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重點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國家實行醫師執業註冊制度。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重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重點

 結締組織病及免疫性疾病

  細目一: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的中西醫病因】

1.中醫病因 中醫認爲哮喘發病既有外因,又有內因。內因責之於素體肺脾腎三髒不足,導致痰飲留伏於肺竅;外因責之於感觸外邪(接觸異物、異味及嗜食鹹酸等)。其病機爲外因誘發,觸動伏痰,痰阻氣道所致。

2.西醫病因 受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因素影響。①遺傳因素:具有特應性體質的患兒接觸變應原後可產生異常多的IgE;②環境因素:目前公認的環境致病因素有接觸或吸入塵蟎、黴菌、皮毛、花粉等過敏原,而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肺炎衣原體感染、合胞病毒感染等)也是誘發兒童哮喘的重要危險因素。氣道高反應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徵,氣管慢性炎症(變應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變。

【嬰幼兒哮喘的診斷標準】

適於年齡小於3歲,喘息反覆發作者

①喘息發作≥3次(3分);②肺部出現哮鳴音(2分);③喘息突然發作(1分);④有其他過敏史(1分);⑤一、二級親屬中有哮喘病史(1分)。

診斷爲嬰幼兒哮喘。可疑哮喘。如肺部有喘鳴音,可做以下任意一項試驗:①1%腎上腺素每次0.01mg/kg皮下注射,15~20分鐘後若喘息緩解或喘鳴音明顯減少者;②以舒喘靈氣霧劑、舒喘靈水溶液霧化吸人後觀察喘鳴音改變情況,如減少明顯者。

【3歲以上兒童哮喘的診斷標準】

1.喘息呈反覆發作者。

2.發作時肺部聞及哮鳴音。

3.平喘藥有明顯療效。

【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

(1)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1個月,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痰少,運動後加重。臨牀無感染徵象,或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

(2)用支氣管舒張劑,可使咳嗽發作緩解(基本診斷條件)。

(3)有個人過敏史或家庭過敏史、氣道呈高反應性、變應原陽性等可作輔助診斷。

【支氣管哮喘的中醫分期與辨證論治】

1.發作期

(1)寒性哮喘

症狀 咳嗽氣促,喉間哮鳴,咳痰清稀色白,多白沫,形寒無汗,面色晦滯帶青,四肢不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淡紅,舌苔薄白或白膩,脈象浮滑。

治法 溫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藥 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

(2)熱性哮喘

症狀 咳喘哮鳴,聲高息涌,痰稠色黃,發熱面紅,胸悶膈滿,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乾燥或祕結,舌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治法 清熱化痰,止咳定喘。

方藥 麻杏石甘湯或定喘湯加減。

(3)虛實夾雜(上實下虛--肺實腎虛)

症狀 病程長,喘促遷延不愈,動則喘甚,面白少華,形寒肢冷,尿頻或小便清長,伴見咳嗽痰多,喉間痰鳴,舌淡,苔白或膩,脈細弱。

治法 降氣化痰,補腎納氣。

方藥 射干麻黃湯合都氣丸加減。

2.緩解期

(1)肺氣虛弱

症狀 面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覆感冒,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 補肺固表。

方藥 玉屏風散加減。

(2)脾氣虛弱

症狀 面色虛浮少華,食少脘痞,大便不實,倦怠乏力,痰多而咳,舌淡,苔白,脈緩無力。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藥 六君子湯加減。

(3)腎虛不納

症狀 面白少華,形寒怯冷,四肢不溫,腿膝痠軟,動則心悸氣促,遺尿或夜間尿多,小便澄清,舌淡,苔薄白,或舌紅,苔紅剝,脈沉細無力。

治法 補腎固本。

方藥 金匱腎氣丸加減。

【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的西醫治療】

發作期,抗炎平喘,對輕、中度患兒在應用西醫規範GINA治療方案同時配合中醫藥辨證治療。對重度哮喘持續狀態則以西醫急救治療爲主。

1.支氣管擴張劑 沙丁胺醇、博利康尼、茶鹼類。

2.腎上腺皮質激素 用於哮喘持續狀態或一般平喘藥不能緩解者。一般可口服強的鬆,每日1~2mg/kg(最大量不超過40mg),分3~4次口服。

3.鎮靜劑和祛痰劑。

4.控制感染。

5.糾正缺氧和失水、電解質紊亂。

【哮喘的預防】

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預防感冒。

細目二:風溼熱

【風溼熱中西醫病因】

風溼熱是與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結締組織的免疫炎性病變。病變主要侵及心臟和關節,其次爲腦、皮膚、漿膜及血管。反覆發作可使患兒留下心瓣膜病。

中醫學認爲,小兒衛外不固,外感風、寒、溼、熱之邪,由表及裏,由氣入血,肌膚、經絡、關節、內臟均被侵及。

【臨牀表現及特徵症狀和體徵】

在發病前1~3周可有咽炎、扁桃體炎、感冒等短期發熱或猩紅熱病史。通常急性起病,而心臟炎和舞蹈病初發時多呈緩慢過程。病初多有發熱,熱型不規則,有面色蒼白、多汗、疲倦、腹痛等症狀。

