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各器官(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都可發生疾病,並波及整個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既可由身體其他系統病變引起,又可影響其他系統甚至全身。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泌尿系統疾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泌尿系統疾病

  尿路感染

  一、診斷要點:

(一)病史

1、急性尿路感染(指導病程在6個月以內)

(1)新生兒期:發熱、蒼白、吃奶差、嘔吐、腹瀉、驚厥、嗜睡,有時可出現黃疸,尿道刺激症多不明顯。

(2)嬰兒期:發熱,可有腹、排尿時哭啼,尿布有味,頑固性尿布疹,尿路刺激症狀隨年齡增長而明顯

(3)兒童期:下尿路多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而全身症狀不明顯,上尿路感染時全身症狀明顯:爲發熱、塞戰、全身不適,可伴腰痛和腎區叩擊痛,同時伴尿路刺激症狀,部分患兒可有血尿,少量蛋白尿,水腫不明顯,嚴重者可影響腎功能。

2、慢性尿路感染:指病程持續半年以上者,症狀輕重不等,可以無明顯症狀直至腎功能衰竭。反覆發作可表現爲間歇性發熱,腰痠、乏力、消瘦、進行性貧血等,尿路刺激症狀可無,或間歇出現膿尿或細菌尿,B超或靜脈腎盂造影,部分病例可有尿路畸形,膀胱輸尿管返流或瘢痕腎。

3、無症狀菌尿:指臨牀無症狀,尿細菌定量培養菌落數>105/ml的細菌尿。

(二)輔助檢查

1、尿常規:取清晨中段尿鏡檢,白細胞每高倍視野超過5個或成堆,離心尿>10個/高倍視野,紅細胞增多程度不等,尿蛋白稍增多,24小時定量<1—2g。

2、尿培養及菌落計數:每毫升尿液中菌落計數>10萬可確診,

3、尿直接塗片找細菌:無條件做細菌培養時,可將一滴新鮮尿液置玻璃片上烘乾後,染色找細菌,在油鏡下找到細菌,說明可能有尿路感染。

4、X線檢查:病程遷延不愈或反覆發作者,應用腹部平片及靜脈腎盂造影或膀胱鏡檢查,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結石、結核、腫瘤、梗阻及膀胱輸尿管返流,腎孟積水等。

 二、治療原則:

(一)臥牀休息、多飲水、勤排尿。

(二)抗菌藥物:

l、磺胺藥: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每日0.05g/kg分2次服,與增效劑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即複方新諾明,療效增強。

2、呋喃坦丁:每日5--7mg/kg,分3--4次口服。

3、根據尿培養細菌種類及藥敏而選用,慢性者用聯合治療或輪換治療。新一代先鋒黴素和喹諾酮類(如氟哌酸等)對治療耐藥菌所致之尿感及複雜性感染頗爲有效。氟哌酸的抗菌譜廣,對其它抗菌藥有多重耐藥性的致病菌,氟哌酸幾乎常有效。每日10--15mg/kg,分三次口服。

(三)療程:急性尿路感染服藥療程7一10天,重症10--14天。

急性腎小球腎炎

 一、診斷要點:

(一)病史及體格檢查:

1、多見於3歲以上小兒,發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膿皮病及淋巴結炎等感染病史。

2、一般病例表現如下:

(1)浮腫:輕一中度,呈緊張性。

(2)少尿與血尿:日尿量嬰幼兒<200ml/m2,學齡前<300ml/m2,學齡期<400ml/m2爲少尿。血尿可爲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3)高血壓:學齡前>120/80mmHg,學齡期>130/90 mmHg。

3、嚴重病例,起病1周內可表現下列任何—種主要併發症:

(1)循環充血及心力衰竭: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肺底中水泡音,心率增快,奔馬律,肝臟迅速增大。

(2)高血壓腦病:頭痛、視力障礙、嘔吐、意識模糊、嗜睡、抽痙、昏迷、血壓明顯升高。

(3)急性腎功能不全:少尿或無尿(日尿量<50ml)氮質血癥,高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等。

