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

《追風箏的人》這個小說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書中的很多故事情節和作者跟兄弟在阿富汗的生活很相似,再次印證了,小說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爲你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希望對您有用。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1

《追風箏的人》小說主人公阿米爾生於1963年的阿富汗。先說說阿富汗。阿富汗地處東西方交界點。兩千多年前我們大漢的張騫同志沿絲綢之路到月氏之國,月氏即今天的阿富汗。後來,波斯人來過,匈奴人來過,突厥人來過,阿拉伯人來過.....在這片土地上走馬燈的上演許多刀光劍影,直到今日。

在1930-1978年之間的阿富汗還算是一個安穩祥和的國家。前國王查爾希爲他的阿富汗人民創造了一個穩定有經濟發展活力的國度。阿米爾所在城市喀布爾的大街就遍佈翠綠棕樹,人們習慣週末看足球。阿米爾的父親是當地大商人,有着全喀布爾據說最美的別墅。

阿富汗在當地普什圖語中意爲普什圖人的國度。小說中的阿米爾是普什圖人,他的僕人兼親密玩伴哈桑是哈扎拉人。他們都信奉伊斯蘭教,只不過也有遜尼派什葉派之分。所以在這片土地上一直存在着深深地階層鬥陣,種族鬥爭,宗教鬥陣.....

這裏不缺苦難,也就不缺故事

動盪始於1973,蘇聯對阿富汗先後發動三次政變,並於1979年入侵阿富汗。小說主角阿米爾也因此和他的父親遠離故土,偷渡到了美國重新生活打拼。歲月荏苒,他在那裏安居、結婚、父親病故、事業穩定.....直到有一天,一個遙遠的電話重新把他帶回心靈遺憾的國度,回去贖罪。

故事主線不多說。有人說這是一部關於救贖的故事,關於友誼和兄弟的故事,關於阿富汗苦難歷史的故事.....能讓人讀出這麼多不同的意義,說明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而之所以不錯,是因爲他真實刻畫了人性的成長和變化。

凡是有真實和深刻的人性刻畫的作品都是值得讓人花時間回味的。人性是人類的本真,每個人的嫉妒、憐憫、懦弱、勇敢、忠誠、欺騙、傲慢、正直、貪婪、慈悲.....所形成的性格結果帶來的一言一行,背後都有他成長中的家庭鄰里、宗教種族、風土人情、文化教育等因子。所以好的小說既讓我們看到宏觀大時代下隱藏的人性本質,然後又能看到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個體的蟻言蟻行,又是怎樣對這個大時代煽動了蝴蝶的翅膀。

《追風箏的人》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部生動的人性教育書。

一,教人怎麼從懦弱到勇敢。阿米爾小時是個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這也許遺傳自他母親基因有關。所以在風箏節那天哈賽被欺負時不敢挺身而出。後來與父親逃亡時,面對俄羅斯士兵無理要求父親不畏死亡挺身而出;被反社會分子阿塞夫欺負時,哈賽的挺身而出,儘管哈賽也很害怕.....被惡勢力欺負畏懼是對的,這是人的本能。但同時更需要尊嚴,這是反抗勇氣的來源。所以最後他爲了救出哈賽兒子,能夠鼓起勇氣與反社會分子阿塞夫對決。這相信就是人性在教育下的成長。

二:教人怎麼寬恕。從小,父親教育阿米爾,人類罪行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殺人是盜竊,奪了別人性命;偷晴是盜竊,奪了別人妻子;說謊是盜竊,偷了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這是父親一生的體悟,也跟家族經歷有關。父親的父親就因盜竊而死。如此,人類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盜竊罪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父親沒有直接告訴答案。哈賽教會了他。讀後感當他陷害哈賽偷他的金錶和錢財時,哈賽毫不辯解,最後一次爲他背了鍋。然後與他的父親阿里兩人堅決離開了他們侍奉一輩子的主家。他們的寬恕從此讓阿米爾陷入一輩子的良心不安中。得來的結果是,在阿米爾準備向索拉雅求婚,被告知索拉雅因年輕時叛逆離家,現在不是處女。阿米爾的選擇是原諒寬恕,還是與索拉雅結了婚。而得到的是妻子的感激與日後家庭的忠誠。這也是最好的人性的成長和教育。

