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8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研究方案8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一、 課題的提出

1、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人類邁入了新的世紀。新的世紀是一個人文價值逐步走向趨同的世紀,是一個對人確立尊嚴,尊重生命、尊重個性、個性自由、個體自律的世紀。新的世紀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獨立性、自主性、發展性”的要求。 2、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呼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爲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同學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議同學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滿足不同同學的學習需要”等要求。《義務教育全日制課程規範(實驗稿)》也對教學反覆提出了“體驗”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喚轉變全體同學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育教學中實行體驗性學習。3、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目前,國小語文教學正努力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改變目前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重傳授、輕領悟,重知識、輕智慧”的現狀,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的目標,促進同學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同學語文學習的特點。小同學活潑好動,語文學習的資料形象生動。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引導他們親臨實踐,在親歷中生成“真切體驗”,發生個性化見解,使課堂洋溢人文氣息,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的界定

(1)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繫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同學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 (2)體驗性學習是重視學習主體的直接經驗,強調讓同學親歷語文實踐活動,與文本“親密接觸”,發生“內在意義的交流”(即“對話”),從而獲得真切的心理體驗。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發明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發明、發明和發現。" 2、蘇霍姆林斯基的"勝利教育"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勝利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同學都體驗到勝利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溢興趣。 3、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沛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同學爲主體老師爲主導,誘發同學自主探究、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同學必需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同學必需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幹真正理解。同學必需積極建構意義,通過內在對話與考慮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逐步改變目前國小語文教學中同學體驗不夠、感悟不深、個性解讀文天性力不強的現狀。我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應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爲同學設立各種全過程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程序,引領同學通過聽、說、讀、寫、思、查、演等語文實踐活動,在“體驗感知、體驗感悟、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實踐、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勝利”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情商,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啓智慧,積累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樹立較強的學習、實踐、創新的自信心,引領同學“積極的發現、建構、發明意義”,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爲“一種被引導的發明”。 (二)主要框架子課題一:體驗性學習在國小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蘇詠梅 龔秋燕

3、研究內容:尋找識字教學與體驗性學習的最佳結合點;引領同學通過多種渠道體會漢字的構成方法,體驗學習漢字的樂趣,提高識字能力。子課題二:體驗性學習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雲芳 楊聞豔 3、研究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同學進入文本情境,通過多種語言實踐活動,使同學深入體驗感悟,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使課堂洋溢濃郁的“人文”氣息。子課題三:體驗性學習在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1、負責人:毛華芬

2、主要合作者:高葉芳 瞿燕

3、研究內容:

在作文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同學聯繫生活,深入體驗,把自身真實的見聞感受通過口頭、文字表達,積極構建“作文——生活”的橋樑,使同學樂於寫作、善於寫作。子課題四:體驗性學習在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實踐研究 1、 負責人:王曉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針對小同學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蘇教版小語教材,我們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引領同學從課內走向課外,積極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豐富體驗、增加知識、提高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一)課題的研究對象太倉市朱棣文國小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二)研究方法: 1、比較實驗法: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在自然狀態下進行,選擇8個班爲實驗班。本校同年級其他班級爲對照班,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隨機接受教育輻射。 2、調查法:通過觀察、問卷、測試等手段對同學參與體驗積極性,體驗感悟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

3、理論探索法;通過查閱各種理論著作和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體驗性學習的內涵和其能力培養方法。

3、經驗總結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時總結研究效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完善研究方案。 [中國-]

六、課題研究的時間和步驟

1、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爲20xx年1月到20xx年11月 2、具體步驟:前期工作:選擇討論,申報立項第一階段: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 (1)完成

文獻資料的收集、學習。

(2)制訂課題方案,確立課題組人員和實驗班,做好組織發動工作。

(3)擬定若干研究子課題。

(4)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會。 第二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語文教學中同學體驗性學習的戰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獲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和時記錄、存檔。

(3)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同學體驗性學習的進展情況。

(4)20xx年上半年舉行中期彙報,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和子課題優秀論文等形式展示效果。

(5)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第三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通過中期彙報,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第四階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 (1)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3)寫出課題優秀論文,彙編優秀論文集。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效果

