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模擬練習題(一)

第1頁:單選題

2015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模擬練習題(一)

第2頁:多選題;是非判斷題;情境分析題

第3頁: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進社會的發展

D.培養人的生存能力

2.教育的最高理想通過( )體現出來。

A.課程目標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標

D.培養目標

3.教育目的本質是( )。

A.培養社會精英

B.提高人口素質

C.促進社會發展

D.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

4.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否則就是違反了學生的( )。

A.人身自由權

B.人格尊嚴權

C.身心健康權

D.隱私權

5.教師的教育素養基本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論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質

6.我國正式頒佈《義務教育法》的時間是(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7.“爲人師表”是說教師必須具備( )。

A.專業意識

B.專業態度

C.專業技能

D.專業品質

8.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9.“最近發展區”理論假設的提出者是( )。

A.贊可夫

B.維果斯基

C.皮亞傑

D.布魯納

10.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促使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主要途徑是( )。

A.學校教育

B.高新技術的應用

C.科學理論的產生

D.完善的社會制度

11.“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句話反映了( )。

A.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B.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C.教育與文化的關係

D.教育與科技的關係

12.班集體的核心隊伍是指團結在教師周圍的一批( )。

A.優秀學生

B.進步學生

C.班隊幹部

D.積極分子

13.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學工作要抓關鍵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據不同年齡分階段進行

14.學校作爲爲個體發展而有意識地安排的一種特殊環境,其要求、內容及各種活動能否引起並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取決於教師對這種環境的( )。

A.認識

B.設計

C.設想

D.安排

15.提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寧

B.加裏寧

C.蘇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6.“教學與發展”的思想是( )提出來的。

A.赫爾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魯納

D.贊可夫

17.班主任的工作是從( )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

B.教育個別學生

C.瞭解和研究學生

D.組建班集體

18.在校外活動中,教師處於( )。

A.領導地位

B.啓發指導地位

C.顧問地位

D.主導地位

1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認爲是現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20.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 )。

A.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B.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C.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D.教育對科學技術的促進作用

21.馬克思指出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論聯繫實際

B.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C.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22.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爲現實的勞動力,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這體現了現代教育具有( )。

A.歷史

B.階級性

C.生產性

D.永恆性

23.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認爲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教育的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發展他們的個性,增進他們的個人價值的教育觀點是(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形式教育論

D.實質教育論

24.歐洲歷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國》

B.《大教學論》

C.《論演說家的培養》

D.《實驗教育學》

25.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斯賓塞

D.盧梭

26.主張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的教育家是( )。

A.布魯納

B.布盧姆

C.贊可夫

D.巴班斯基

27.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誌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爲

28.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建立的學習理論,是把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作爲其核心內容,並着眼於使所有的學習都達到一定的目標,被稱爲( ):

A.結構課程理論

B.教育與發展理論

C.從做中學理論

D.掌握學習理論

29.在教育史上,被譽爲第一部規範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 )。

A.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

B.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斯賓塞的《教育論》

30.素質教育是以( )爲重點的教育。

A.面向全體學生

B.培養創新精神

C.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D.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