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執業醫師考點:糖類代謝

糖是一類化學本質爲多羥醛或多羥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機體糖代謝中佔據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體,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腎糖原等,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葡萄糖與糖原都能在體內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機體中糖的主要來源,被人體攝入經消化成單糖吸收後,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機體內糖的代謝途徑主要有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醛酸途徑、多元醇途徑、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糖異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謝等。

臨牀執業醫師考點:糖類代謝

  第一節 概述

  一、特點

糖代謝可分爲分解與合成兩方面,前者包括酵解與三羧酸循環,後者包括糖的異生、糖原與結構多糖的合成等,中間代謝還有磷酸戊糖途徑、糖醛酸途徑等。

糖代謝受神經、激素和酶的調節。同一生物體內的不同組織,其代謝情況有很大差異。腦組織始終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況下降解速度較低,但當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痙攣時可達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臟進行。不同組織的糖代謝情況反映了它們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澱粉是動物的主要糖類來源,直鏈澱粉由300-400個葡萄糖構成,支鏈澱粉由上千個葡萄糖構成,每24-30個殘基中有一個分支。糖類只有消化成單糖以後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幾種:

1.α-澱粉酶 哺乳動物的消化道中較多,是內切酶,隨機水解鏈內α1,4糖苷鍵,產生α-構型的還原末端。產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麥芽糖、葡萄糖。最適底物是含5個葡萄糖的寡糖。

2.β-澱粉酶 在豆、麥種子中含量較多。是外切酶,作用於非還原端,水解α-1,4糖苷鍵,放出β-麥芽糖。水解到分支點則停止,支鏈澱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澱粉酶 存在於微生物及哺乳動物消化道內,作用於非還原端,水解α-1,4糖苷鍵,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鍵,但速度慢。鏈長大於5時速度快。

4.其他 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腸細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參加代謝。

  三、轉運

1.主動轉運小腸上皮細胞有協助擴散系統,通過一種載體將葡萄糖(或半乳糖)與鈉離子轉運進入細胞。此過程由離子梯度提供能量,離子梯度則由Na-K-ATP酶維持。細菌中有些糖與氫離子協同轉運,如乳糖。另一種是基團運送,如大腸桿菌先將葡萄糖磷酸化再轉運,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過一種不需要鈉的易化擴散轉運。需要鈉的轉運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鈉的易化擴散被細胞鬆馳素抑制。

2.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肌肉和脂肪組織是通過被動轉運。其膜上有專一受體。紅細胞受體可轉運多種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轉運。此受體是蛋白質,其轉運速度決定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時轉運加速,胰島素也可促進轉運,可能是通過改變膜結構。

  第二節 糖酵解

  一、定義

1.酵解是酶將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並生成ATP的過程。它是動植物及微生物細胞中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的共同代謝途徑。有氧時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經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則經呼吸鏈氧化產生ATP和水。缺氧時NADH把丙酮酸還原生成乳酸。

2.發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機物降解產生ATP的過程,其中有機物既是電子供體,又是電子受體。根據產物不同,可分爲乙醇發酵、乳酸發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徑

共10步,前5步是準備階段,葡萄糖分解爲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後5步是放能階段,三碳糖生成丙酮酸,共產生4分子ATP。總過程需10種酶,都在細胞質中,多數需要Mg2+。酵解過程中所有的中間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從細胞膜漏出、保存能量,並有利於與酶結合。

1.磷酸化葡萄糖被ATP磷酸化,產生6-磷酸葡萄糖。

反應放能,在生理條件下不可逆(K大於300)。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需要Mg2+或Mn2+。己糖激酶可作用於D-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是糖酵解過程中的第一個調節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別構抑制。有三種同工酶。葡萄糖激酶存在於肝臟中,只作用於葡萄糖,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別構抑制肌肉的己糖激酶Km=0.1mM,肝臟的葡萄糖激酶Km=10mM,平時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時5mM,只有進後葡萄糖激酶才活躍,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濃度,葡萄糖激酶是誘導酶,胰島素可誘導它的合成。6-磷酸葡萄糖也可由糖原合成,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變位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此途徑少消耗1個ATP。6-磷酸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水解,此酶存在於肝臟和腎臟中,肌肉中沒有。

