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考點:氯黴素的不良反應

①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見於血藥濃度超過25mg/L的患者,臨牀表現爲貧血,並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少數可發展爲粒細胞性白血病。一旦發現應及時停藥,2—3周後可恢復正常;

執業藥師考點:氯黴素的不良反應

②與劑量無關的骨髓毒性反應:常表現爲嚴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爲特異反應性,與服藥劑量和療程長短無關,有數週或數月的潛伏期,停藥後仍可發生,一般是不可逆性的,死亡率可達到50%。

  性狀:

白色針狀或微帶黃綠色的針狀、長片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在乾燥時穩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較安定,煮沸也不見分解,遇鹼類易失效。

  主要用途:

屬廣譜抑菌抗生素,是治療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治療厭氧菌感染的特效藥物之一,其次用於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由於不良反應嚴重現用得越來越少。

  作用機制:

氯黴素自腸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後2小時左右血中藥物濃度可達到峯值(約10~13mg/L)。血漿t1/2平均爲2.5小時,6~8小時後仍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氯黴素廣泛分佈於各組織和體液中,腦脊液中的濃度較其他抗生素爲高。氯黴素的溶解和吸收均與製劑的顆粒大小及晶型有關。肌內注射吸收較慢,血濃度較低,僅爲口服同劑量的50%~70%,但維持時間較長。注射用氯黴素爲琥珀酸鈉鹽,水中溶解度大,在組織內水解產生氯黴素。

氯黴素在體內代謝大部分是與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其原形藥及代謝物迅速經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藥經腎小球過濾而排入尿中,並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可用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不良者使用時應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