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考點:五運六氣之標本中氣

在運氣學說中,標是從本所出的“標”,本是由標所出的“本”。風、熱、溼、燥、寒、火,天之六氣爲本;人體少陽、太陽、陽明、少陰、太陰、厥陰,三陰三陽六經爲標;在本氣之下,標氣之上,而界於標本之間者爲中氣。故曰:“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風寒暑溼燥火爲天之六氣,三陰三陽六氣所化,而風化厥陰,熱化少陰,溼化太陰,火化少陽,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所以說:“風寒暑溼熱火,在天之六氣也:三陰三陽合於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氣,是以天氣爲本,而三陰三陽爲標”。“六經之氣,以風寒熱溼火爲本,三陰三陽爲標,本標之中爲中氣”。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五運六氣之標本中氣

標本中氣理論是運氣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以陰陽六氣的理論,研究天之六氣與人體六經的關係,說明運氣與人體發病的規律,通過分析六淫變化之所在而提示臨證治療的法。

  一、標本中氣的概念

在運氣學說中,標是從本所出的“標”,本是由標所出的“本”。風、熱、溼、燥、寒、火,天之六氣爲本;人體少陽、太陽、陽明、少陰、太陰、厥陰,三陰三陽六經爲標;在本氣之下,標氣之上,而界於標本之間者爲中氣。故曰:“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素問·六微旨大論》)。風寒暑溼燥火爲天之六氣,三陰三陽六氣所化,而風化厥陰,熱化少陰,溼化太陰,火化少陽,燥化陽明,寒化太陽。所以說:“風寒暑溼熱火,在天之六氣也:三陰三陽合於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氣,是以天氣爲本,而三陰三陽爲標”(《黃帝內經素問集註》)。“六經之氣,以風寒熱溼火爲本,三陰三陽爲標,本標之中爲中氣”(《類經圖翼·經絡》)。

  二、標本中氣的分配規律

六氣標本中氣的分配規律是:少陽以火爲本,以少陽爲標,以厥陰爲中見之氣;陽明以燥爲本,以陽明爲標,以太陰爲中見之氣;太陽以寒爲本,以太陽爲標,以少陰爲中見之氣;厥陰以風爲本,以厥陰爲標,以少陽爲中見之氣;少陰以熱爲本,以少陰爲標,以太陽爲中見之氣;太陰以溼爲本,以太陰爲標,以陽明考試,大網站收集爲中見之氣。故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陰之上,溼氣治之,中見陽明”(《素問·六微旨大論》)。總之,上之六氣爲三陰三陽之本,下之三陰三陽爲六氣之標,而兼見於標本之間者,因陰陽表裏相通,如少陽厥陰爲表裏,陽明太陰爲表裏,太陽少陰爲表裏,故彼此互爲中見之氣。

生存在氣交之中,六氣的標本中氣,其於人之應之者亦然。人體經絡臟腑與天之六氣標本中氣的相應關係是:臟腑經絡的標本,臟腑爲本居里、十二經脈爲標居表,表裏相絡者爲中氣居中。所謂相絡,是指表裏互相維絡,如腎與膀胱之脈互相絡,脾與胃之脈互相絡,心與小腸之脈互相絡,心包絡與三焦之脈互相絡,肝與膽之脈互相絡,肺與大腸之脈互相絡。故曰:“臟腑經絡之標本,臟腑爲本居里,十二經爲標居表,表裏相絡者爲中氣居中。所謂相絡者,乃表裏互相維絡,如足太陽膀胱經絡於腎,足少陰腎亦絡於膀胱也。餘仿此”(《類經圖翼·經絡》)

  三、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

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是說明六氣的正常化生在標本中氣之間的相應關係。風、熱、溼、火、燥、寒六氣之間,標本不同,所以從化關係也不一致。其從化規律是:(一)標本同氣,皆從本化少陽、太陰從乎本。因爲少陽本火而標陽,太陰本溼而標陰,二者的本氣和標氣的`陰陽屬性一致,均屬標本同氣,故少陽、太陰皆從本化。少陽之中,厥陰風木,木火同氣,木從火化;太陰之中,陽明燥金,土金相生,燥從溼化。故少陽、太陰之中氣,也就從本氣之化。

(二)標本異氣,從本從標少陰、太陽從本從標:因爲少陰本熱而標陰,太陽考試,大網站收集本寒而標陽,二者均爲標本異氣,故或從本化,或從標化。少陰君火,從本化則熱,從標化則寒;太陽寒水,從本化則寒,從標化則熱。少陰之中,太陽寒水;太陽之中,少陰君火。同於本則異於標,同於標則異於本,中氣和標之氣有水火陰陽之殊,故本標中氣都不同化,所以少陰、太陽或從本或從標。

