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1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爲英語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首先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1、學會猜測詞義

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首先是詞彙,而完全沒有生詞的閱讀是不現實的,也不是挑戰性的閱讀。要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出現不認識的單詞是正常的,要學會根據上下文以及語境來猜測生詞的意思。例如:airport這個詞就可以根據上下文猜測出是“飛機場”的意思。

2、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儘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羣,目光要儘可能少地停頓,要從整體把握句子的含義。國小階段的閱讀文章篇幅較小句子較爲簡單,基本上不存在斷句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要從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會因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而得以糾正、規範,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會因有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能而得到不斷提高。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2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給學生一些時間預習

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文章內容有大概的瞭解,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課前預習作爲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新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堅持預習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吸引學生,導入課堂教學。

在教學整篇文章前,我習慣把整篇文章濃縮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點的詞組、句子,溶入其中,通過現有的教學工具,如掛圖、幻燈等媒體,展現出文章的基本故事形象。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把整個故事梗概及重點的語言點呈現出來,並作適當的板書,把握課文重點,爲下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三、讓學生既聽又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二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覈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四、進行問題的設疑。

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後難;②先理解後拓展;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瞭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五、讓學生複述課文。

複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複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爲自己的語言。會說纔會寫,堅持複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複述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視圖複述法、列表複述法、問題連結複述法、課文概要複述法、縮擴複述法、變更復述法等,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不斷交換複述方式;多種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增強課堂教學興趣。

六、解決疑難。

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精講精練,點撥到位,啓發學生思維,節省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七、採用檢查和測試。

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儘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

總而言之,有反思纔有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夠反思我們的教學方法這是大有裨益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3

閱讀課在九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而本學期我教授九年級英語教學,九年級的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章詞彙量大,句型多樣,時態語態變化多端,對於九年級1班的學生來講非常難,因爲他們基礎不好,他們詞彙量小,閱讀面比較小。如何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成爲學生提過閱讀能力,提升閱讀質量的手段之一,顯得尤爲重要。

針對本版教材的特點,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有效的教學手法和活動,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

一、 提前叫學生預習課文,利用早讀的時間“消化”新的單詞,掃除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障礙。

二、 課前熱身活動再次呈現新單詞的意義和用法,使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三、 處理文章的時候,根據其本身的難易程度考慮是通篇把握文章還是分段理解,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的時候適當設置一些問題和表格,要求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問題的設計可從易到難,要兼顧後進生的能力,增加課堂參與面。

四要求學生每天利用空閒時間讀一到兩篇閱讀文章,把生詞積累在一個小本子上面,經常翻閱,不斷增加詞彙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有效主導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的理解是保證,學生運用能力是關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昇華。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儘管如此,這種課依然是很值得深鑽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4

閱讀教學傳統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課文作爲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重在老師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如何藉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這是一個需要師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的閱讀和討論交流相互交叉進行,從而使閱讀課既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又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接受的信息轉變成交際實踐的內容。通過使用交際化的手法進行閱讀教學,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組成,這四要素所組成的六對關係只有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教師的意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並樂於說。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啓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啓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慾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複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麼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演示什麼,學生就看什麼。這樣的學習有什麼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可以給學生布置問題回去思考。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身。

2.鼓勵學生踊躍參與

學生踊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爲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爲此,要做到:

(1)要營造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爲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於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於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裏,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每週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後閱讀,並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爲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材需要利用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融德育教育於教學中,這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這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正確地認識英語閱讀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5

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爲解決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通過閱讀課,教會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語言的運用與交際能力纔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國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以學生爲主,提高學生興趣

閱讀課上任然要堅持以學生爲主,教師只是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因此教師的指令要明確。要提高學生在閱讀課上的興趣,例如可以英語英文歌曲,對歌曲的改變,在歌曲中呈現本節閱讀課的主體,或是重難點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更有利於學生掌握。

二、 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採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裏,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例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清思路,從而能從整體上把握整篇文章,而不是停留與單個字詞或是句子。

二、有效的閱讀提問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遊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因此我們要設計問題誘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因此,提問設計要有階梯,層層梯度。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儘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爲易,化繁爲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提問設計應有“度”。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6

教育改革的開展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參與型”課堂教學,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要求積極構建“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任務要求,讓互動的英語課堂鮮活起來。其中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很大比重。因此,在課堂上如何滲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綜合聽、說、讀、寫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英語教師努力追求的方向。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平常的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做法,與大家交流。

一、 必須搞清閱讀的根本目的。

英語是用來交流的工具,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概莫能外。這就決定了:閱讀行爲其根本目的是從閱讀中獲取信息。但閱讀過程應該可以做到:既獲取了信息或學得了知識,又能從中享受到樂趣。“樂於閱讀”即悅讀,也即我們常說的——變“要我讀”爲“我要讀”。在課堂上我常說的一句話是:Boys and girls, enjoy your reading, please.否則讀書就太辛苦了。很顯然,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have fun and enjoy themselves.

