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年情感散文

流年似水,日子總是在不經意中從眼前溜過,還沒等你來得及細細欣賞一路的美景。年就來到了,年味越來越濃,大街上到處是喜氣洋洋的人們,手上提着滿滿的年貨。那急切回家的心情溢於言表。而此刻我的心有着刺痛的感覺,我想起了我的奶奶,過年了,奶奶你不在了。再也沒有人在我耳邊,用特有的孝感音說:“小瓊,快回來,好多好吃的等你撒。”而我總會迴應奶奶:“奶奶,要留好多好多給我吃撒。”

奶奶的年情感散文

印象中的奶奶端莊秀麗,高高的鼻子,眼睛明亮清澈,絲毫不顯渾濁。奶奶雖然已到暮年,依然神采飛揚,從來沒有沮喪過。歲月的痕跡使奶奶白皙的臉上留下了許多皺紋,但在嘴角那一抹淡淡的微笑讓奶奶顯得那麼溫婉。奶奶的衣着總會有一絲淡淡的香皂味,乾淨,不花哨。奶奶跟我們住了幾十年,湖北家鄉的口音硬是沒改變,她喜歡摟着我說:“小瓊,如果當初沒有奶奶,就沒有你撒。”

後來,我從父親那裏,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知道了奶奶爲什麼一直把我當寶貝一樣捧着,因爲真的沒有奶奶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出生的時候,接連下了幾天的大雨,狂風暴雨從天上傾盆而下。因爲我是早產,天生髮育不全,在保溫箱一直呆了五天。母親天天淚流不止,父親愁眉不展。父親說,當時從窗口看着小小羸弱的我躺在保溫箱裏,心都絞痛起來,恨不得可以代我受過。而一向堅強的母親脆弱得讓父親心疼,每天茶飯不思,就守在保溫外面。再加上醫生說了我的情形不樂觀。可以說父母親都到了崩潰的邊緣。又過了兩天,母親已經瘦了一大圈,憔悴不堪的父親每天奔波在醫院和家裏,煮好飯菜拿來給母親。父親說,真的很怕母親會頂不住。當時都決定想放棄我了,但母親死活不答應。就在這時,我的奶奶風風火火地從湖北孝感老家來了,到後來才知道,奶奶看到父親一直沒有給老家報喜,料到出了什麼事,就不管不顧地直接來了。在醫院,聽到父親的訴說,奶奶給了父親一頓訓斥。奶奶摟着母親斬釘截鐵地說無論如何要保住我的'小命,天塌下來有我撒。老天有眼,就在那天,雨停了,雨過天晴,溫暖的陽光透過雲層撒遍大地。而我,度過了危險期。當醫生宣佈這個好消息時,母親倒在父親懷裏放聲大哭。奶奶在一旁眉開眼笑,不斷地說:“老天有眼撒,老天有眼撒。”我轉危爲安後,母親奶水不夠,那時候的奶粉是稀罕物,十分難買。這時,奶奶從孝感老家帶來的“滑魚”起到了重要作用。奶奶天天熬“滑魚”湯給我喝,哪怕我那麼小,只能喝一點點。我日後對“滑魚”有着濃濃情意就來自奶奶,那是她老人家的愛啊。這份愛,註定了“滑魚”與我今生有着不解的情緣。

奶奶在我們家住下來了,這一住就住了幾十年。她捨不得我,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我一天天長大。等我懂事後,奶奶就成了我避風的港灣。用奶奶的話說,沒有人可以大聲對我說一句話,我是她的。母親只能說奶奶把我寵壞了。我最感興趣的是每到過年,看奶奶製作“滑魚”。奶奶說,按照孝感老家的習俗,每年“臘八節”前後,勤快的孝感人就開始了最拿手的“臘貨”製作。比如臘魚、臘肉、臘雞、臘鴨,還有打豆腐、燙豆絲、打餈粑。熱熱鬧鬧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到那時,這些精心製作的年貨,就會用來款待親人和遠方的客人。奶奶告訴我,“滑魚”是孝感最出名的特色,只有孝感纔會有。