(1) 課題優秀論文集

(2) 課題優秀課堂實錄

(3) 同學體驗性學習效果展示

(4)課題彙報資料

八、課題的組織管理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淺,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被稱爲“禮儀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爲世界各國所稱道。作爲現代中國人,秉承優良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講禮貌,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而觀之現今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國人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文明程度卻遠遠落後於當今的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把優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禮儀教育又受到了國人極大關注,大家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爲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爲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啓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於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築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爲,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垛樑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靠近臺城,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於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着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衛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而我們街道經濟發展比較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不斷推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爲了跟上發展的步伐,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文明校園、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們設想在我園進行《農村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研究,並以此爲突破口探索幼兒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我們憑藉研究項目,注重行爲養成、促進內化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並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引導老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合理改善教育行爲,努力構建禮儀教育的課程實踐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行動”、“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等,爲制定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0-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身心不斷成熟的過程,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着不同的心理特點,文明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爲的心理機制,文明禮儀教育着眼於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內部機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通過在循環往復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反覆積累,最終把外在的行爲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我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使我園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使幼兒終身受益。

2、在《綱要》的指導下,以幼兒發展爲本,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容、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關愛幼兒,幼兒尊敬老師,幼兒之間相互理解、關心、幫助的良好文明氛圍,同時,促使教師樹立“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認真學習鑽研的熱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內容:

1、通過幼兒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瞭解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構建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體系,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園本課程。

3、研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及教師組織指導實踐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4、構建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

研究重點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構建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1、思路

本課題將採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將“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幼兒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在實踐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最後形成並表現爲良好的行爲習慣。

2、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爲主,並以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爲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個階段進行紮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xx-09--20xx-01準備階段:課題論證、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織。

第二階段20xx-02--20xx-08實施階段一: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制訂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目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篩選有關課題研究內容的課程資源加強園本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20xx-09--20xx-06實施階段二:開展子課題研究活動:創建環境,營造氛圍;日常滲透,習慣養成;專題研討,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20xx-09--20xx-01實施階段三:繼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階段:20xx-02--20xx-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各班撰寫階段性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一、分析學生閱讀現狀

閱讀能力在我們語文學習能力中佔據核心地位,它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助手,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現實中學生的閱讀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學習計劃安排、教師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側重點都發生了偏差,於是相應的,學生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不愛讀書,有的學生不會讀書。除了課堂上的閱讀,有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回家後只啃教科書,有些頑劣的孩子把時間都打發在了休閒上,根本不讀書,長久下來,學生的閱讀領域變得極爲狹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畫之類的休閒書刊。這種現象實爲可惜。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認爲閱讀是種習慣,既是習慣便可養成,從正面意義而言,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由內而外轉化人的`氣質,因此,在班級環境中,我們應該帶領孩子領略閱讀的樂趣,組建班級讀書會,用心領着心、用生命領着生命,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語文教學新的領域——‘班級讀書會’。在‘班級讀書會’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細細品讀讀書的情趣、積澱厚重的人文素養。

二、營造班級讀書氛圍

(一)、建立班級書架。“衆人拾柴火焰高”,設想由每個學生提供3-5本書,我們書架中就有了200多本書,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學生自己課餘閱讀,又可以與同學互通有無。()這些書是動態的,新書被不斷帶來,而學生都閱讀過的“舊書”則被定時清理出來,由學生帶回去,這樣就能使班級書架做到常換常新。爲了更好的保管圖書,提高圖書的使用率,我們還可以成立了“班級圖書管委會”,做好了圖書的登記、借閱工作,確保書架正常運轉。

(二)、成立讀書小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興趣、人緣、家境等)組建“書友隊”,共同研讀一本書。一個小隊讀完一本書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隊互換,這樣,一學期每位學生只需買一本書,但也能閱讀至少6本書,完全可以保證孩子的閱讀量,教師開展閱讀指導也比較便利。

(三)、落實時間,開設“讀書課”。教師要靜心爲學生安排閱讀經典的時間,否則活動不能落到實處。一學期我們一共才教學20幾篇課文,有些老師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來複習課文內容,這是不值的。我們可以嘗試着開展了幾節“班級讀書會”的典型課。筆者在實踐階段開了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之《大冒險》、《校歌》及《窗邊的小豆豆》三次班級讀書會。