二、必須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工作,即 prepare for reading.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爲此,教師往往要花費數倍於一堂課的時間,來準備各種材料。當然,教師也可以發動同學們一起來做這個工作,效果會更好。比如:我在講Famous persons 這一課時,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蒐集了古今中外諸多名人的資料,從 Mozart 到 郎朗,從Shirley Temple 到梅蘭芳,包括各種圖片、卡片,甚至還有音頻、視頻材料。這樣做的好處是:做閱讀訓練時,材料不抽象,不那麼淡薄,更容易激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實際上,前面幾課時的教學已爲閱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了。

三、必須實行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即語篇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切忌再把應試教育下的老一套辦法給搬出來:爲了講解所謂的語言點、重點、難點和考點,老師帶着學生把整篇文章分割的支離破碎,掰開了,揉碎了,再餵給孩子們,全然不顧文章的整體性與和諧美。試問:這樣的課堂怎麼能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怎麼能不讓人昏昏欲睡呢?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改進閱讀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任務型閱讀教學,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通過閱讀回答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閱讀有不同層次的問題。閱讀過程有讀標題---粗讀文章---細讀---研讀幾個環節。

第一步,讓學生讀標題。通過讀標題回答簡單的問題。我會告訴他們,Please read the title ,then tell me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 .大多數學生只要閱讀了就會回答。通過閱讀標題及回答問題,學生就抓住了文章主題。

第二步,讓學生粗讀文章。採用快速默讀法。通過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在閱讀之後,讓學生回答預先設置的幾個問題,例如 WhoWhenWhere等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文章,通過閱讀自己分析思考找答案比學生被動聽講效果好得多。

第三步,讓學生細讀文章。在整體感知文章抓大意的基礎上,通過細讀文章,讓學生注意文章中的細節。我會提醒學生,“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 This time you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details in the passage .”設置一些細節問題,讓學生通過細讀從文章中找答案。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只要仔細閱讀,就能回答閱讀問題。

第四步,研讀。在前面粗讀和細讀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理解文章意思。讓學生推敲文章中的重點內容,抓關鍵詞句。在此基礎上回答設定的閱讀問題。在這個閱讀過程中,學生有可能碰到不理解的關鍵詞句,我會提醒學生,“Read the contextandyouwillunderstandthewordsentence .”學生通過研讀,自己分析推敲就能回答稍有難度的問題。學生會體驗到“跳一跳,就會摘到蘋果”的成功感,他們就會明白,原來難題並不難,只要努力就會攻克。

四、 語法分析必須服務於閱讀教學這個中心。

當然,重要的語法點需要講,但不可大講特講,它必須是爲理解全文服務的。比如我在講“Not only do I feel good about helping other people, but I get 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I love to do.” 這一長句時,我就分析了句子成分(這是一個倒裝句)以及not also 在句中的不同用法。這樣學生理解文章時,就不會一頭霧水了,其目的還是讓學生享受閱讀抑或是讀懂的樂趣。

五、做好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的延伸,不失時機地進行人文教育。

學生們完成了課本上的閱讀任務後,教師應提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如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articl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se persons?學生們積極思考,踊躍回答,得出了以下答案: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 甚至還有Nobody can succeed easily without hard-working.這樣給我驚喜的句子。一切都水到渠成。另外,我還補充一些相關的或難度相當的材料供大家閱讀,以期開闊視野,提升能力。比如: 讓大家讀完 George Washington 的 Cherry tree 的故事後,讓大家總結一下學到了什麼,絕大部分同學都提到be honest 這一主題。同學們不僅學會了honest 這樣的生詞,還認識到了做人必須要真誠的人生哲理,教師又何樂而不爲呢。

總之,在今後的閱讀課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把創新觀念運用於教學中,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7

聽完楊曉鈺教授的閱讀課案例分析與設計,我對自己過去幾年閱讀課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想法甚多。甚至對自己過去幾年的課堂閱讀課教學持懷疑態度。我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了嗎?

首先,把閱讀課教學變成完全的閱讀課。

英語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主要重地,缺乏這四種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就不是成功的課堂。“閱讀最終是爲寫作服務的”(Reading is for writing),這句話讓我感觸很多。我的閱讀課多數時候只有學生閱讀,沒有學生寫的訓練,有時甚至沒有說的訓練。今後在設計閱讀課時,必須從greeting, lead-in, new words introductio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到post-reading的各個環節中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課堂導入爲詞彙教學做準備,詞彙教學爲閱讀做準備,閱讀教學爲寫作做準備。環環相扣才能讓閱讀課達到最終目標—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其次,閱讀課中詞彙教學形式單一。

詞彙教學通常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和做筆記的模式。結果就是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抄得辛苦,課後花很多時間去記憶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詞彙學習延伸太多,給學生帶來巨大災難。特別是對於剛進入高中的初始階段的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些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也是付出慘痛代價的,因爲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

第三,閱讀課教學往往更注重學生對課文structure的理解和構建。

這種教學設計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快速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上有相對優勢,卻在細節理解和判斷推理上常犯錯誤。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基礎上,應增加學生對細節的理解和訓練。力求讓學生既能完整地理解課文,也能就細節知識進行挖掘和推理。只有達到總體和細節的完全統一,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效果。