2.異構由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

反應中間物是酶結合的烯醇化合物,反應是可逆的,由濃度控制。由磷酸葡萄糖異構酶催化,受磷酸戊糖支路的中間物競爭抑制,如6-磷酸葡萄糖酸。戊糖支路通過這種方式抑制酵解和有氧氧化,pH降低使抑制加強,減少酵解,以免組織過酸。

3.磷酸化 6-磷酸果糖被AT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是酵解的限速步驟。是別構酶,四聚體,調節物很多,ATP、檸檬酸、磷酸肌酸、脂肪酸、DPG是負調節物;果糖1,6-二磷酸、AMP、ADP、磷酸、環AMP等是正調節物。PFK有三種同工酶,A在心肌和骨骼肌中,對磷酸肌酸、檸檬酸和磷酸敏感;B在肝和紅細胞中,對DPG敏感;C在腦中,對ATP和磷酸敏感。各種效應物在不同組織中濃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濃度變化幅度不同,如大鼠在運動和休息時ATP含量僅差0.8ug/g肌肉,不能改變PFK活力,而磷酸肌酸濃度變化大,效應也大。

4.裂解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羥丙酮

由醛縮酶催化,有三種同工酶,A在肌肉中,B在肝中,C在腦中。平衡有利於逆反應,由濃度推動反應進行。生成西弗鹼中間物。

5.異構 DHAP生成磷酸甘油醛

DHAP要轉變成磷酸甘油醛才能繼續氧化,此反應由磷酸丙糖異構酶催化,平衡時磷酸甘油醛佔10%,由於磷酸甘油醛不斷消耗而進行。受磷酸和磷酸縮水甘油競爭抑制。以上反應共消耗2分子ATP,產生2分子3-磷酸甘油醛,原來葡萄糖的3,2,1位和4,5,6位變成1,2,3位。

6.氧化 G-3-P+NAD++H3PO4=1,3-DPG+NADH+H+

由磷酸甘油醛脫氫酶催化,產物是混合酸酐,含高能鍵(11.8千卡)。反應可分爲兩部分,放能的氧化反應偶聯推動吸能的磷酸化反應。酶是四聚體,含巰基,被碘乙酸強烈抑制。砷酸鹽與磷酸競爭,可產生3-磷酸甘油酸,但沒有磷酸化,是解偶聯劑。NAD之間有負協同效應,ATP和磷酸肌酸是非競爭抑制劑,磷酸可促進酶活。

肌肉收縮開始的幾秒,磷酸肌酸從20mM下降到10-5mM,使酶活升高;隨着乳酸的積累,ATP抑制增強,酶活下降。

7.放能 1,3-DPG+ADP=3-磷酸甘油酸+ATP

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需Mg。是底物水平磷酸化,抵消了消耗的ATP。

8.變位 3-磷酸甘油酸變成2-磷酸甘油酸

由磷酸甘油酸變位酶催化,需鎂離子。DPG是輔因子,可由1,3-二磷酸甘油酸變位而來。機理是DPG的3位磷酸轉移到底物的2位。DPG無高能鍵,可被磷酸酶水解成3-磷酸甘油酸。紅細胞中有15-50%的1,3-DPG轉化爲DPG,以調節運氧能力。在氧分壓較高的肺泡,親和力不變,而在組織中親和力降低,可增加氧的釋放。

9.脫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由烯醇酶催化,需鎂或錳離子。反應可逆,分子內能量重新分佈,產生一個高能鍵。F—可絡合鎂離子,抑制酶活,有磷酸鹽時更強,可用來抑制酵解。

10.放能生成丙酮酸和ATP

由丙酮酸激酶催化,需鎂離子,不可逆。是別構酶,F-1,6-2P活化,脂肪酸、乙酰輔酶A、ATP和丙氨酸抑制酶活。有三種同工酶,L型存在於肝臟中,被二磷酸果糖激活,脂肪酸、乙酰輔酶A、ATP和丙氨酸抑制;A型存在於脂肪、腎和紅細胞,被二磷酸果糖激活,ATP和丙氨酸抑制;M型存在於肌肉中,被磷酸肌酸抑制。丙酮酸激酶受激素影響,胰島素可增加其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