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脹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脹

 肺脹

  細目一:概述

一、肺脹的概念及源流

1.肺脹的概念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臨牀表現爲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或脣甲紫紺,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等 。嚴重者可出現神昏、痙厥、出血、喘脫等危重證候。

2.肺脹的源流

漢《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指出本病的主症爲:“咳而上氣,此爲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書中所載治療肺脹之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等方至今仍被臨牀所沿用。

二、肺脹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與西醫學中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相類似。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肺脹的常見病因

內因:久病肺虛。內傷久咳、支飲、喘哮、肺癆等遷延失治,痰濁瀦留,壅阻肺氣,日久導致肺虛。

外因:感受外邪。肺虛久病,衛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襲,誘使本病發作。

二、肺脹的主要病機特點、本虛與標實的'內涵及轉化

病變首先在肺,繼則影響脾、腎,後期病及於心。

病理因素主要爲痰濁、水飲與血瘀互爲影響,兼見同病。一般早期以痰濁爲主,漸而痰瘀並見,終至痰濁、血瘀、水飲錯雜爲患。

三、肺脹的發生與咳嗽、喘證的關係

內傷久咳、喘證等肺系慢性疾患,遷延失治,痰濁瀦留,壅阻肺氣,氣之出納失常,日久導致肺虛,成爲肺脹發病的基礎。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鑑別

一、肺脹的診斷要點。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覆發作。

2.常因外感而誘發。其他如勞倦過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誘發。

3.典型者臨牀表現爲咳逆上氣,痰多,胸中憋悶如塞,胸部膨滿, 喘息,動則加劇,甚則鼻煽氣促,張口擡肩,目脹如脫, 煩躁不安。病情輕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熱表證。

4.病程纏綿,時輕時重,經久難愈。日久可見心慌動悸,面脣紫紺,脘腹脹滿,肢體浮腫,嚴重者可出現喘脫,或併發懸飲、鼓脹、癥積、神昏、譫語、痙厥、出血等症。

二、肺脹與喘證、哮病的相互關係及鑑別

肺脹與哮病、喘證均以咳而上氣、喘滿爲主證,有其類似之處。區別言之,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積漸而成;哮是反覆發作性的一個獨立病種;喘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症狀。

從三者的相互關係來看,肺脹可以隸屬於喘證的範疇,哮與喘病經久不愈又可發展成爲肺脹。此 外,肺脹因外感誘發,病情加劇時,還可表現爲痰飲病中的“支飲”證。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肺脹的辨證要點

二、肺脹的治療原則

【須牢記的架構圖】

三、肺腎氣虛、陽虛水泛、痰濁壅肺、痰熱鬱肺、痰蒙神竅等證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痰濁壅肺證

主症:胸膺滿悶,短氣喘息, 稍勞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膩或呈泡沫, 畏風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膩或濁膩,脈小滑。

治法:化痰降氣,健脾益肺。

代表方: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常用藥:蘇子、前胡、白芥子、半夏、厚朴、陳皮、白朮、茯苓、甘草。

2.痰熱鬱肺證

主症:咳逆喘息氣粗,胸滿,煩躁,目脹睛突, 痰黃或白,黏稠難咯。或伴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飲,溲赤,便幹,舌邊尖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湯或桑白皮湯加減。

常用藥:麻黃、黃芩、石膏、桑白皮、杏仁、半夏、蘇子。

3.痰蒙神竅證

主症:神志恍惚, 表情淡漠,譫妄,煩躁不安,撮空理線, 嗜睡,甚則昏迷,或伴肢體瞤動,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黃膩,舌質暗紅或淡紫,脈細滑數。

治法:滌痰、開竅、熄風。

代表方:滌痰湯加減。另可配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

常用藥:半夏、茯苓、橘紅、膽星、竹茹、枳實、石菖蒲、遠志、鬱金。

4.陽虛水泛證

主症: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腫, 甚則一身悉腫,腹部脹滿有水,脘痞,納差,尿少,怕冷,面脣青紫,苔白滑,舌胖質黯,脈沉細。

治法: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代表方: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

常用藥:附子、桂枝、茯苓、白朮、豬苓、澤瀉、生薑、赤芍。

5.肺腎氣虛證

主症:呼吸淺短難續,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擡肩,倚息不能平臥, 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悶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痠軟,小便清長, 或尿有餘瀝,舌淡或黯紫,脈沉細數無力,或有結代。

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平喘。

代表方:平喘固本湯合補肺湯加減。

常用藥:黨蔘(人蔘)、黃芪、炙甘草、冬蟲夏草、熟地、胡桃肉、坎臍、五味子、靈磁石、沉香、紫菀、款冬、蘇子、法半夏、橘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