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輔導精華

2017年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已進入最好衝刺階段了,爲了幫助大家儘快進入考試狀態,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輔導精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輔導精華

 外周血細胞檢驗的注意點

1.血液標本的採集

血液標本的採集,可分爲毛細血管採血法和靜脈採血法。DETA-K2抗凝劑對血細胞形態影響很小,因此適用於血細胞計數,特別是血小板計數。血細胞分析儀使用標本一般要求爲靜脈抗凝血,爲了避免淤血和濃縮,壓脈帶壓迫時間不可過長,最好不超過半分鐘。因爲毛細血管標本,受末梢血循環狀態、採血技術的影響,有時血液易形成小凝塊,堵塞機器造成實驗結果偏差。

2.血細胞分析儀計數

血液標本在室溫中必須6 h內上機檢測,上機前一定要將血液標本顛倒混勻至少8次,如需製備血塗片,應在採血後3 h內塗制。無論多先進的血液分析儀,只能當作一種過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目視法顯微鏡鏡檢,因爲儀器還不能準確區分幼稚細胞、異常淋巴細胞、有核紅細胞等。因此,當出現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明顯升高或降低,白細胞分類出現異常結果,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異常,均應用顯微鏡塗片複查。

3.血塗片的製備

血塗片既可由非抗凝的靜脈血和毛細血管血製備,也可由 DETA-K2抗凝血製備,EDTA-K2抗凝血中,鈣離子被螯合後,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推片時血小板均勻平均,顯微鏡下易於對血小板進行觀察評價,但有時可觀察到因EDTA-K2引起的紅細胞皺縮及白細胞叢集現象,因此最好使用非抗凝血製備塗片,這樣可減少因抗凝劑所致的人工假象。塗片的好壞與血滴大小、推片與載片之間角度有關;血膜分佈不均,主要是推片邊緣不齊,用力不均或載玻片不清潔所致,將製成的血膜在空氣中揮動,使迅速乾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4.血塗片的染色

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兩種染色法各有其優缺點,故在細胞學檢查中常將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細胞的胞質、顆粒、核等染色均較滿意;染色環境的pH對着色影響很大,應維持在pH值6.4~6.8,因此必須使用緩衝液;未乾透血膜不能立即染色,否則染色時易脫落。

5.血塗片的鏡檢

選擇血塗片的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部分,在油鏡下按一定方式有規律地移動視野,一般計數100個~200個白細胞,同時注意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形態的改變和分佈,有無血液寄生蟲、有核紅細胞、幼稚或原始細胞、異淋細胞等。

 白血病實驗室檢查分類

1.急性白血病:

①貧血程度輕重不一,但進展迅速,多數爲白細胞增多型,常大於10×109/L。亦可正常或減低,周圍血白細胞分類可見幼稚型白細胞,血紅蛋白常小於70g/L;②骨髓增生活躍,原始細胞(原粒細胞Ⅰ型+Ⅱ型)大於30%,有核細胞顯著增生,可見白血病“裂孔出象”,紅系、巨核系統顯著減少;③通過化學染色、溶菌酶測定,染色體及免疫學檢查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分類都有一定意義。

2.慢性白血病:

①白細胞計數增高,可達幾萬,數十萬以上,以中、晚幼稚細胞爲主,嗜酸、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隨病情進展逐漸減少,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減少;

②骨髓呈極度增生,分類與血象大致相同,原始細胞(Ⅰ型+Ⅱ型)小於10%,紅系減少,巨核細胞系早期增多,可伴有程度不同的骨髓纖維化;

③90%以上具有特異性的ph標記染色體。

 黃疸的發生機制

黃疸是指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皮膚、鞏膜和粘膜等組織黃染的現象。正常人血清膽紅素小於1mg/dl(10mg/L),其中未結合膽紅素佔80%。當膽紅素超過正常範圍,但又在2mg/dl以內,肉眼難於察覺,稱爲隱性黃疸。如膽紅素超過2mg/dl(可高達7-8mg/dl)即爲顯性黃疸。

黃疸按原因可分爲溶血性、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按發病機制可分爲膽紅素產生過多性、滯留性及反流性黃疸;按病變部位可分爲肝前性、肝性和肝後性黃疸;按治療觀點又可分爲內科性和外科性黃疸。較爲合理的是按血中升高的膽紅素的類型分爲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及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兩大類,然後再按病因、發病機制等細分。

 黃疸發生的機制如下:

(一)膽紅素形成過多

膽紅素在體內形成過多,超過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時,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即在血中積聚而發生黃疸。未結合型膽紅素形成過多的原因包括溶血性與非溶血性兩大類。臨牀上任何原因引起大量溶血時,紅細胞破壞釋放的大量血紅蛋白即成爲膽紅素的來源。非溶血性的膽紅素形成過多則多見於無效造血而產生過多膽紅素。

(二)肝細胞處理膽紅素的能力下降

這包括:①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障礙;②肝細胞對膽紅素的結合障礙(肝細胞中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活性降低);③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排泄障礙(肝內膽汁淤滯、乙醇性肝炎等)。

(三)膽紅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礙,逆流入血而引起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成因有下述幾方面:①新生兒肝細胞內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活性不高;②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產生較多;③新生兒肝細胞內缺乏Y蛋白,故攝取膽紅素的能力

也比成人差,這些都可能促使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發生。

 黃疸的鑑別試驗

⒈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與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的鑑別依靠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的分別定量。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血中結合膽紅素增高,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則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增高;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尿中膽紅素陽性,膽素原視病因而異,可以增加(肝炎)、減少或消失(梗阻);高未結合膽紅素性黃疸時,尿中膽紅素陰性,尿中膽素原增加。

⒉梗阻與非梗阻性(肝細胞性)高結合膽紅素性黃疸的鑑別可聯合應用反映膽道梗阻(ALP、LAP、γ-GT、血清總膽固醇、總膽汁酸)及肝細胞損傷(ALT、AST、LDH活性、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定量等)的檢驗指標來加以鑑別。

⒊肝內淤滯與肝外梗阻性黃疸的鑑別可應用病史、肝功能試驗、潑尼鬆治療試驗、苯巴比妥治療試驗等進行鑑別。對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其發病可能與免疫機制有關,膽管的抗原與來自肝門靜脈的抗體反應,並與補體結合在膽道被吸附,在膽道壁形成免疫複合物。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血中ALP活性增高,γ-GT及5-核苷酸酶活性增高,IgM增高,抗線粒體抗體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