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輔導之手足癬的中醫診療

導語:足癬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週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爲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中醫執業醫師輔導之手足癬的中醫診療

手、足癬是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侵犯指(趾)間、手、足掌皮膚所引起的皮膚病。臨牀上急性損害以丘疹、水皰,慢性損害以鱗屑角化爲特點。

手癬中醫稱之爲“鵝掌風”。如《醫宗金鑑·外科心法》鵝掌風記載:“此證初起紫白斑點,疊起白皮,堅硬且厚,乾枯燥裂,延及遍手。”足癬與中醫學文獻中記載的“田螺皰”“臭田螺”相似。如《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記載:“田螺皰,此證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見……初生形如豆粒,黃皰悶脹,硬疼不能着地。連生數皰,皮厚難於自破,傳度三五成片溼爛;甚則足跗俱腫,寒熱往來。”

  病因病機

中醫認爲,本病多由溼熱下注,或因久居溼地染毒而成。

現代醫學認爲,本病多爲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髮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引起,主要爲紅色毛癬菌。發病與密切接觸傳染源有關,用手搔抓患處或與患者共用鞋襪、手套、腳盆等,且與發病氣候有關,特別是溼熱氣候。

  主要症狀

好發人羣: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無明顯差別。

分佈部位:足癬的分佈可散發或密集分佈,多先自一側發生,時久亦可蔓延至對側。皮損均可延至到足背,形成弧狀或環狀邊緣,表面有丘疹、鱗屑,形態與體癬相似。手癬的`病損常侷限一側手,久之可波及對側,通常於手指某一部位發病,逐漸蔓延至整個手掌,如是念珠菌感染,常發生於第三、四指間。

  皮損特點

1.足癬:根據皮損表現的不同可分爲四型,但可同時或交替出現,或以某一型爲主。

(1)水皰型:以小水皰爲主,散在或成羣分佈,水皰乾燥後可有脫屑,多發生於足跖中部或趾間,瘙癢劇烈。

(2)丘疹鱗屑型:最常見,多見於趾間,皮損爲丘疹鱗屑,界限清楚。 足跖及其側緣反覆出現針頭大小丘皰疹及皰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應和癢感,皰幹後脫屑,反覆發生,病情穩定時常以脫屑表現爲主。

(3)浸漬糜爛型:以4~5和3~4趾間最常見,表現爲趾間糜爛,浸漬、發白、糜爛,瘙癢劇烈,可繼發細菌感染。

(4)角化過度型:常見於足跟、足跖及其側緣。表現爲粗厚、脫屑、乾燥、皸裂。常發生於病期較長、年齡較大的患者。

2.手癬:臨牀表現與足癬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癬明顯。初起爲水皰,以脫屑、粗糙、角化增厚。從小片開始,逐漸擴展成大片。常限於一側手掌。

3.自覺症狀:自覺瘙癢,皸裂時自覺疼痛。

4.病程:病程一般需要1~2個月,如不斷絕傳染源,仍可反覆發作,多年不愈。

  診斷要點

部位(手足趾指間、掌跖部)+皮疹(水皰、浸漬、角化、鱗屑)+症狀(癢、劇癢)+實驗室(真菌鏡檢陽性)。

  類證鑑別

1.慢性溼疹:皮疹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傾向滲出,真菌檢查陰性。

2.汗皰疹:多發生於手足多汗的患者,對稱發生,夏秋較劇,往往自然消退,易致繼發感染。真菌檢查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