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小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教育學是教師資格證必考的一門科目,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最新的教育學考試題及答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16年國小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

A.知行統一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2.原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贊可夫的教學理論是( )。

A.最優化理論

B.認知結構的理論

C.教學與發展理論

D.範例教學理論

3.關於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相互關係,一般認爲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條件,而掌握知識則是發展智力的( )。

A.惟一選擇

B.內容

C.途徑

D.基礎

4.下列持“環境決定論”觀點的人物是( )。

A.柏拉圖和霍爾

B.柏拉圖和華生

C.霍爾和洛克

D.洛克和華生

5.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這體現了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6.“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的說法反映教師的勞動具有( )。

A.連續性

B.示範性

C.長期性

D.創造性

7.下列首先把“課程”用於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將課程解釋爲“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魯納

C.斯賓塞

D.赫爾巴特

8.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問老師:“老師,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藍的呢?”這位教師很不滿意地說:“你懂什麼,聽老師說就行了,你呀,經常在課堂上打岔,這是不禮貌的!今後不能這樣。”這位學生聽後心理鼓着氣坐下了。這位教師違背了(

)的教學原則。

A.啓發性

B.系統性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9.國小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示範教育法

C.實際鍛鍊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誌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11.“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是( )的重要主張。

A.實踐教育學派

B.實證教育學派

C.傳統教育學派

D.實用主義教育學派

12.世界上首次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社會主義教育原理且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學家是( )。

A.蘇霍姆林斯基

B.楊賢江

C.凱洛夫

D.贊可夫

13.提出德育的體諒模式的學者是( )。

A.科爾伯格

B.彼得•麥克費爾

C.班杜拉

D.皮亞傑

14.下列關於活動課程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以兒童爲中心,依據兒童當前的興趣與需要來設置課程

B.打破學科界限,按活動主題來組織學習經驗

C.課程組織心理學化,要求按兒童心理髮展的順序與特點來組織課程

D.活動課程即是通常所講的課外活動

15.國家對學齡兒童和少年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和能力,普遍實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是( )。

A.初等教育

B.平民教育

C.普及教育

D.義務教育

  二、名詞解釋(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前景教育原則

2.道德兩難法

3.分科課程

4.拓展型課程

  三、簡述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述教師應具有的教育能力。

2.二戰以後世界各國教育制度呈現出哪些共同的發展趨勢?

3.如何理解國小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4.簡述現代教育的經濟功能。

試分析說明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教育工作的要求。

  四、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

1.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老師爲了讓小朋友們能夠親身感受和體會到老師教給他們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於是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徵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下面是這一情景的課堂教學實錄。

老師指定7個女生、3個男生到臺前唱兒歌(女生的聲音明顯大於男生的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

老師:他們唱得好不好?

學生:好!

老師:男生和女生哪個組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聲音大!

老師:同學們知不知道爲什麼女生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人多(學生憑直覺感受到)。

老師:是嗎?那麼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學生:(部分學生已經很快說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還有大多數同學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計算)。

老師:(留給學生思考計算和交流答案的時間,直到絕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果,隨後提問)你是怎麼知道是4的?

學生:比的(學生說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師: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對不對呢?我們一塊來比一下(讓男生和女生成對依次坐回原位,最後只剩下4個女生)。

問題:請分析上面教學片斷中所體現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2.單元檢測後,照例是一節講評課。上課不到十分鐘,王謹同學又在翻來覆去弄卷,我用嚴厲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斂。過了一會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麼,我只得來一個“殺一儆百”了。

“王謹”我大聲喝道:“你在幹什麼?”

他臉陡的漲紅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聽!”

我聽了氣不一打處來,“你——”竟一時語塞,但考慮到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竭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憤懣。

“你,既然不想聽,那就請到我的辦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輕鬆的說。

他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態度,也有些後悔,於是走向辦公室,儘管極不情願。

問題:當學生不願聽時,怎麼辦?這時如何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係?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平行教育影響”是馬卡連柯(前蘇聯傑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體爲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對集體和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教育影響是同時的、平行的。

2.C[解析]原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贊可夫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教學與發展問題”的實驗研究。他先後發表了《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等教育理論專著。他通過教學實驗完整地提出了“教學與發展”理論,構建了“實驗教學論體系”。

3.D[解析]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有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爲智力發展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有具備了某方面的知識,纔有可能從事某方面的思維活動,同時知識中也包含有認識方法的啓示。向學生介紹關於歸納、演繹、解決問題等思維方法的知識,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必然要求學生積極進行認識、思考和判斷等心智活動,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動中才能發展認識能力。

4.D[解析]環境決定論認爲,真正在兒童的發展中起着絕對影響作用的力量是兒童的生活環境和後天所獲得的教育引導。在環境決定論的兒童發展觀中,洛克的“教育萬能論”和華生的“環境決定論”有着很大的影響。

5.D[解析]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6.D[解析]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現在對教育原則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無定法。

7.C [解析]把課程用於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作爲教育科學的重要倡導者,他把課程解釋爲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

8.D[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它要求教師正確對待個別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而不能打擊個別同學的積極性和獨創性。

9.A[解析]說服教育法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說理傳道,使學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認識的方法。這是國小德育的基本方法。

10.C[解析]一個優秀班集體必須有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願的反映。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的作用,是形成、鞏固班集體和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風是一個班集體輿論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風氣,是班集體大多數成員的精神狀態的共同傾向與表現。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就會無形地支配着集體成員的行爲,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誌之一。

11.D[解析]實用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學者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

12.C

[解析]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1939年發表的《教育學》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14明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教育學,是世界上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社會主義教育原理的首次嘗試。

13.B [解析]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於70年代提出德育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於中心地位。

14.D[解析]活動課程是課堂教學中以活動爲中心組織的教學;課外活動則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

15.C[解析]國家對學齡兒童和少年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和能力,普遍實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稱爲普及教育,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普及教育的義務形式時,便稱爲義務教育。

  二、名詞解釋

1.前景教育原則:是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過經常在集體和集體成員面前呈現美好的“明天的快樂”的前景,推動集體不斷向前運動、發展,永遠保持生氣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2.道德兩難法:柯爾伯格在明確區分道德與非道德、確定了道德衝突在人們作出道德決定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採用“道德兩難法”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和教育問題。“道德兩難法”即道德兩難故事問答討論法,啓發兒童積極思考道德問題,從道德衝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展兒童的道德判斷力。

3.分科課程:即從相應科學領域中選取最基本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分科安排教學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的課程。同時也相應地編寫不同學科的教科書作爲學科內容的基本依據。

4.拓展型課程: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並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拓展型課程常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三、簡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