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年級準備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習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人們在後天所養成的一種自動進行某種活動的特殊傾向,是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穩定的行爲方式。習慣一旦養成,要想改變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話所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一年級設置學習準備期,目的就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後繼的學習做準備。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淺談一年級準備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內容,對兒童以後學習的效率、學習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一年級學生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顯得尤爲重要。

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選取與學習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例如,教學“幾個與第幾個”時我發現書上的情境圖不能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邀請小朋友們做隊列訓練的遊戲。隨着“第4位小朋友向後轉”“前4位小朋友向左轉”等口令,參與遊戲的學生個個側耳傾聽,就怕被淘汰出局,而座位上的小朋友也都認真地當起了小裁判。接着,我又利用語文書上學到的“日、月、水、火、明”等漢字做找字遊戲。這樣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

讓學生專注傾聽同學的發言。剛入學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上自由發言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學生不能靜靜地同伴說什麼,總是搶着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課堂上“傾聽”的習慣是需要有意識培養的。如,讓學生說說:“剛纔他說什麼?”“你聽到了什麼?”“聽懂了什麼?”“你認爲他說得怎麼樣?”“你有不同意見嗎?”等等,這樣逐步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聽講,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來。當然,這並不能立竿見影,必須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使學生學會傾聽,形成習慣。

培養學生善言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 ,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大膽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動腦、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的學生,我總是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撥、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說者回答完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說得很好,如果聲音再大點就更棒了。”然後再請他大聲說一遍,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對於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他:“你回答得非常正確,你真棒!”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也是一種進步,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由此會增加說的勇氣和信心。

使學生體會到說的好處。在教學小於、大於、等於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符號的意思,因爲只有理解了符號的含義才能正確使用它們。但是要記住大於、小於號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學過程中,並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辦法來記憶。學生們手腦並用,編出順口溜:“左手剪刀小於號,右手剪刀大於號。”“開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兩邊相同等於號。”“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通過這樣邊做手勢邊說,學生會覺得學習知識變得快樂簡單了,也就愛說了。

讓學生說清楚說完整。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並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讓學生把話說規範的習慣,用詞準確,表達完整,思維清晰。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敘述的條理性。如比大小時,填完符號要求學生用“___比___大,所以用大於號”的句式是說說理由;比多少時,要求學生用“____和____比,____多,多____”的句式說一說,這樣的條理化敘述,強化了語言訓練。

培養良好的做的習慣。

1、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首先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學生寫字時我常常用兒歌“頭正肩平身子直,一尺一拳一寸記心間。”提醒學生。其次,寫數時不求多不求快,要求姿勢正確,寫得規範美觀。寫完後,我要求學生找出自己不滿意的改正,初步培養他們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爲了培養學生專心致志、抓緊時間的作業習慣,我在家長會上與家長溝通,傳授一些專家推薦的好方法,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與家長交朋友,形成教育合力。

2、 培養動手操作的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學生“愛動、好奇”的心理特徵,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自摸一摸、數一數、擺一擺、分一分,增強數學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增進了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與合》中,我以學生的操作爲主線,通過學生的多次操作自主探究新知。第一次操作是要求學生擺雙色片,找出5的分與合的一切可能性;第二次操作是要求學生有序地翻雙色片,盡最大可能做到一個不漏,一個不重複,通過動手操作及小組討論,探尋規律;第三次要求學生根據已知的規律填寫8和9的分與合,有困難的學生可藉助學具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由形象過渡到抽象思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正所謂“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鬆。”

要真正使學生養成這些好習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要重視評價與激勵。我在課堂上針對孩子的表現會採用不同的評價:有時用簡單的評價,如“好”“不錯”“棒”等;有時用肢體語言,一個微笑,一下點頭,一個大拇指,用手撫摸孩子的小腦袋等,我還教會學生用手勢對他人或自己進行表揚。這些都令孩子們對自己學數學充滿信心。我每節課還評出幾位“課堂之星”,爲了爭當課堂之星,小朋友們上課聽得更專注了,發言更積極了。

良好的聽、說、做等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爲課堂中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等。只有從小抓起,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