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婦科學輔導:產後病

產後病是指產婦在新產後至產褥期中所發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今天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爲大家整理了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婦科學輔導:產後病,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婦科學輔導:產後病

 細目一:概述

一、概念:產婦在新產後至產褥期中所發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

習題

產後“三病”是指( )

A.嘔吐、泄瀉、盜汗

B.尿失禁、缺乳、大便難

C.血暈、發熱、痙證

D.病痙、病鬱冒、大便難

E.腹痛、惡露不下、發熱

[答疑編號2615010506]

【正確答案】D

【習題】

鬱冒,屬產後哪項之一( )

A.三衝

B.三急

C.三病

D.三禁

E.三審

[答疑編號2615010507]

【正確答案】C

五、診斷

六、治療原則:“勿拘於產後,也勿忘於產後”

 細目二:產後血暈

一、定義

產婦分娩後突然頭暈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滿悶,噁心嘔吐,痰涌氣急,心煩不安,甚則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二、鑑別診斷

與產後鬱冒、產後子癇、產後痙病鑑別。

三、病因病機

血虛氣脫:神無所養,魂無所主

瘀阻氣閉:敗血上衝,擾亂清竅

四、昏迷時的應急措施

中醫治病應本着“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治療原則。當產後血暈發生休克時,應首先抗休克,促其復甦,採取下列措施:

1.立即將產婦置於頭低腳高的仰臥體位,同時予以保溫。

2.針刺眉心、人中、涌泉等穴,強刺激以促速醒。

3.丹蔘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靜脈推注或點滴,迅速補充血容量以抗休克。

4.結合西醫有關“產後出血”的原因,即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進行中西醫結合搶救。

 細目三:產後發熱

一、定義: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並伴有其他症狀者。

二、病因病機

三、辨證論治

1.感染邪毒證

主證:產後高熱寒戰,熱勢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敗醬,氣臭穢;心煩口渴,尿少色黃,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加減或解毒活血湯加減。

注意:

若持續高熱,小腹疼痛劇烈,拒按,惡露不暢,穢臭如膿,煩渴引飲,大便燥結,舌紫暗,苔黃而燥,脈弦數者,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

治宜清熱逐瘀,排膿通腑。

方用大黃牡丹湯: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習題

患者,女,24歲,已婚。產後10天,高熱3天,下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少、色紫黯,有臭味,煩熱渴飲,尿黃便結,舌紅苔黃厚,脈滑數。其證候是( )

A.外感風熱  B.陰虛內熱

C.血熱    D.血瘀

E.感染邪毒

[答疑編號2615010508]

【正確答案】E

2.外感證

主證:產後惡寒發熱,鼻流清涕,頭痛,肢體痠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養血祛風,疏解表邪。

主方:荊穗四物湯加防風、蘇葉或參蘇飲。

若外感風熱,症見發熱、微惡風寒、頭身疼痛、咳嗽痰黃、口乾咽痛、微汗或無汗、舌紅、苔薄黃、脈細數,治宜辛涼解表、疏風清熱。方用銀翹散。

若邪入少陽,症見寒熱往來、口苦咽乾、默默不欲飲食、脈弦,治宜和解少陽,方選小柴胡湯。

若產時正值酷暑季節,症見身熱多汗、口渴心煩、體倦少氣、舌紅少津、脈虛數,爲外感暑熱,氣津兩傷。治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氣湯。

3.血瘀證

主證:產後寒熱時作,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和營退熱。

主方: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

4.血虛證

主證:產後低熱不退,腹痛綿綿,喜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質稀,自汗,頭暈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

治法:補血益氣,和營退熱。

主方: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細目四:產後腹痛

一、定義

產婦在產褥期內,發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小腹疼痛,稱爲“產後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稱“兒枕痛”。

不屬於妊娠病範疇的`是( )

