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辯證論治複習

中醫內科學是運用中醫學理論闡述內科病證的病因病機及其證治規律,並採用中藥治療爲主的一門臨牀學科。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辯證論治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內科辯證論治複習

哮喘

中醫治療過敏性哮喘的方法因發作期與緩解期的證候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中醫對過敏性哮喘的治療應首先辨明過敏性哮喘之虛實;緩解期多屬虛喘,應再細辨屬肺虛、腎虛、脾虛,是陽虛還是陰虛。急性期多屬實喘,須再細辨屬寒喘還是屬熱喘,並注意寒熱的相兼和轉化。除辨虛實寒熱的證候外,還須細辨有無痰壅。

 (一)實喘

實喘主要發生在過敏性哮喘急性期,主要爲風寒或躁熱犯肺,加之痰溼停聚,氣逆痰升所致。實喘有寒喘和熱喘之分。

1.寒喘

寒喘爲過敏性哮喘的主要類型,絕大多數單純過敏性哮喘發作屬於寒喘範疇。寒喘主要表現爲突然發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鳴、煩燥不安、夜間尤重、畏寒背冷、噴嚏頻頻、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帶泡沫、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細或浮滑,重者可見呼吸短促、面色蒼白、兩脣青紫、大汗淋漓。寒喘的症狀與現代醫學的單純過敏性哮喘發作相似。若伴有惡寒怕風,發熱無汗,頭疼身痛,脈浮緊者爲兼有風寒表證。

2.熱喘

主要表現爲發熱煩躁,面脣較紅,過敏性哮喘發作時聲高息粗,喉中痰鳴,喉痛,痰液粘稠而黃,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若伴發熱自汗者爲兼有風熱表證。熱喘與現代醫學的合併呼吸道感染的過敏性哮喘急性發作相似。

 (二)虛喘

過敏性哮喘緩解期的主要證候爲虛證,分肺虛、脾虛和腎虛三型,這裏主要描述的是過敏性哮喘急性發作期前後的平素表現,西醫往往容易忽略這些表現,而中醫則較爲重視,通過對過敏性哮喘緩解期的調養來預防和減少急性發作。

1.肺虛型:

肺虛爲慢性過敏性哮喘的主要徵候,多數慢性過敏性哮喘患者有肺虛表現,以肺氣虛更爲常見。肺虛多由外感病後氣陰二傷所致。由於肺爲氣之主,因此平素的主要表現爲咳嗽氣短、痰多清稀、面色神疲、語低懶言、或畏寒自汗,稍感風寒容易誘發急性過敏性哮喘發作,發病前噴嚏頻頻、流清涕不止、鼻眼奇癢、咽癢鼻堵、舌淡苔薄白,脈濡緩無力的'屬肺氣虛。肺氣虛所致的慢性過敏性哮喘與現代醫學中伴變應性鼻炎的變應性過敏性哮喘患者相似。

2.脾虛型:

多因外邪入侵,如多食生冷辛辣食物或進食“發物”或過鹹過甜食物而致脾不健運,痰濁內生上行於肺而致。平素表現爲咳嗽痰多,面黃少華,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或見浮腫。舌淡苔白潤,脈緩或細無力。脾虛所致過敏性哮喘與現代醫學的食物過敏性過敏性哮喘有相似之處。

3.腎虛型:

腎虛型患者多屬過敏性哮喘史較長,且經常反覆發作,久病及腎,故致腎氣虧乏,攝納失常。慢性過敏性哮喘主要表現爲腎氣虛,是久病傷腎、腎元虧損、腎氣失納而致。平素表現爲氣短息促,呼多吸少,活動尤甚,吐泡沫痰,腰痠腿軟。腎陽虛和腎陰虛在過敏性哮喘較爲少見,腎陽虛的平素表現爲久病體虛,畏寒,動則息促,腰痠耳鳴,自汗,手足不溫,面色蒼白,小便清長或夜尿多 汗,手足不溫,面色蒼白,小便清長或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潤,脈沉細無力;腎陰虛表現爲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痰少粘稠,口乾咽燥,尿黃大便幹,消瘦,盜汗,舌質紅,脈細數,腎陰虛所致的肺病與現代醫學的肺結核相似。

腹痛

腹痛多數由腹部臟器疾病所引起,但胸部疾病及全身疾病亦可引起腹痛。臨牀上將腹痛分爲急性與慢性腹痛。其中發生急性腹痛需外科手術者,稱爲外科急腹症,一般出現下述情況時應考慮急腹症:急驟發生,多無前驅症狀;先有腹痛,後有發熱;壓痛明確而固定;有腹膜刺激徵;肝濁音界消失;以往無腹水而突發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痛持續6小時以上不緩解;伴有休克。

 腹痛的常見症狀:

 (一)急性腹痛

1.腹膜炎症:多由胃腸穿孔引起,少部分爲自發性腹膜炎。

2.腹腔臟器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急性膽囊炎等。

3.空腔臟器阻塞或擴張:如腸梗阻、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症、泌尿繫結石梗死等。

4.臟器扭轉或破裂:如腸扭轉、腸絞窄、腸繫膜或大網膜扭轉、卵巢扭轉、肝破裂、脾破裂、異位妊娠破裂等。

5.腹腔內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腸病、夾層腹主動脈瘤等。

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傷、腹壁膿腫及腹壁帶狀皰疹醫學教|育網整理。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牽涉性痛:如肺炎、肺梗死、心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等。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過敏性紫癜、腹型風溼熱、尿毒症、鉛中毒、血卟啉病等。

 (二)慢性腹痛

1.腹腔內臟器的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及膽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結核性腹膜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Crohn)病。

2.胃、十二指腸潰瘍。

3.腹腔內臟器的扭轉或梗阻如慢性胃扭轉、腸扭轉。

4.包膜張力增加:如肝淤血、肝炎、肝膿腫、肝癌等。

5.中毒或代謝障礙:如鉛中毒、尿毒症等。

6.腫瘤壓迫及浸潤。

7.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如胃神經官能症、腸易激綜合徵、膽道運動功能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