(二)輔助檢查

1、尿常規: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質。

2、腎功能檢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呈不同程度增高。

3、血沉增快,2--3個月恢復正常。

4、ASO增高,一般3--6個月恢復正常。

5、血清補體C3下降,多於4---8周恢復正常。

6、愛迪氏計數(12小時計數)多在半年左右恢復正常。

7、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門陰影增寬,模糊及心影增大,提示腎炎合併循環充血。

8、肝功能檢查。

 二、治療原則:

(一)休息:起病l—2周內應臥牀休息。

(二)飲食:低鹽、低蛋白質,高糖飲食。高血壓心衰、水腫甚者忌鹽。

(三)抗菌素:一般用青黴素7—10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有明顯感染病竈者可延長療程或改用其他抗菌素。禁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如磺胺類、慶大黴素等。

(四)對症治療

1、利尿:雙氫克尿塞每日2--3mg/kg,分2--3次口服,必要時用速尿每次1—2mg/kg和利尿酸鈉每次1mg/kg。

2、降壓:首選硝苯地平(心痛定)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0.25--0.5mg/Kg,最大不超過1mg/kg·日,分3—4次。利血平首次0.07mg/kg,口服或肌注,最大劑量不超過1.5—2mg,首劑後可繼續按每日0.02mg/kg,分2--3次口服。利血平忌與氯丙嗪同用,以免發生帕金森氏綜合徵症狀。單用利血平效果不顯時,可加用肼苯噠嗪,肌注劑量爲每次0.1mg/kg,口服劑量爲1—5mg/kg。

3、高血壓腦病

(1)積極控制血壓,除上述降壓藥物外,立即用硝普鈉5—10mg溶於10%G·S100ml中,開始按1μg/kg·min靜滴,嚴密監測血壓,隨時調整滴速,每分鐘不宜>8μg/kg。通常1—5分鐘內可使血壓降至正常。注意貯藥針筒及輸液吊瓶均須黑紙覆蓋;用前臨時配製液體。放置4—8小時的藥液應廢棄。還可用50%硫酸鎂每次0.1mg/kg,甲基多巴每日10mg/kg分次服。

(2)脫水劑:20%甘露醇每次1--2g/kg,於半小至1小時內快速靜滴,4小時後給50%GS40—60ml靜注。

(3)止痙:煩躁或抽搐時可肌注魯米那鈉每次5—8mg/kg(無尿者不用或用較小劑量),亦可用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保留灌腸或安定每次0.1—0.3mg/kg,肌注或靜注。

4、循環充血和心力衰竭。

(1)絕對臥牀休息,取半臥位,氧氣吸人。

(2)以利尿爲主用強利尿劑,如速尿靜脈或肌注,嚴格限制水、鈉攝人,鎮靜。

(3)必要時可用西地蘭,首劑2歲前0.03—0.04mg/kg,2歲後0.02—0.03mg/kg,標出總量後,由靜脈注入1/2,餘1/2分2次,隔4--6小時一次,如需維持療效可於末次用藥12小時後口服地高辛維持量。

5、急性腎功能不全(見急性腎功能衰竭)

(1)早期靜脈滴注甘露醇每次0.5g/kg,或速尿每次l—4mg/kg。

(2)限制補液量。

(3)糾正酸中毒及高血鉀用5%碳酸氫鈉,葡萄糖胰島素,葡萄糖酸鈣。

(4)準備透析。

 附:其他類型腎炎診斷依據

  一、急進性腎炎:

(一)年長兒多見,發病急。

(二)明顯蛋白尿、血尿、紅細胞管型尿、高血壓、水腫,並有持續性少尿或無尿及進行性腎功能損害,或腎功能急劇損害而出現尿毒症。

(三)C3、C4正常,血中可發現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腎活檢可見有廣泛性上皮細胞增殖及新月體形成。

 二、遷延性腎炎:

(一)有明確急性腎炎史,血尿及蛋白尿遷延達1年以上,不伴有腎功能不全及(或)高血壓。

(二)無明確急性腎炎病史的持續性血尿和蛋白尿,臨牀觀察達半年以上,不伴有腎功能不全或高血壓。

三、慢性腎炎:

病程超過1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不全及(或)持續性高血壓。

  四、乙型肝炎免疫複合物腎炎:

(一)可有或無肝炎過去史。

(二)起病隱匿,症狀輕,不典型,血尿不愈,無明顯高血壓。

(三)病程遷延。

(四)輔助檢查

1、HBSAg多次陽性,肝功能大多正常。

2、表面抗體,核心抗體陽性,e抗原和e抗體陽性。

3、CIC陽性。

(五)按腎病治療,但激素大多耐藥。

  五、紫癜性腎炎

(一)腎炎症狀一般在過敏性紫癜起病後2—3周內出現。

(二)血尿,蛋白尿數週至數月內恢復。

(三)少數病例,反覆發作,最後導致腎功能不全。

(四)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腎病綜合徵

腎病綜合徵是由多種病因、病理和臨牀疾病引起的一組綜合徵。表現爲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症、水腫。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而原發性腎病綜合徵在小兒佔多數。另外凡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兒腎病綜合徵,統稱爲先天性腎病綜合徵。

 診斷要點

  一、病史

起病緩慢,無明顯誘因,水腫常爲最早出現的症狀,開始見於眼瞼,漸遍及上、下肢亦可累及腹腔、胸腔、漿膜控,可發生心悸及呼吸困難,水腫指壓凹陷,伴發感染後,水腫發展較快,程度較重。

 二、檢查

1、單純性腎病

(1)大理蛋白尿:定性+ + + — + + + + ,定量≥40mg/h/m2,或>3.5g/d。

(2)低白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g/dL(5.72mmol/L),白/球蛋白倒置。

(3)高脂血症:血膽固醇>6.5mmol/L(220mg/dL), 時可有甘油三酯載脂蛋白異常。

(4)不同程度的水腫。

2、腎炎性腎病:除單純性腎病四大特徵外,尚有血尿、高血壓、氮質血癥、補體持續降低四項中一項或多項。

 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

(1)休息

(2)飲食:早期水腫明顯時應限鹽1—2g/d。適當掇入優質蛋白,維持熱卡平衡。

(3)利尿劑:對激素治療有效者,可不用,水腫明顯及尿量減少時,可用雙氫克尿噻1—2mg/kg.d,分3次口服;或安體舒通2 mg/kg.d分3次口服。對頑固性腎性水腫,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配合速尿靜推,常可獲得良好效果,或用腎血管擴張劑多巴胺,每分鐘滴入2—4βg/kg,利尿藥應用期間應注意監測血鉀、鈉和氯。

(4)維生素D及鈣劑:激素治療期間,爲避免骨質疏鬆及脫鈣,每日補充VitD400IU及適量鈣劑。

(5)控制感染

2、皮質激素

(1)短程療法:易復發,故現在一般不主張用。

(2)中長程治療方案:強的鬆1.5—2.0mg/kg.d,分次給藥,尿蛋白陰轉後延長治療二週,一般足量治療不超過12周,改爲1.5—2.0mg/kg隔日晨頓服,以後每2周減原用藥量的5%—10%,總療程6個月,凡尿蛋白陰轉較晚者(4周以上),或尿蛋白陰轉不穩定者,減藥要慢,總療程延至9—12個月。

3、免疫抑制劑

適用於激素無效及經正規中長程治療後頻繁複發者(即半年內復發≥2次,一年復發≥3次,無論是在用藥或停藥過程中)。

(1)環磷酰胺(CTX):2—2.5mg/kg.d,8—12周1個療程,總量不超過200mg/kg,或200mg每日或隔日靜脈注射1次,總量爲6—8g,超過此總量並不能提高療效,但明顯增加副作用。

(2)雷公藤多甙:1mg/kg.d,分2—3次口服。

4、腎病血液高凝狀態的處理

(1)抗凝治療

肝素:首選,劑量大小以凝血酶原時間不超過治療前1—2倍爲妥。

丹蔘或複方丹蔘針劑。

(2)抗血小板凝集類藥

潘生丁:3—4mg/kg.d,分3次口服,療程3—6個月。

阿斯匹林、消炎痛。

(3)低分子右旋糖酐

5、對症處理:降壓、降脂等。

 療效評價

激素治療8周後

(1)完全效應:尿蛋白陰轉,臨牀症狀消失。

(2)部分效應:尿蛋白減少,定性+ — + + ,臨牀症狀消失。

(3)無效應:尿蛋白持續≥+ + +,臨牀症狀不變或好轉。

(4)遲效應:8周時無效應或部分效應,在繼續治療過程中尿蛋白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