(四)、建立獎勵制度。對讀書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及時給予獎勵,以保護他們的閱讀熱情,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獎勵制度。筆者思考是否可以這樣做:每看一本書或讀書筆記撰寫認真的,獎勵一顆五角星;集十顆五角星換取一張書籤,集五張書籤換獎一本書。這樣的獎勵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個個能積極爭先。對設計精妙,感悟深刻的讀書記錄卡,在教室裏予以張貼表彰,在學校網站上也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閱讀成果。

三、探究班級讀書會模式

模式如下:

選擇閱讀內容——個體獨立閱讀——班級共同研讀。

課題研究方案 篇4

一.研究背景:

1.目前農村國中教學中存在了很多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物理教學面臨學生怕學、老師難教的現狀。如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怎樣提高教學效果?很現實地擺在教師面前。

2.近年來,我校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方面做了以下工作:⑴我校開展了“合作課堂”的試點工作。⑵學校重視教研組、課題組的成立和建設,切實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結合實際,各教研組、課題組進行高質量課、彙報課、研究課等的觀摩。

二、研究價值:

1.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2.促進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爲的變革,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3.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建立開放的、適應當下教育形勢的教學體系。

4.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評價體系,有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三、課題內涵(課題界定):

課堂教學設計與開發不僅是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一種動力,它還代表了觀察和組織再現現實的一種方法。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教學設計與開發可以被認爲是教師用來清晰地表述他們的觀察和表明他們的教育學理念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它能有效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並進行教學反思,並從自己的教學體驗中獲得有益的東西,或從編寫教學設計、分析他人的教學設計以及相互交流中強化自己的決策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研究內容:

1、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模式研究。

2、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管理研究。研究寬鬆有序、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及開放型管理模式。

3、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評價研究。研究適合國中物理教學及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和手段。

4、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策略,制定研究通過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媒體,作業設計等因素的選擇和確定的研究,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步驟、時間等)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從《物理課程新標準》、素質教育理論等書刊廣泛涉獵。

2、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的評析,教學過程的實施、評價等活動,檢驗研究成果。

3、總結法。在不同階段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總結中,探討教材、學生、教師之間如何有機整合。

(二)步驟和時間: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收集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申請立項。

2、實驗學習階段(20xx年4月)。成立課題小組,擬定實驗方案,學習相關資料,確定實驗人員,組織學習,取經交流。

3、全面實施操作階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按課題實施計劃展開研究,開展研討、定期進行課堂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在實踐中研究分析研究適合本校的教學設計和優化方法,進行論文交流整理,保管資料。

4、實踐總結階段(20xx年3月)。運用經驗總結法,收集資料,總結階段性成果,撰寫案例和論文,檢測比較,中期彙報,將實驗成果向全校推廣。

(三)總結結題階段:(20xx.3):

1、總結實驗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結題。

六、預設成果:

1、階段性成果

(1)相關學科關於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論文、經驗總結。

(2)優秀教學設計,特色個案。

2、總結性成果

(1)參與研究教師的心得與體會,

(2)論文、優秀教學設計、典型課件

(3)各種材料彙總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 篇5

體育活動是影響幼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積極因素,它不僅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而且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活動能力,提高幼兒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培養幼兒優良品德和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一、選題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於專項體能活動,很少使用廢舊材料製作的器械活動,形式上是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由於器材不豐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體育活動內容單一,對孩子肢體和動作的訓練也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在難以確保幼兒每天有兩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並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探索,不斷優化我們上林苑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多樣性,提高幼兒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讓幼兒具有強健的身體。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動的總目標

1.製作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創設活動環境,引導幼兒體驗活的樂趣。

2.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的整體功能,使孩子德、智、體各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

3.教師通過探索,實踐,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級研究活動目標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幼兒在走、爬、鑽、跳、滾接等方面

中班:通過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靈活性的運用器材,體現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過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繩、拍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四、操作實踐

(一)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素材

爲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瞭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我園在體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購買的和一些簡單的器材,所以我們可以因地制宜,變廢爲寶,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用油桶、報紙球、繩子等製作自己使用的活動器具。如我們可以將小竹棍當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宮等等,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廢棄的飲料罐和塑料瓶,如:將粒粒橙、酸奶瓶等用鬆緊帶連接起來做成拉力器;還可以用各種易拉罐做成高蹺,做成梅花樁練習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動。

