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癰

肺癰是指由於熱毒瘀結於肺,以致肺葉生瘡,肉敗血腐,形成膿瘍,以發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則咯吐膿血痰爲主要臨牀表現的一種病證。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輔導:肺癰

 肺癰

  細目一:概述

一、肺癰的概念及源流

1.肺癰的概念

肺癰是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屬內癰之一。臨牀以咳嗽、胸痛、發熱、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爲主要特徵。

2.肺癰的源流

肺癰之病名首見於《金匱要略》。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創用葦莖湯以清熱排膿、活血消癰,成爲後世治療本病之要方。

二、肺癰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肺癰的常見病因

外因:感受風熱,或風寒襲肺,內鬱化熱。

內因:嗜酒太過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痰熱素盛。如宿有痰熱蘊肺,復加外感風熱,內外合邪,則更易引發本病。

二、肺癰的'主要病機及轉化

肺癰的病位在肺。

成癰化膿的病理基礎,主要在於熱壅血瘀。

基本病機:邪熱蘊肺,熱壅血瘀成癰,血敗肉腐而化膿。

病理性質:主要表現爲邪盛的實熱證候。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鑑別

一、肺癰的診斷要點

1.臨牀表現

發病多急,常突然寒戰高熱,咳嗽胸痛,咯吐黏濁痰經旬月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膿痰,或膿血相兼,身熱遂降,症情好轉,經數週逐漸恢復。如膿血不淨,持續咳嗽,咯吐膿血臭痰,低燒,消瘦,則轉成慢性。

2.驗痰法

肺癰病人咳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如《醫學入門·卷五·肺癰肺痿》說:“肺癰……咳唾膿血腥臭,置之水中則沉。”

3.驗口味

肺癰病人吃生黃豆或生豆汁不覺其腥。

4.體徵

可見舌下生細粒,潰後遷延之慢性患者,還可見指甲紫而帶彎,指端形如鼓槌。

二、肺癰與風溫的鑑別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肺癰的辨證要點

根據其臨牀表現,辨證總屬實熱之證。初起及成癰階段。症見高熱,咳嗽氣急,咯痰黏稠量多等,爲熱毒瘀結在肺,成癰釀膿,邪盛證實。後期潰膿之後,大量腥臭膿痰排出,身熱漸退,咳嗽減輕,但因痰熱久蘊,肺之氣陰耗傷,則可表現虛實夾雜之候。恢復期,即以陰傷氣耗爲主,兼有餘毒不淨。

二、肺癰的治療原則

治療當以祛邪爲原則,採用清熱解毒、化瘀排膿的治法, 膿未成應着重清肺消癰,膿已成需排膿解毒。

【須牢記的架構圖】

三、肺癰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藥

1.初期

主症:惡寒發熱,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漸增多, 胸癰,咳則痛甚,呼吸不利,口乾鼻燥,舌苔薄黃,脈浮數而滑。

治法:疏風散熱,清肺化痰。

代表方:銀翹散加減。

常用藥:銀花、連翹、蘆根、竹葉、桔梗、浙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

2.成癰期

主症:身熱轉甚,時時振寒,繼則壯熱,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滿作痛,轉側不利。咳吐濁痰,呈黃綠色,自覺喉間有腥味, 口乾咽燥,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癰。

代表方: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加減。

常用藥: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黃芩、銀花、魚腥草、紅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蘆根。

3.潰膿期

主症:咳吐大量膿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異常, 有時咯血,胸中煩滿而痛,甚則氣喘不能臥,身熱面赤,煩渴喜飲,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或數實。

治法:排膿解毒。

代表方:加味桔梗湯加減。

常用藥: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魚腥草、金蕎麥根、敗醬草、銀花、黃芩、蘆根。

4.恢復期

主症:身熱漸退,咳嗽減輕,咯吐膿痰漸少,臭味亦淡,痰液轉爲清稀, 精神漸振,食納好轉。或有胸脅隱痛,難以平臥,氣短,自汗盜汗,低燒,午後潮熱,心煩,口燥咽乾,面色無華,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舌質紅或淡紅,苔薄,脈細或細數無力。或見咳嗽,咯吐膿血痰日久不淨,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復轉臭濁,病情時輕時重,遷延不愈。

治法:清養補肺。

代表方:沙蔘清肺湯或桔梗杏仁煎加減。

常用藥:沙蔘、麥冬、百合、玉竹、黨蔘、太子參、黃芪、當歸、川貝母、冬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