單一,過度依賴應試型強化訓練模式,沒有足夠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這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發佈的大學聯考試題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來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針對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綜合,推測詞義脫離語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斷看不出線索與事實的關係;理解結構找不到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係。

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通過閱讀獲取和吸收英語書面信息,從而實現書面交際的能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綱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鐘50—70個字的速度,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達不到這一要求。根據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調查,我發現學生閱讀理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詞彙量有限。對詞彙理解和掌握是影響閱讀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詞彙量是成正比的,詞彙儲備不足,又會導致學生閱讀障礙重重,喪失閱讀興趣。2.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技巧。有的學生不懂得閱讀技巧,他們在閱讀時往往從前讀到後,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文體採取不同方式獲得主要信息,這樣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虧不討好;也有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試圖記住所有的內容,習慣於逐字逐句地看,試圖記住每個句子的意思,時間與精力過於集中於一些非考點的細節,而不善於通過整體閱讀去把握文章觀念和理念。

3.課外知識面狹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單薄。有些同學閱讀文章時,對文章提及的事實或現象缺乏感性認識,導致理解過程晦澀,有時甚至會產生理解錯誤。因此,擁有較廣的課外知識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會有助於學生儘快地進入閱讀理解的狀態,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和思路。

4.語言基本功欠佳,對長難句把握不好。閱讀文章中,有些句子結構複雜,從句較多,交叉了很多倒裝,虛擬,省略等較複雜的語言現象,學生如果對語法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就會造成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礙。5.閱讀動力與興趣不足。閱讀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過程,而我們的學生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使閱讀成爲消極的應付和被動閱讀

另外,,仍有一部分教師未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閱讀教學中,有幾點不足:1.“仍侷限於傳統的語法翻譯方法和以教師講解爲主的教學模式”過多地對課文中的語言點、語法點進行講解,沒有準確地定位好所教課文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對所碰到的詞語和語法現象不加選擇或不分主次地羅列和講解。過多重視語言形式,語言能力訓練不足,費時較多。

2.訓練學生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時,大部分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通過尋找各段主題句、注意段首和段末內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較詳盡、明確的指導方法去啓發學生如何尋找主題句和確定文章中心思想,以至學生在確定主題句時,機械地把主題句定爲段首句,或段尾句或中間句,而對於隱含在字裏行間的主題信息缺乏思考和分析,失去靈活領會大意的能力。另外,教師設置的閱讀理解題多以考查細節內容或判斷有關內容的正誤爲主,缺乏對學生推理和歸納能力的培養。

3.由於高中課文篇幅逐漸加長,教師設置篇章主旨和大意歸納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缺乏對篇章的主旨和大意歸納訓練,對篇章總體把握不夠,多以試卷中的測試題取而代之,導致學生訓練不足,缺乏把握篇章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4.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普遍發現,學生經常混淆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題與推斷作者的觀點、意圖題,他們缺乏分辨這兩種設問方式的能力,往往會張冠李戴。不少教師對此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訓練過程中,設問缺乏層次性,未遵循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循序漸進原則,一步到位,缺乏梯度。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握不準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在閱讀時常常出現以偏概全的傾向。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5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涉及到的不僅是閱讀能力的培養,也牽動着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衆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那麼,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談幾點思考: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啓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啓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裏的回答,最後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係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慾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爲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說這樣一句話:“我認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複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麼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演示什麼,學生就看什麼。這樣的學習有什麼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着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鼓勵學生踊躍參與

學生踊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爲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爲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爲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思維,爲閱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於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6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爲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隨着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爲,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7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尤爲重要。我在進行閱讀訓練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對教材進行精心的挑選,根據需要,由易到難進行訓練,不斷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在閱讀教學中,我分以下幾步進行:

1、略讀

在英語課上,我們不要急着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而是先進行略讀,瞭解故事內容,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以用漢語表演,也可以進行啞劇表演,哪怕只有動作模仿,也要及時給與表揚,以鼓起他們的勇氣,激發興趣。

2、精讀

在上述活動中,當學生急需用單詞或語句表達式,適時的進行滲透,這樣,他們就能自然、輕鬆的習得,而且能夠恰當地應用。這時,我們就可以把表演、動作配上英語進行表演了。在學生正在興趣盎然之時,進行單詞和句子的認讀訓練。最後,我再讓學生回到課本上去讀故事,他們自然能夠充分的理解故事中的知識與內容。

3、練習

接着,就要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做練習題。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練習題設計的也非常有趣,學生很樂意動手去做,然後盡情體會自己的成功。

4、鞏固

爲了保持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持久興趣,在英語課堂中我通常採用多樣化活動教學,所謂多樣化活動教學就是把音樂、舞蹈動作、遊戲、畫畫、比賽等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去表達故事,表現自己,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使英語閱讀課真正地 “活”起來。

總之,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只要能讓學生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我就大膽嘗試。在多樣化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師生配合默契,不僅在學習上共同進步,在感情上也特別融洽。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8

就本人多年任教高一英語科的體會,國中畢業生在升入高中初期普遍對高中英語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對於如何進行英語學習,特別是英語閱讀感到迷茫。短期內很難適應,英語能力及成績出現大幅滑落。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觀點,有些認同,有些不敢苟同。筆者認爲:

一、詞彙量不足。

《英語課程標準》對於國中畢業生在閱讀方面應達到的目標是:“能讀懂供7——9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誌,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根據義務段國中英語教學大綱,義務教育國中英語要求學生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而高中英語七級教學目標要求掌握3000個左右單詞和習慣用語,重視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素養培養。閱讀材料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詞彙量的不足是高一新生不能順利閱讀的直接原因,一些基礎差的學生甚至在閱讀時感到不知所云,讀不下去。網絡上大部分人們提出這一因素,本人贊同這種觀點。

二、不能熟練運用簡單的語法規則。

有人認爲國中英語教學注重語法規則的學習。這一點我不敢苟同。我所接的每一屆高一新生中很少有人能熟練的解答各種英語句子成分。從這一點看來,學生在國中階段並未學懂簡單的語法規則。在高中學習及大學聯考淡化語法的現在,常常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有些人認爲語法可不學。我認爲這是錯誤的。我們學習一個東西,必定要理解它的本質及規律。語法是法則,是規範,是本質。學生在高中階段所面對的閱讀材料中大多會出現一些複雜的句子和一部分生詞。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單詞都能記憶,這個時候猜詞就成爲關鍵。如何提高猜詞的成功率?搞清楚句子結構是關鍵。高一新生本身沒有太多的詞彙量,加之簡單的英語語法不精通。如何去看懂一個句子?英語作爲一門語言,句子看不懂,文章看不懂,學習者如何能有信心堅持下去?

三、閱讀習慣不佳,閱讀技巧缺失。

有人認爲:國中英語教學不強調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對詞和句的使用進行感知和體驗。因而,學生缺少結合語境感知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自覺性。我比較贊同這樣的說法。國中閱讀材料多以對話,小故事,短文爲主,作者觀點往往直接明瞭,學生易於理解接受,語感的缺失並未對學生閱讀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高中階段的閱讀材料句子結構更爲複雜,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且加大詞彙量和閱讀材料的篇章長度,並且話題涉及面廣,讀者需要仔細辨別才能瞭解文章的觀點。

我覺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比如我們應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大膽猜測文章可能會涉及的內容。用發散的思維去應對固定的材料。一方面提高閱讀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從閱讀技巧來看,高一新生在閱讀技巧運用方面明顯不足。不懂得尋找關鍵次,關鍵句。這樣的毫無技巧的閱讀方法,運用在高中階段長而且複雜的文章閱讀時,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效率,學生往往在反覆閱讀幾遍文章之後,仍然沒有清楚文章大意。

四、學生缺少閱讀練習

不可否認,就我所在城市,教師上課教學方式大多仍然守舊。在一些課堂中,“教”仍然是主體,教師很少有時間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學生也沒有自覺閱讀的學習習慣,特別缺乏必要的閱讀練習。很少閱讀也就不會閱讀,更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高三英語教學反思國中英語教學反思範文高三英語教學反思範文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9

課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爲、措施、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行系統的總結,以期新一輪的教學取的更大的進步。針對我所教的年級的閱讀現狀,我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有如下反思,希望共勉。

一、爲學生準備合適的閱讀材料

教師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變化設計教學。高年級學生心理、性格和興趣等方面較低,中年級學生已有很大變化,他們不在愛說、愛跳、愛動,不再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自己。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變化,根據他們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些淺顯的,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幽默、寓言、小故事及圖畫來增強興趣。

二、通過對聽說能力的訓練來帶動閱讀能力的提高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實在國小階段,聽和說佔有很大的比例。這就要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經常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帶動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課文的內容進行提問(這些問題要讓絕大多數的能聽懂,能回答)以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

三、單詞的積累對閱讀也極爲重要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個單詞組成的。因此,要能快速準確的捕捉文章信息,詞彙的積累很重要。教師不能單純地爲單詞而單詞,要注意從每一個環節上重視單詞聯想的發散思維,從而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在單詞上“添枝加葉”的方法。如單詞“滾雪球”的活動讓學生邊比賽邊玩邊學,並看看哪組滾的雪球最大。通過這一教法,就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單詞及句子的用法,從而提高了閱讀的能力。如:教到新單詞traffic這個較難的單詞的時候,爲了讓學生更好理解其讀音及用法,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展開“添枝加葉”擴詞成句訓練活動:traffic——traffic light——the traffic lights——at the traffic light——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I am looking at the traffic lights.就這樣將traffic這個孤立的單詞經過學生“添枝加葉”使學生既複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從而爲閱讀整篇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礎。

引導學生自己譴詞造句。以單詞village爲例,根據該詞原本在所學內容中出現頻率,照理說學生會寫的句子不會很多,可五分鐘後,學生七嘴八舌竟然說出了不少既新穎又獨特的句子,雖然有不少錯誤,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

四、朗讀對英語閱讀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對英語初學者來說,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讀三至五遍是難以做到“心到”的。但七至八遍之後,便可以作到“詞形眼到——語音口到——語義心到”了,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材料的難易程度和每段文字達到“三到”境界所需的朗讀次數是因人而異的。對於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習者來說,即使是較容易的文章,也需要朗讀好多次,隨着水平的提高,文學難度隨之加大,而朗讀重複次數相應減少。同一個班的學生用不同的材料,達到“三到”境界對所需要的朗讀次數也不一樣。最終還是由學生本人控制。教師要適當的給學生壓力,要求學生背誦規定的段落,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使學生強化記憶,擴展知識夯實基礎。

課堂是多變而複雜的,備好一節課需要短期與長期的準備。每一節課都需要更多的知識,包括教授語言的準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更好實現課堂裏的精彩!

  英語閱讀教學反思10

國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在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學校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新目標英語》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閱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閱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

再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啓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

因此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啓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3、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4、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爲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