每年奶奶製作“滑魚”,我都會前前後後跟着。那過程是非常吸引我的,首先,奶奶買回幾條肥鱅魚,殺魚把內臟去掉洗乾淨,把魚頭、魚肉和魚骨仔細分開。接着用非常鋒利的菜刀刮取魚脊兩邊最嫩的魚肉。只有刀夠鋒利,纔可以颳得出顆粒狀的魚肉,而且還會細嫩軟滑。然後用生粉和魚肉按2:1的比例摻和在一起,加上鹽。放在一個大盆中,按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一直到生粉和魚肉充分融合在一起。還要加上幾個雞蛋,這樣,可以使味道鮮美——還可以防止炸好的“滑魚”粘連。最後是將放在一邊的魚頭、魚骨和魚尾剁成小塊,加到大盆裏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完畢,重要的時刻到了。奶奶在大鍋裏倒上香噴噴的花生油,等燒熱後,奶奶用一把長長的勺子,一勺接一勺地把大盆裏的魚糊放到鍋裏。等它炸成金黃色,就撈起來放到一邊。等瀝乾了油,冷卻後,再用棉線穿成一串串,掛到乾燥通風處!奶奶所有的動作做得那麼自然,如行雲流水,不急不緩,淡定而從容,我在一邊看得入了迷。當然,每年到這時,隔壁的小夥伴們最喜歡和我在一起,因爲奶奶會每個小朋友送上幾串。看着他們歡呼地提着“滑魚”回家,奶奶會開心地說:“好吃再來拿撒。”而我早就期盼着晚飯的時刻到來。奶奶烹調的“滑魚”是最美味的。先燒熱油,放蔥和姜熗鍋。然後放清水和“滑魚”一起熬,再加上幾根嫩生生的大蒜和香菜。一鍋濃香四溢、味道鮮美,魚肉嫩滑的“滑魚”做好了。一上桌,我會先勺一碗給奶奶,然後是母親,再到父親,最後是我的,趁着熱,我喝得和吃得脣齒留香。母親是斯文地輕啜一口,笑着說:“慢點吃,奶奶做了好多呢,還有臘肉,臘魚和臘雞,這年啊,是你奶奶的年,是我們有口福的年。”母親話音剛落,一屋子的笑聲瀰漫開來,溫馨暖人。

吃了晚飯,就是聽奶奶講故事了。這故事年年講,但我總聽不厭。奶奶說,孝感是中國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是中國孝文化之鄉。它出名是因爲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的傳說。相傳董永早年喪母,後因天災帶着父親從山東輾轉來到丹陽(現在的孝感)。董永當傭人善養父親。沒過多久,他父親就生病不思飲食。孝順的董永急在心裏,他下河捕得幾條魚,想做成魚茸讓父親增加營養。他將魚肉剁細,加上鹽、小豆粉拌成糊。再把魚頭、魚皮、魚骨一起剁成塊拌在起。然後炸成鬆泡的半成品,加入清水一起熬。吃的時候加上青菜佐料。這樣,這道魚菜鮮香味美,爽滑可口,董永的父親吃得很開胃。這事在民間盛傳開來,流傳到現在,這道菜已經成爲孝感別具特色的“孝感滑魚”。

母親說得對,這年,是我們家有口福的年。每到年關,奶奶會精神百倍地準備着做臘貨,每次看着奶奶樂此不疲地忙碌着,我都跟在身邊。奶奶不讓我幫手,父親和母親也只能幫着殺雞和殺鴨。奶奶做臘貨,從不假手於人,我知道,奶奶相信只有她能做到最好,能讓我們家吃上最好,最美味的家鄉特產。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家每隔一年回孝感老家一次。家裏的叔伯兄弟,每次都會盛情款待,回來的時候,車子都放滿了親人送的年貨。如果哪年不回孝感老家過年,奶奶必定會親自動手做“臘貨”。

而歲月是一把殺豬刀,一刀刀割走了奶奶的健壯。五年前,奶奶大病一場,好容易恢復了健康,就到了年底。奶奶嚷着要做“臘貨”,父親怎麼也不同意,說現在什麼都有賣了,不需要這麼辛苦了。現在吃什麼會沒有,奶奶不高興了,直嚷着父親不孝順。這讓父親哭笑不得,最後是母親一語點醒了父親。奶奶老了,但一直惦念的是爲兒子和家人做點什麼。如果不讓奶奶做,她會認爲我們不再需要她了,那麼奶奶就會難過的,那就得不償失了。母親說,不要以爲不給老人增添一點負擔,不讓老人爲我們操心一點,費點心思是對她好。那樣老人會以爲我們不再重視她,不需要她了。於是,我的奶奶又開始忙碌了,是開心地忙碌着。父親和母親就在一邊,隨時準備幫忙。我們的年,是名副其實的奶奶的年,這麼說一點不爲過。有奶奶的日子裏,是最溫馨美好的。

可美好的日子到去年就停止了,我親愛的奶奶在春天離我們而去,那天細雨綿綿。我握着奶奶逐漸冰冷的手,淚水止不住地狂流。我親愛的奶奶,我一生中最親愛的親人之一。陪着我走過了人生最重要的華年。見證了我初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成長。奶奶是我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奶奶的離去讓我痛徹心扉,奶奶,你是我永遠最親的親人……

夜深了,遠處傳來炮聲陣陣,不絕於耳。使原本清冷孤寂的夜晚熱鬧起來。而我對奶奶的思念更濃了。奶奶慈祥的笑容,奶奶在廚房快樂忙碌的身影,還有那一碗絕美鮮香,有了歲月的味道的濃情“滑魚”湯。奶奶,沒有了你的日子,我要如何讓自己融入這過年的氣氛中去呢?淚,又一次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