A.惡阻

B.胞轉

C.兒枕痛

D.胞阻

E.子癇

【正確答案】C

二、病因病機

1.氣血兩虛 素體虛弱,氣血不足,復因產時、產後失血過多,因產重虛,衝任血虛,胞脈失養;或血少氣弱,運行無力,血行遲滯,因而腹痛。

2.瘀滯子宮 產後元氣虧損,血室正開,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爲寒凝;或胎盤、胎膜滯留子宮;或情志不暢,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氣滯則血瘀;瘀血內停,阻滯衝任、子宮,不通則痛。

三、鑑別診斷

1.產後傷食痛 多有傷食史,痛在脘腹,常伴有胃脘滿悶,噯腐吞酸,嘔吐腹瀉,大便穢臭,舌苔垢膩等,而惡露無異常改變。

2.產褥感染腹痛 小腹疼痛劇烈,持續不減且拒按,伴有發熱惡寒或高熱寒戰,惡露時多時少,色紫暗如敗醬,氣臭穢。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洪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分泌物培養、婦科檢查、B超檢查所獲相應陽性資料,可資鑑別。

3.產後痢疾 可有產後腹痛窘迫症,裏急後重,大便呈赤白膿血樣,大便常規檢查可見多量紅細胞、白細胞。

A2

患者,女,32歲。產後1天,小腹疼痛拒按,惡露量少,色黯,有血塊,塊下痛減,無發熱,面色青白,舌黯淡,脈沉弦。中醫診斷爲( )

A.產後身痛

B.產後感染邪毒

C.產後腹痛

D.傷食腹痛

E.痢疾

【正確答案】C

四、辨證論治

1.氣血兩虛證

主證:產後小腹隱隱作痛數日不止,喜按喜揉,惡露量少,色淡紅,質稀無塊;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大便乾結;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血益氣,緩急止痛。

主方:腸寧湯或內補當歸建中湯或當歸生薑羊肉湯。

2.瘀滯子宮證

主證:產後小腹疼痛,拒按,得熱痛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暗有塊,塊下痛減;面色青白,四肢不溫,或伴胸脅脹痛;舌質紫暗,脈沉緊或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方:生化湯加益母草或散結定疼湯或補血定痛湯。

產後腹痛血虛證的治法是( )

A.養血活血

B.補血益氣

C.行氣養血

D.活血止痛

E.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正確答案】B

五、生化湯的藥物組成

生化湯: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方歌】生化湯宜產後嘗,歸芎桃草加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效亦彰。

  細目五:產後身痛

一、概念

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稱爲產後身痛

二、病因病機

陰血虧虛,筋脈失養

風寒侵襲,氣血瘀滯

瘀血阻滯,不通則痛

腎氣虧虛,筋脈失養

三、辨證論治

1.血虛證

主證:產後遍身關節酸楚、疼痛,肢體麻木;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養血益氣,溫經通絡。

主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秦艽、丹蔘、雞血藤。

2.風寒證

主證:產後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冷痛劇烈,宛如針刺,得熱則舒,或關節腫脹、麻木、重着,伴惡寒怕風;舌苔薄白膩,脈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散寒除溼。

主方:獨活寄生湯或趁痛散、防風湯。

 細目六:產後惡露不絕

一、概念

產後血性惡露持續10天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產後惡露不絕”。

三、辨證論治

1.氣虛證

主證:惡露過期不盡,雖多,色淡,質稀,無臭氣;面色(白光)白,神疲懶言,四肢無力,小腹空墜;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攝血固衝。

主方: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細目七:缺乳

一、概念: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者。

三、辨證論治

1.氣血虛弱證

主證:產後乳汁少甚或全無,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少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主方:通乳丹。

2.肝鬱氣滯證

主證:產後乳汁分泌少,甚或全無,乳房脹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脅脹滿,情志抑鬱,食慾不振;舌質正常,苔薄黃,脈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主方:下乳涌泉散。

3.痰濁阻滯證

主證: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乳房碩大或下垂不脹滿,乳汁不稠;形體肥胖,胸悶痰多,納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主方: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