阿米爾的變化還有很多。儘管小說只是小說,但是幾十萬的字裏行間不僅看到的是阿富汗在大時代下變遷,也充分寫盡了一個人乃至一羣人如何受環境的影響不斷變化,顯示出人生百態的奇妙。

我最能暢想的是,那個比阿米爾還聰明還有靈性的僕人兄弟哈賽,他如果也去接受了高等教育,那麼他的思想是否還會如此奴化?他對這個世界進程的影響是否會更大?

小說首尾的文字很有古典式手法。不厭其煩的詳細描述了周邊環境,蘸着番茄醬的饢餅,衛生間馬賽克的豪華瓷磚,赫拉特的攤子,桑葚幹,胡桃味.....阿富汗的生活世界娓娓展開。而最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國那平緩的如綢緞的草坪上,阿米爾和侄子一起放風箏。周圍歡聲笑語,教堂的穹頂靜靜矗立,安寧祥和。

那一刻,我想到的'是美國的強大。

因爲吸引了世界上那麼多勤奮的聰明的有故事的人到來。而這些人聚集後他們的人生又不斷影響着其他的人。儘管有衝突有罪行,但是無法阻擋人性質量的改善。

自由和包容恐怕是最可怕的武器。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2

《追風箏的人》這個小說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書中的很多故事情節和作者跟兄弟在阿富汗的生活很相似,再次印證了,小說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這個小說圍繞這風箏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一個富人和一個僕人之間的故事,也講述了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阿米爾是本書中的我,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父親和他的僕人阿里一直都是很好的夥伴,“爲你,千千萬萬遍”是阿里對父親的忠誠詮釋。這樣的忠誠也傳承到阿米爾和阿里的兒子哈桑身上。

哈桑從一開始就爲這個承諾行動着,雖然跟阿米爾一起成長,但是哈桑一直都在守護着阿米爾,願意爲他做任何的事情。爲阿米爾承擔責罵,在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可惜那時我們都還年少,阿米爾並沒有珍惜哈桑的這份感情,在哈桑受到欺負的時候,他沒有去幫助哈桑,反而是選擇了逃離。

哈桑一直爲父親打理生活的一切,各種摩擦,戰爭的洗禮,並且哈桑也一直受到父親的寵愛,阿米爾內心也是充滿了妒忌,還有一次風箏比賽發生的悲慘事情,阿米爾也是滿滿自責和痛苦,所以他用計逼走了哈桑,雖然哈桑知道真相,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說還是選擇了離開。

後來因爲戰亂,阿米爾和父親逃往美國,開始了另一番生活。可是哈桑卻爲了照管主人的房子,被塔利班打死了。雖然過去的時光已經消散,但是成年後的阿米爾在內心深處一直都有個忘不了的傷疤。

爲了贖罪,阿米爾踏上了故鄉的土地,並且知道了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和妻子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們的孩子索拉博還在飽受戰火,飢餓,死亡的威脅,阿米爾開始承擔自己的使命,積極營救自己的侄子,在阿米爾的努力下索拉博離開了充滿硝煙戰火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通過阿米爾的細心呵護,索拉博慢慢接納了他,並且在跟索拉博的相處中,阿米爾的心靈也獲得了救贖。

文中的風箏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意義,童年時期的風箏,代表了渴望自由,父親的關愛。少年時期的風箏,代表了自私,背叛。成年時期的風箏,代表了心靈的救贖。

這部小說給我的感受也是很多的,那溫暖,細膩的描述也可以讓人想到很多很多。

第一,“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個是書中哈桑對阿米爾忠誠的詮釋,爲了阿米爾,他願意無怨無悔地做任何事情。讓人感動又心疼。這個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爲了孩子願意做任何事情,可是隨着我們的成長,父母的年老,我們越來越忽視了父母的愛,覺得他們煩,讀後感[]嘮叨。可是這個社會發展太快,他們也只能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來愛我們。所以請大家以後一定要耐心對待我們的父母,因爲他們也需要我們的愛。