1.心臟炎 :心肌、心內膜及心包均可受害,稱風溼性全心炎。

(1)心肌炎:臨牀表現爲:①心率增快②心音減弱,第一心音低鈍,有時出現奔馬律。心尖區可聽到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多因心臟擴大發生二尖瓣相對性閉鎖不全或狹窄所致,故爲可逆性;③心律失常,可見期前收縮,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以第I度最常見。還有Q-T間期延長,S-T段下移和T波低平等變化。④心臟擴大,心力衰竭時更甚。

(2)心內膜炎: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動脈瓣次之。有心肌炎者,心內膜均受損。

(3)心包炎:患兒表現有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早期可於心底部聽到心包摩擦音,一般積液量不多。

2.關節炎 呈遊走性和多發性,以大關節受累爲主,常對稱反覆發作,小關節偶見受累,局部有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急性期後功能完全恢復,不留畸形。

3.舞蹈病 爲風溼病變累及錐體外系所致。其特徵爲程度不一的、不規則的不自主運動,多見於四肢和麪部,不自主動作大多爲雙側,或僅限於一側。

4.皮下結節 爲風溼活動的顯著標志,常與心臟炎並存。主要分佈於肘、腕、膝、踝等關節伸側的骨質隆起或肌腱附着處,約2~4周自行消退。

5.環形紅斑、多形性紅斑、結節性紅斑,其中以環形紅斑診斷意義最大。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及軀幹,呈環形或半環形,邊緣稍隆起,環內膚色正常。多於數小時或1~2日內消失,不留痕跡,可反覆出現。

【Jones診斷標準】

瓊斯診斷標準在確定鏈球菌感染證據的前提下,有兩項主要表現或一項主要表現加兩項次要表現,提示風溼熱高度可能。但作出完整診斷應注意三點:①除外其他疾病;②有無心臟炎以決定治療和預後;③是否處於風溼活動期。

注:主要表現爲關節炎者,關節痛不再作爲次要表現;主要表現爲心臟炎者,P-R間期延長不再作爲次要表現。

【中醫辨證論治】

1.溼熱阻絡

症狀 發熱惡風,汗出不解,口渴欲飲,關節腫痛,局部灼熱,或呈遊走性,可有鼻衄,皮膚紅斑,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利溼,祛風通絡。

方藥 宣痹湯加減。

2.寒溼阻絡

症狀 關節痠痛,局部不紅,遇寒加劇,得溫痛減,或有低熱,氣短乏力,心悸怔忡,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數。

治法 散寒除溼,養血祛風。

方藥 蠲痹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

3.風溼淫心

症狀 發熱不退,頭重身困,心悸氣短,疲乏無力,關節腫痛,納呆泛惡,舌質淡,苔膩,脈濡滑。

治法 祛風除溼,通絡寧心。

方藥 大秦艽湯加減。

4.心脾陽虛

症狀 心悸怔忡,動則氣短,難以平臥,面色無華,浮腫尿少,手足不溫,舌質淡胖,苔薄白,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 溫陽利水。

方藥 真武湯合金匱腎氣丸加減。

5.氣虛血瘀

症狀 病程日久,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動則尤甚,面晦顴紅,脣甲發紺,形體瘦弱,舌質紫暗,苔薄,脈細弱或結代。

治法 養血活血,益氣通脈。

方藥 補陽還五湯加減。

【急性風溼熱的治療與預防】

1.急性風溼熱的治療

(1)抗風溼

①以關節炎或發熱爲主的病人,最常用水楊酸製劑阿司匹林,劑量爲每日80~100mg/kg,分4次服用。發熱及症狀消失後,劑量可減半,療程約4~6周,有輕度心肌炎者宜用12周。

②有中度至重度心臟炎患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鬆口服量爲每日1.5~2.0mg/g,地塞米松量爲每日0.15~0.3mg/kg,均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逐漸減量,療程8~12周。停藥前一週加服阿司匹林,可防止反跳現象。

(2)其他治療

①休息:急性期臥牀休息。無心臟受累者,休息1個月;有心肌炎者,休息2~3個月;心界擴大及心衰者,休息3個月至半年。

②清除感染病竈:每日注射青黴素80~160萬U,一般不少於2周。對青黴素過敏者,改用紅黴素,劑量爲每日30mg/kg,分4次口服,共用10日。

2.急性風溼熱的預防包括初次發作和復發的預防。

(1)初次發作: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對有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患者,可首選青黴素G40萬U,每日2次,肌肉注射,共10天。

(2)復發的預防:第一次發病後5年之內,復發機會較多。選用長效青黴素,每月注射1次,劑量爲120萬U,或每隔2周注射60萬U。

 細目三: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的中西醫病因病機】

導致本病發生的因素較多.但直接致病因素尚難確定,可能涉及的病因有:①感染:細菌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原因。細菌感染尤以鏈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最爲多見;②食物:主要有魚、蝦、蟹、蛋、牛奶等;③藥物:常用的如青黴素、鏈黴素、各種磺胺類、解熱鎮痛以及鎮靜劑等;④其他:如植物花粉、昆蟲咬傷、預防接種、寒冷等因素也是發病誘因之一。

中醫認爲本病的發生與外感風熱、飲食失節、瘀血阻絡等因素有關,其病機爲風熱毒邪浸淫腠理,燔灼營血;或素體陰虛血分有熱,復感風熱,風熱與血熱相搏,壅盛成毒,致使筋脈受損,血溢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