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我不是壞孩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隨筆-我不是壞孩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隨筆-我不是壞孩子

“老師,景奕打我”、“老師,景奕搶我玩具”,在幼兒園裏,我的耳朵裏時常能聽到這些聲音。早晨接待家長,也會聽到這樣的情況,要求自己的孩子離景奕遠一點。這樣的行爲一次又一次,於是景奕就被家長和孩子們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成爲“壞”孩子,我想與老師也有很大的責任,如何解決景奕爭搶玩具、打架的行爲,值得我去思考。

與家長的溝通

景奕在幼兒園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我第一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

與景奕的奶奶進行溝通:“景奕,最近已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現在每天都很樂意上幼兒,表現的很活潑,上課也能很積極回答老師問題,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他也試圖想與小朋友一起玩,這種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會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係,會和小朋友發生爭搶,打鬧的情況。”

景奕奶奶的反饋:“我們知道孩子太好動,隨他媽,他爸爸聰明好學,這孩子不愛學習,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愛招惹人家,可能就會發生小矛盾。我們當爺爺奶奶的管他也不聽,媽媽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沒辦法。”

從與景奕奶奶的交談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能感覺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當,總給予毫無節制的滿足,不經意間就會對孩子的錯誤過分縱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們認爲母愛缺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將他視爲寶貝,格外疼愛,事事依着孩子,總讓孩子處於說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

和爺爺奶奶交流之後,我覺得應儘量讓孩子的爸爸參與到孩子的管教中,讓孩子儘可能少的接受爺爺奶奶的溺愛。在與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們達成一致: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慎重對待,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儘量減少一些爺爺奶奶帶來的影響。

老師尋找相應對策

景奕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老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對景奕這樣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我也在尋求解決的辦法。

“爭搶玩具、打架行爲”在很多幼兒身上都存在,解決景奕的問題,首先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周圍的小朋友都不爭不搶,友好的與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會受到薰陶,減少自己的行爲。

我上網查閱了一個《同伴交往》的兒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領着小朋友們一起說,爲他們玩玩具不爭搶,做一個心理鋪墊。---“玩玩具,不爭搶;講禮貌,懂謙遜;好東西,一起玩;齊分享,受表揚。”孩子們跟着老師一起說兒歌,說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爭搶,齊分享”的道理。

我還設計了一堂課《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記錄下幼兒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爲,讓幼兒一起來探討,並找幼兒上來演示正確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們知道如何去玩,才能儘量的減少矛盾的發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對幼兒爭搶玩具等行爲進行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會因爲爭搶玩具而發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特例。我發現:“搶”玩具的背後,一方面是爲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師的疏忽:孩子們的'玩具不夠玩,才造成的“搶”。一方面是爲了幫老師收拾玩具,而去“搶”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樣熱心腸的人,他總想幫老師幹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給他,他就用搶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師的過錯:沒能讓幼兒自己用語言去解決問題,如果交給孩子說“我們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還有的情況就是,孩子的貪心,他真的很想拿別人的玩具。在觀察中發現:景奕有時也會去拿別人的玩具,他拿之前會看看老師(他心裏也知道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我就給他一個不許的眼神,他立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說老師的細心觀察、指導,能減少很多矛盾的發生。

景奕的改變

當我知道景奕的情況後,我對景奕更加留心。雖然他是我們班的“問題”孩子,但我一直把他與其他孩子一樣看待。一有時間就和他說說話,多給他一些關愛,讓他感受母親般的溫暖。在每一次的交談中,我都與他說一些同伴交往應注意的事情。告訴他“等待一下吧!我們一起玩吧!我們來交換玩吧!”等與小朋友交往應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我發現:他能把這些話運用到他與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爲。他還知道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遇到小朋友爭搶玩具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分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景奕這個“壞”孩子的轉變,讓我看到了“傳道”的成就,心裏很是高興,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我的“傳道”中,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