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 小暑宜茶

中國的節氣設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熱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將冷與熱的溫度,如同官階一樣分出等級來。但是,這只是在一冷一熱的兩極中,纔有的細緻劃分。在春秋兩季中,是沒有這樣的劃分的。

經典散文 小暑宜茶

其實,對於一般人來講,小暑節氣的到來,就是說天熱了。

但在農村老一輩人看來,小暑大暑的劃分,是和種莊稼相關的。對於農民,小暑是不怕熱的。因爲有農諺說: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在老天爺那裏,炎熱會有起有伏,但總會讓溫度大致平衡均等,所謂揹着抱着一般沉,小暑熱夠了,熱透了,大暑就會涼快些,否則,三伏天更難熬。再熱的天,農民總要下田幹活的,冷熱是切膚的,關乎出汗和莊稼。

對於城裏人而言,有了閒錢和逸緻,如今講究旅遊。但是,小暑不是旅遊的好時候。這時候,天氣猛地熱了起來,不宜出門,而宜於坐在家中,獨自一人,或邀請幾位親朋好友,來喝茶聊天,家長裏短,天馬行空。崑曲《牡丹亭》裏唱的:有風有雅,宜室宜家。

關於小暑飲茶,宋詩裏有這樣很出名的一聯: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宋朝時,講究分茶,放翁也有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那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風俗,品的是恬靜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雜亂中如同牛嘴裏咀嚼得皺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詩中提示,在如此炎熱的小暑節氣裏,一碗茶分成幾份,纔能有春天涼爽溫馨的感覺。

不過,詩裏說的茶,居然是論碗來盛的。這多少讓人有些吃驚。也許,宋朝時說的碗,和我們現在用的碗不同。不過,提及碗來,總會想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這是在《水滸傳》裏纔會有的粗獷鏡頭。小暑的節氣裏,宜茶卻不宜大碗飲茶。自然,也不必纖秀得如功夫茶一般,非得用泥壺小盅淺斟低飲;或講究得如英國的下午茶一樣,非要有點心來紅袖添香。但是,小暑飲茶,畢竟不是大暑喝綠豆湯解暑一般,或者像是喝冰鎮啤酒一樣,抱着大碗咕咚咚豪飲。小暑飲茶,不是真的`爲了解暑,而是尋求一份平靜的心境。

所以,越是天熱,越是要飲熱茶。當然,茶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我是飲綠茶的,覺得綠茶最宜小暑。泡在杯子裏綠如春色的綠茶,在室外噴火的天氣裏,才越發對比得鮮明,襯托出小暑這個節氣,是那樣的別致有趣。彷彿它有一副火熱的面容,又有一顆平靜的心,動靜自如,冷暖相知,能夠讓躁變靜,讓熱降溫,讓跌宕起伏變平易。

如果說,大雪的節氣裏,最宜於飲酒,尤其是飲那種燙過的老酒。白雪紅爐,一尊綠酒,是那個節氣裏最奔放的插圖。那麼,小暑的節氣裏,最宜於品茶,白日紅霞,一杯綠茶,是這個節氣裏最溫情的封面。

當然,如果這時候再能夠有點兒音樂,就更加完美了。唐詩裏說: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那裏所說的徽音商管,是中國傳統的絲竹古樂了。倒也不必那麼古,只要是恬靜一些的輕音樂就好。就像五花草地上,宜牧牛羊;水平如鏡的湖泊中,宜蕩輕舟;小暑,宜茶,宜音樂。小暑,便既屬於節氣,也屬於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