第二,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很多人都說這個世界不公平,爲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有人也會說,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是24小時。其實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公平,看你的參照物是什麼。窮人和富人的對比,最重要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富人會想着怎麼去創造一個系統賺錢,而窮人只是想着找個穩定的工作維持生活。我們要做的是先開放我們的思維,去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第三,感恩我們生活在中國!那些戰亂的地區,充滿了爆炸,飢餓,死亡種種威脅,更不要說學習,生活什麼了,能先活下來就不錯了,想想就恐怖。感恩我們在一個幸福安定的國度,可以健康快樂地生活着,並且隨着經濟的發展,中國也在世界上越來越活躍。最近很火的“一帶一路”就充分展示了中國的風範,所以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切,踏實安定地過好每一天!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優秀作文3

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這是一本來自阿富汗人阿米爾的人物傳記。小說的主人公阿米爾,不像《簡愛》中的簡那樣執着的追求自由與愛情,不像《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大衛那樣正直、勇敢和善良,從始至終,阿米爾始終都是一個內心善良與懦弱並存的矛盾的人。因爲懦弱,在那次風箏比賽後,阿米爾眼睜睜看着哈桑被幾個男孩子欺凌,選擇了逃避;因爲懦弱,阿米爾無法獨自承受真相的痛苦和不安,而選擇了趕走哈桑,背叛了他。成年後,阿米爾本以爲那段歲月永遠埋葬在阿富汗的戰火中,卻被拉辛汗的一通電話,揭開了往昔那段塵封已久,被人遺忘的祕密,從此他踏上了一條贖罪的道路。

真相是殘酷的。阿米爾的父親是一個威嚴、德高望重的人,但是他曾經與僕人阿里的妻子有過一段私情,還生了一個私生子,而這個孩子就是哈桑。阿米爾因爲內心的嫉妒和痛苦趕走了“願意爲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此時此刻,他在意識到,自己與父親的相似之處越來越多,超乎原先的想象。父親和他都背叛了願意爲他們付出生命的人,也正因爲如此,阿米爾的救贖之路,似乎又多了一個理由,那就是爲了他的父親。

阿米爾是一個壞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試想一下,一個小男孩,見到那樣骯髒暴力的場面,難免恐懼,他的自責、不安和痛苦,恰恰是因爲他內心深處擁有真善美的品格。阿米爾的父親真的罪不可恕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一個了不起的人,因爲他選擇了正視錯誤,讀後感並且因爲內心的深切自責帶來了後來的善行,那是真正的善行,他是設了街頭上的窮人,建立孤兒院等善行,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獲救了。

拉辛汗對阿米爾說的那段話,道出了一位老人回首往事時,對那對父子以往生活的心痛和惋惜。“你的父親是一個被拉扯成兩半的男人,親愛的阿米爾,被你和哈桑。他愛你們兩個,但他不能公開表露對哈桑的愛爲盡人父之責,所以他將怨氣發泄在你的身上,但你恰好相反,阿米爾,你是社會承認的一半,他所繼承的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犯罪免受重型的特權,統統都會再轉贈到你的身上。當他看到你,他看到了自己還有他的疚恨等等,但有朝一日”你會明白,你的父親對你嚴厲,也是對自己的嚴厲,你的父親跟你一樣,也是一個痛苦的人。”

那隻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和誠實。或許對與主人公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在他的人格中,成爲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一健全的人,成爲一個對自己期許的人。

過錯代表過去,只有正視與救贖纔會迎接未來。不論一個人身上缺乏怎樣的品質,擁有哪些無法抹去的痕跡,那麼請平和自己心態,踏實的走上那條救贖之路,埋葬過去,創造未來。

再與大家重溫那句經典的話,當罪惡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