2.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物多玩。例如我們前面用竹子製作出來的金箍棒,我們也有很多種玩法:“鑽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孫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宮”等等。還可以用一些廢紙做成紙球,可以進行拋、扔、投等多種玩法儘量拓展幼兒的發散思維。

二)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

爲了將活動從“形式”引向“過程”,從“內容”引向“發展”,從而增強教師的目標意識,我們課題組制定了相應的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我們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既有長期目標,又有近期目標。我們參照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目標,針對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兒,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設置了不同層次的'目標。

1.晨間鍛鍊活動

爲提高幼兒晨間鍛鍊的質量,我們在組織形式及內容編排上儘量採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爲主,內容豐富,使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三五成羣地湊在一起,選擇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歡的內容,全面鍛鍊身體,提高體能。

2.戶外體育活動

戶外活動我們也將以器材爲主,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儘可能多安排活動,讓孩子想盡辦法擴大戶外活動空間。提供簡單的材料供遊戲進行,讓幼兒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遊戲,使戶外體育活動更富特色。讓幼兒擁有活動的選擇權,成爲戶外活動的真正主人,使戶外體育活動達到活而不亂、有條不紊、生動活潑,從而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幼兒的活動能力,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和養成自覺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習慣。

3.體育教學活動

我們將體育教學的內容延伸到戶外活動之中,《開展體育活動觀摩》和《開展戶外體育器械評比活動》,幫助幼兒練習鞏固,並不斷創新提高,使戶外體育活動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充分體現器材的使用的科學合理,豐富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我們把體育教學寓於有情節、有角色、有競賽的遊戲之中,使之新穎生動,而且有目的、有計劃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體質。並針對大、中班不同的年齡特點,採用競賽性的遊戲,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評比活動》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培養幼兒積極進取精神的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

四、成員組成與分工

組長:肖國苗上林苑幼兒園園長,主持課題的全面工作。

成員:衛燕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陸續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杜進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武曉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五、研究內容

月份

研究主題內容

主持人

**年

7—8月

課題研究方案 篇6

課題研究是—項複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

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應爲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爲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迴旋的餘地。

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徵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徵。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着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係。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藉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於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範圍 課題研究範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採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範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範圍,纔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 課題研究不能採用“小農生產方式”,幹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並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爲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築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不至於成爲空中樓閣。

6.課題研究的條件要求 開展任何課題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及設備等研究條件來保障和支撐。離開了必需的研究條件,課題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課題研究方案中,對開展課題研究需要哪些設備、設施,需要多少物質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經費等等都必須事先分類分項作出估算。當然,在確定研究條件時,要本着節約、高效的原則,儘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爭取課題研究的效益能提高。這樣才能在課題申報和競爭中,增強自身競爭力。

7.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配備 高中學生搞課題研究,由於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課題研究價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導力量的配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有沒有高質量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課題研究往往起着關鍵性作用。必須選擇對研究領域熟悉,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作爲高中學生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實踐表明,一個好的指導教師不僅能對學生在課題研究的方法上給以指導,在成果涌現上給以點撥,更重要的是還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意識、規範的科研行爲、嚴謹的科研態度、百折不撓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選擇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來講,主要是在校內聘任。

課題研究方案 篇7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通過學生來進行學習的效果和知識反饋,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責任感,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學生感到他是課堂的主人。

2、在反饋表中,學生有權評價老師和給老師提建議,給學生一個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充分相信學生,學生會更加親近老師,熱愛化學學習,提高化學學習成績,給學生終身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3、通過反饋,老師能夠掌握這節課學生有哪些知識沒有聽懂,哪些概念比較模糊,哪些題目有困難,老師能夠有的放矢,針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調整;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建議和要求,能夠促使老師提高教學業務素質和自身修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

化學課尾就是在化學課堂即將結束剩下的3-5分鐘。教學反饋即設計一份反饋表,讓學生填寫,包括這節課對老師的建議、沒有聽明白的知識和習題、學生認爲的重點內容、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等;或設計一份當堂反饋測試卷,讓學生當堂練習和鞏固。老師根據反饋表或反饋試卷進行統計分析,作爲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提高化學成績。