(三)陽明厥陰,從乎中氣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乎中氣。因爲陽明之中,太陰溼土,燥從溼化;厥陰之中,少陽相火,木從火化。故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乎中氣。所謂“五行之氣,以木遇火,則從火化,以金遇土,則從溼化,總不離於水流溼,火就燥,同氣相求之義耳”(《類經圖翼·經絡》)。

總之,六氣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爲“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爲化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四、標本中氣與生理

“天之六氣爲本而上,人身三陰三陽爲標而上奉之,所謂天有此六氣,人亦有此六氣也”(《傷寒集註》):天時有六氣之變,人體與自然密切相關,臟腑外應六氣,六氣內應臟腑,有機地互相聯繫爲統一的整體。標本中氣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指導下,把人體臟腑經絡分爲三陰三陽,並聯系六氣勝復,取象於天地,得出在天爲本,在人爲標,在標本之間爲中見之氣的基本概念,把六氣六經及經氣的表裏確立了標本中氣,建立起臟腑經絡應於本標中氣的相應關係。故曰:“內經所言,某經之上,某氣治之,之上雲者,蓋臟腑爲本,經脈爲末,是臟腑居經脈之上,故稱上焉。由臟腑本氣,循經下行,其中絡者,中之見也。中見之下,其經脈外走手足以成六經。又各有太少陽明三陰之不同,則系六氣之末,故曰氣之標也”(《傷寒淺注補正》)。天之六氣能影響人體的三陰三陽,使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人體臟腑的機能活動在四季不同的氣候中,又有着不同的差異,這就是標本中氣的生理機制。六氣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在人體正常氣化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故曰:“從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者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變,值其變則強弱爲災”(《類經圖翼·經絡》)。

  五、標本中氣與病理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既受六氣之益,又受六氣之害,天之六氣變化相移,如化非其時,不能與節氣相應,就會有勝復太過不及之變。這種變化如果超過了人體調節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於人體的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外界變化作出適應性調節,便形成了六淫邪氣,人感之則病。由於六淫有太過不及之異,人體臟腑經脈陰陽又有偏實偏虛之別,所以疾病的發生是變化多端的。其基本規律是:“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素問·至真要大論》)。

六經氣化論者,在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指導下,運用標本中氣理論分析了六經病的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病理機制,論述了六經病的證治規律,形成了中國古代研究《傷寒論》的一個重要學派——六經氣化學派。這一學派認爲六經之爲病,即六經氣化之病。如:太陰本溼而標陰,中氣爲陽明燥金。其標本同氣,故邪傷太陰則病從本化而出現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等脾虛溼盛之徵。其中見之陽明燥金亦被其所化,就出現吐瀉等症的溼化之候,此爲病生於本者。

少陰本火(熱)而標陰,中氣爲太陽寒水。其標本異氣,故邪人少陰則病有從本化熱和從標化寒之別。從標化寒則形成少陰寒化證,出現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無熱惡寒、渴喜熱飲、心煩、吐利、脈微細等蘭派陽虛之象;從本化熱則形成少陰熱化證,出現下利、口渴、心煩不得臥、舌紅、脈細數等一派陰虛之象。此爲病生於本生於標者。

陽明本燥(陰)而標陽,中氣爲太陰溼土,其標本異氣。因金遇土則從溼化,故其病不從標本而從乎中,出現胃中虛冷、水谷不別、食谷欲嘔、大便初硬後溏等中見陰溼之候。但是,陽明病並不一定完全按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發展,因爲太陰脾與陽明胃同居中州,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之間燥溼相濟,升降相因,以維持水谷消化吸收和輸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喜潤惡燥,胃氣以下行爲順的生理特性決定了陽明病的病理特點:陽明病易從燥化,臨牀上以從本化燥的燥化證爲主。故曰:“陽明之爲病,胃家實也”(《傷寒論》)。此爲病本應生於中氣又非完全生於中氣者。

上面我們以太陰、少陰、陽明爲例,用標本中氣的理論分析了它們的病理變化。其他各考,試大網站收集繹的氣化爲病,率皆如此,不一一贅述。總之,標本中氣理論提示了六經爲病的病理特性及其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變化。一般說來,三阻中以太陽爲表,陽明爲裏,少陽爲半表半里。其病多屬於熱證、實證,概爲陽證。病在三陽表示人體正氣亢盛,抗病力強,邪氣實,病情一般呈亢奮狀態。三陰中以太陰人裏尚淺,少陰人裏已深,厥陰人裏尤深。其病多屬於寒證、虛證,概爲陰證。病在三陰表示人體正氣衰減,抗病力弱,病邪未除,病情一般呈虛衰狀態。受邪相同而病證屬性判然不別,這也是標本中氣變化不同使然。

必須指出,臟腑經絡是氣化的物質基礎,氣化是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表現。因此,臟腑、經絡、氣化三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明乎此,方得六經氣化學說之真諦,纔不至於把標本中氣理論當成刻板的公式,方能正確地運用標本中氣理論去闡明生理病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