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臨牀執業醫師考試《生理學》考點:尿的生成和排出

尿又稱尿液或小便,是人類和脊椎動物爲了新陳代謝的需要,經由泌尿系統及尿路排出體外的液體排泄物。以下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查看。

2017臨牀執業醫師考試《生理學》考點:尿的生成和排出

1、尿量正常值:10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100ml/d。

2、尿生成的過程包括: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調節,Na和K的轉運-----主要受醛固酮調節)

  一、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1、正常成年人腎小球濾過率平均值爲125ml/min。

2、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19%

3、影響腎小球濾過率的因素:有效率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球囊內壓。

4、有些腎臟疾病因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使電學屏障減弱,白蛋白濾過量會顯著增多,出現蛋白尿。另一些疾病濾過膜的機械屏障作用減弱,使正常不能被濾過的大分子蛋白質甚至紅細胞濾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二、腎小管與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1、人兩腎每天生成原尿180L,99%被重吸收,1%被排出體外。

2、CL、N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對NaCl的吸收分主動重吸收(佔2/3)和被動重吸收(佔1/3)兩部分,水的重吸收是被動,隨Na鹽的等物質的多少變化(女人是水,跟着男人鹽走)。

3、NaCl在髓袢的重吸收部位在升支粗段,是一個主動重吸收NaCl、KCl的過程;速尿和利尿酸能抑制Na-2Cl-K轉運,使NaCl重吸收減少,而利尿。

4、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調節,Na、K主要受醛固酮調節。

5、HCO3重吸收是以CO2擴散的形式進行的,所以重吸收優於Cl的重吸收。

6、腎糖閾: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小管對葡萄糖的吸收已達極限,尿中將出現葡萄糖,此時的血糖濃度稱爲~。

7、H在近端小管主要通過Na-H交換進行;尿中每排出一個NH4,就有一個HCO3被重吸收入血。

  三、尿生成的調節

1、滲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質濃度升高導致的利尿現象,例如:DM和甘露醇的利尿原理。

2、腎交感神經興奮釋放NE,收縮血管,尿量減少。

3、抗利尿激素的調節,由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經元合成,儲存於神經垂體。

(1)血漿晶體滲透壓:大量失水——晶體滲透壓升高——ADH升高——重吸收增多——尿量減少;大量飲清水——晶體滲透壓降低——ADH降低——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多。

(2)循環血量:大量失血——ADH增多——重吸收增多——尿量減少。

4、血K、Na的改變:K升高Na降低——醛固酮增多;相反——醛固酮減少。醛固酮的分泌對K的改變遠比Na的改變敏感。

  四、清除率

1、清除率<125ml/min:腎小管對該物質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確定能否分泌;

清除率>125ml/min:腎小管對該物質必定能分泌,但不能確定能否重吸收。

  五、尿的排放

1、骶髓初級排尿中樞受損——尿瀦留;高位截癱——尿失禁。

  六、點生理現象

1.人或動物體內,由腎臟產生,從尿道排泄出來的液體。2.撒尿。

尿(urine)由腎臟生成,經輸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謝終產物的液體。其成分:水佔96%-97%,其他爲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鹽等。尿呈淡黃色,比重1.015-1.025。尿的酸鹼度受食物性質的影響,變動很大,PH5.0-7.0,最大變動範圍可達PH4.5-8.0。尿的滲透嘗試充動於360-1450毫升量/升,隨尿量而異。每日尿量約1500毫升,其中500毫升爲基本排水量,伴隨代謝產物排出(每日尿量少於500毫升,即爲少尿),餘爲機動排水量,隨進水量的增減而變動。

  排尿

正常人每晝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間,一般爲1500ml左右。在異常情況下,每晝夜的尿量可顯著增多或減少,甚至無尿。每晝夜尿量長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況,稱爲多尿。每晝夜在100~500ml範圍,則稱爲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稱爲無尿。尿量太多,則體內喪失過甚,結果會導致脫水。尿量太少,代謝尾產物將聚積在體內,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而無尿的後果,則更爲嚴重。

尿的比重隨尿量而變動,一般介於1.015~1.025之間,最大變動範圍爲1.001~1.035。

單位的所有部分均參與尿的生成。通過腎小球濾過,血漿中液形成分及可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物質濾出到腎小球囊腔內,在腎小球囊腔內的濾出物稱爲原尿。原尿再經過腎小管及集合管時,由於腎小管能將原尿中某些物質吸收入血(重吸收)或將血中某些物質排泌到腎小管中去(排泄或分泌),故當腎小管液離開集合管,其成份已有很大改變,這種離開集合管而進入腎盂的液體,稱爲終尿。

  顏色

正常的'尿一般呈現淡黃色,但當人體泌尿器官或其他系統出現問題時,人的尿可以出現不同顏色。

對於病理尿來說,紅色尿很常見,引起的原因也很多。血尿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泌尿道任何部位有損傷出血均可引起血尿,如急性腎炎、泌尿道結石、結核、腫瘤、泌尿系統的先天畸形或運動性血尿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某些傳染病也常可出現血尿。當肌肉受到嚴重的擠壓傷時,肌紅蛋白進入血液,通過腎臟排出,尿液也可呈暗紅色。

黃褐色像濃茶樣的尿多數見於黃疸患者,例如急性黃疸型肝炎或膽道梗阻。

棕褐色似醬油樣的尿常是血管內溶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尿,例如蠶豆病、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白色尿的常見原因是絲蟲病時引起的乳糜尿、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引起的膿性尿。

一般情況下,尿顏色改變的同時,還會有相關的症狀。雖然尿的顏色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疾病,但是也不能看到顏色改變就驚惶失措,因爲尿液顏色與飲食、服藥也有關係。最常見的是大量進食胡蘿蔔時尿呈黃亮色;服中藥大黃,可使尿色深黃如濃茶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