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中醫相關病證

兒科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分支,專門醫療患病的嬰兒、兒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齡限制介乎十四至二十一歲之間,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界定。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中醫相關病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兒科學複習:中醫相關病證

 中醫相關病證

  細目一:咳嗽

一、咳嗽的中醫病因病機

小兒咳嗽的.發生原因,主要爲感受外邪,其中又以感受風邪爲主,肺脾虛弱則是本病的主要內因。咳嗽的病變部位在肺,常涉及於脾。病理機制爲肺失宣肅。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可轉爲內傷咳嗽。

二、咳嗽的辨證分型證治

1.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

症狀 咳嗽頻作,咳聲重濁,咽癢,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惡寒無汗,發熱頭痛,全身痠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證候分析 風寒犯肺,肺氣不能通暢,故見咳嗽頻作,鼻塞流涕。風寒阻於肺絡,津液凝聚爲痰,故痰白清稀。本證以起病急,咳嗽頻作,咳聲重濁,咽癢,痰白清稀爲辨證要點。

治法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 金沸草散加減。

(2)風熱咳嗽

症狀 咳嗽不爽,痰黃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濁涕,伴有發熱惡風,頭痛,微汗出,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指紋浮紫。

證候分析 風熱犯肺,肺失清肅,故咳嗽不爽,鼻流濁涕。風熱之邪灼津煉液成痰,故痰黃黏稠,不易咳出。本證以咳嗽不爽,痰黃黏稠爲辨證要點。

治法 疏風解熱,宣肺止咳。

方藥 桑菊飲加減。

2.內傷咳嗽

(1)痰熱咳嗽

症狀 咳嗽痰多,色黃黏稠,難以咯出,甚則喉間痰鳴,發熱口渴,煩躁不寧,尿少色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指紋紫。

證候分析 肝熱心火素蘊,煉液成痰,逆乘於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裏,灼津生痰,故見咳嗽痰多,色黃黏稠,難以咯出,甚則喉間痰鳴。

治法 清肺化痰止咳。

方藥 清金化痰湯加減。

(2)痰溼咳嗽

症狀 咳嗽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間痰聲轆轆,胸悶,神乏困倦,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證候分析 痰溼從脾滋生,上漬於肺,痰阻肺絡,故見咳嗽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阻氣道,則喉間痰聲轆轆。

治法 燥溼化痰止咳。

方藥 三拗湯合二陳湯加減。

(3)氣虛咳嗽

症狀 咳嗽反覆不已,咳而無力,痰白清稀,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邊有齒痕,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 肺爲氣之主。肺虛則氣無所主,腠理不密,肺失清肅,故見咳而無力,咳嗽反覆不已,自汗畏寒。

治法 健脾補肺,益氣化痰。

方藥 六君子湯加味。

(4)陰虛咳嗽

症狀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不易咯出,口渴咽乾,喉癢,聲音嘶啞,午後潮熱或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證候分析 肺熱傷陰,陰虛生燥,故見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乾,喉癢,聲音嘶啞。

治法 養陰潤肺,兼清餘熱。

方藥 沙蔘麥冬湯加減。

 細目二:腹痛

一、腹痛的主要病因病機

小兒脾胃薄弱,經脈未盛,易爲各種病邪所幹擾。六腑以通降爲順,經脈以流通爲暢。感受寒邪、乳食積滯、脾胃虛寒、情志刺激、外傷,皆可使氣滯於脾胃腸腑,經脈失調,凝滯不通則腹痛。

二、腹痛的辨證分型論治

腹痛有感受外邪、乳食積滯、臟腑虛冷、氣滯血瘀型。

本病以腹痛爲主要症狀,辨證時首先辨氣、血、蟲、食。

腹痛屬氣滯者,脹痛時聚時散、痛無定處;

屬血瘀者,有跌僕損傷或手術史,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劇,局部滿硬;屬蟲積者,有大便排蟲史,或鏡檢有蟲卵,臍周疼痛,時作時止;

屬食積者,有乳食不節史,見噯腐吞酸,嘔吐不食,脘腹脹滿。

再辨寒、熱、虛、實。

如疼痛陣作,得寒痛減,兼有口渴引飲,大便祕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少津,脈洪大而數,指紋紫者屬熱;

暴痛而無間歇,得熱痛減,兼有口不渴,下利清谷,小便清利,舌淡苔白滑潤,脈遲或緊,指紋淡者屬寒。治療腹痛,以調理氣機,疏通經脈爲主要原則,根據不同的證型分別治以溫散寒邪、消食導滯、通腑泄熱、溫中補虛、活血化瘀。除內服藥外,還常使用推拿、外治、鍼灸等法配合治療,可提高療效。

  細目三:積滯

一、積滯的病因病機

引起本病證的主要原因爲乳食不節,傷及脾胃,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或脾胃虛弱,腐熟運化不及,乳食停滯不化。其病位在脾胃,基本病理機制爲乳食停聚中脘,積而不化,停滯不行。

二、積滯的臨牀表現

積滯是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噯氣酸腐,大便溏薄或祕結酸臭爲特徵。

三、積滯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厭食進行鑑別,厭食以長期食慾不振,厭惡進食,一般無脘腹脹滿、大便酸臭。

四、積滯的分型證治

1.乳食內積

症狀 不思乳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食物、乳片,脘腹脹滿疼痛,大便酸臭,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苔白厚或黃厚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治法 消乳化食,和中導滯。

方藥 乳積者選消乳丸,食積者選保和丸。

2.積滯化熱

症狀 面色蒼黃,食慾不振,腹痛腹脹,低熱盜汗,睡眠不安,口中氣穢,大便酸臭,舌質紅苔黃而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治法 消乳化食,清熱導滯。

方藥 枳實導滯丸加減。

3.脾虛夾積

症狀 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則飽脹,大便稀溏酸腥,舌質淡,苔膩脈細滑,指紋紫滯。

治法 健脾助運,消食化滯。

方藥 健脾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