 三、課題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許多的化學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反饋上,做的工作遠遠不夠,儘管通過作業和測驗能夠知道一些學生對知識的瞭解和掌握程度,但畢竟缺乏針對性和全面性。據此,我提出本課題,旨在解決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全面瞭解和有的放矢的進行調整,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設計問卷調查瞭解我校學生最喜愛什麼樣的老師、曾經給老師提過什麼樣的建議、化學成績如何等;

2、統計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積極尋找原因;

3、精心設計化學課尾教學反饋表、教學反饋試卷、教學問題統計表,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

4、廣泛聽取其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修正反饋表,及時作出調整;

5、統計分析歷次化學考試成績,以便作對比,檢驗教學反饋的有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中,廣泛參閱相關理論著作,用以指導研究實踐;

2、問卷調查法:針對目前我校學生對化學教師和化學課堂的相關情況設計問卷進行調查;

3、統計分析法: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完成調查報告;

4、教學實踐法:本課題研究主要安排在常規教學行爲中進行,做到研究和教學有機地融合;

5、個別訪談法:與學生進行深入交談,瞭解反饋表的利弊,及時調整;

6、反思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及時調整和優化研究行爲,並在研究結束時進行全面總結,撰寫結題報告,形成研究成果。

 五、課題研究讀書目錄

1、《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九州出版社,高帆主編);

2、《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科學出版社,巴班斯基著 吳文侃譯);

3、《課堂管理技巧》(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鍾啓泉、趙中建主編);

4、《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M希爾伯曼著 陸怡如譯)。

六、完成讀書筆記和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xxxx年9-12月:1、完成學生問卷調查設計和調查報告;2、書寫《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讀書筆記;3、撰寫2篇教學案例。

xxxx年12月至xxxx年1月: 2、書寫《課堂管理技巧》讀書筆記;3、書寫《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學習心得體會。

xxxx年2月:1、撰寫階段性總結報告書;2、結合課題研究,撰寫有關教育教學論文;3、書寫《論教學過程最優化》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xxxx年3月至6月:對課題進行經驗總結與成果展示,對課題進行推廣,書寫有關書面材料。

xxxx年7月至8月:書寫《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學習心得體會。

xxxx年9月至12月:上傳相關課題材料;

20xx年1月至2月: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具體時間安排

1、課題準備(xxxx年9--11月)

(1)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統計分析;(2)《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讀一遍。

2、課題實施(xxxx年11月至xxxx年1月)

(1)召開化學教研組會議,商量如何進行課尾教學反饋,初步設計反饋表和問題統計表,進行課堂嘗試,組織教師統計分析;(2)重新修訂反饋表和統計表;(3)採取“每週一清”制度,根據學生反饋的知識和習題,設計一份講義,讓學生在家繼續鞏固練習;(4)學習《課堂管理技巧》;(5)學習《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6)進行階段性的研究分析,對研究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

3、課題階段性總結(xxxx年1月至xxxx年2月)

(1)對前一階段的成果進行調查分析,好的繼續發揚廣大,不足之處及時分析原因,進行階段性總結。

(2)學習《論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書籍。

4、課題推廣應用(xxxx年3月至6月)

(1)對本課題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其它班級進行推廣應用,上相關示範課,觀摩課,研究課。

(2)學習《課堂管理技巧》和《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

5、課題教育教學論文撰寫(xxxx年2月至8月)

(1)結合課題研究,撰寫相關教育教學論文。

(2)學習《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M希爾伯曼著 陸怡如譯)。

6、課題成果彙報(xxxx年9月至12月)

(1)對本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形成書面材料,上傳材料到博客;(2)撰寫結題報告。

八、申請結題

20xx年1月完成課題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申請,結題。

xxx

課題研究方案 篇8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爲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國小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國小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國小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 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 通過對語言 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纔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看: 國小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國小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國小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爲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爲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爲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國小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 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爲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鄧X莉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成員:錢X琴 金壇市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研組長(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王X鳳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溫X玲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

王X琴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

劉X芸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爲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