最後,把閱讀課教學跟學生具體實際相結合是課堂教學的最有用最實效的模式,離開了學生實際的一切教學設計和教學踐行都是徒勞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8

在進行課文導入時,也就是學生的“熱身”活動,籃球運動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課堂一開始就處於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又如利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概括各種球類運動名詞,讓學生思維活躍,競爭激烈,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熱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真正發揮了熱身的作用,爲順利開展後續的活動做好準備。

在閱讀環節,由於大多數學生對籃球瞭解較多,所以在“讀前”部分給學生展示了一段介紹籃球的影像資料,生動的講解不僅給予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而且引發了學生對籃球的嚮往和閱讀文章的興趣,於是就自然過渡到了對文章的進一步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接着在“閱讀”部分,依次採用了“略讀”,“跳讀”到“細節閱讀”三個基本步驟,以達到訓練學生閱讀技能的目的。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略讀”部分,因爲在學生快速閱讀過程中,同時播放了錄音,讓學生邊聽邊讀,目的是爲了培養其快速閱讀的`能力的同時,增加聽力的訓練。但是這樣做究竟效果如何,什麼樣的情況更適合用這樣的方式都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最後利用關鍵信息,試着讓學生複述了課文,然而由於之前的時間分配上有所欠缺,因此這一環節完成地太過匆忙,沒能給予學生充分的鍛鍊機會和展示空間。

通過總結這節閱讀,我體會到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應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認真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發揮熱身的功能。

2. 教學中應不僅注重閱讀內容,更應注重閱讀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如何瞭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另外對於“以讀促寫”的方式也值得在今後教學中探索與運用。

3. 學生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活躍的思維,因此教師應當儘可能爲其提供鍛鍊和展示的機會。這一點上,這節課我做得還不夠好。

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我應更好地把握每個環節的時間,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同時還應該不斷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另外,在聽與讀相結合的方法上,做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9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閱讀是獲得人類知識經驗的主要來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交給學生一把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增加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能讀懂簡單的文章並掌握一些閱讀技巧與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閱讀教學作爲英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上好閱讀課也是我們英語老師關心的共同話題,我們也一直在這個方面不停地探索、努力。我們在每節課都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給他們鍛鍊的機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爲英語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而不僅是"teachstudents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theyarelearningenglishnotfromteachersbutwithteachers.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首先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1.學會猜測詞義

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首先是詞彙,而完全沒有生詞的閱讀是不現實的,也不是挑戰性的閱讀。要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出現不認識的單詞是正常的,要學會根據上下文以及語境來猜測生詞的意思。例如:在module10unit1中,airport這個詞就可以根據上下文猜測出是“飛機場”的意思。生詞問題解決了,就爲以後的閱讀鋪平了道路,但還存在一個閱讀習慣和技巧問題。造成閱讀速度慢的另一原因就是逐詞閱讀。

2.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很多學生閱讀時總是逐詞地讀,且常伴有一些習慣動作:用手指、擺頭等,這些都是速讀的障礙。整體閱讀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儘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羣,目光要儘可能少地停頓,要從整體把握句子的含義。國小階段的閱讀文章篇幅較小句子較爲簡單,基本上不存在斷句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要從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3.用英語思維

養成整體閱讀的關鍵在於它既不是默讀(心讀)而不是朗讀,是通過目光在英語與大腦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即英語思維。這是一個簡捷快速的過程,閱讀時要把母語拋在腦後,指導學生逐步確立英語思維的習慣,而非母語英語之間的翻譯轉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訓練之後,要在閱讀課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語感。

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指導,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會因教師的細心引導和激勵性的評價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會因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而得以糾正、規範,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會因有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能而得到不斷提高。由此可見,通過重視學生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他們的良好英語閱讀習慣,就能提高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而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日常閱讀教學中仍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和激勵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並一步一步向成功的英語閱讀教學邁進。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篇10

第一部分是關於故事的情節,即到底是誰愚弄了誰。

第二部分是電是怎麼來的,電到底是什麼。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閱讀計較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本課是通過三次閱讀來層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的。

在讀之前,先給學生看看相關的短片,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且配合Brainstorm 和A1 的內容,作爲一個warming-up exercise 來引入文章。在觀看短片後,讓學生猜猜課文是關於什麼的,然後提出問題”What is electricity “引出相關的主題內容“ a kind of energy” 學生通過第一次閱讀,完成T or F questions 和課本A3 的練習,基本解決了故事的情節方面的問題。

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課文的第二部分中,即電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到我們家,和電帶給我們什麼東西。第二次閱讀主要是完成和電相關的選擇題目及課本A2練習。

第三次閱讀就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PPT 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拓展電及其媒介的關係。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兩個重點的動詞性詞組“be connected to 和flow through”.最後讓學生複述電是怎樣來的並且電的作用。

本次的教學中,引入部分設計的問題比較大。導致學生有些無所適從。本想讓學生答出”Electricity is a kind of energy” .但是學生卻回答的比較不盡人意。應該嘗試改爲選擇題的形式,這樣學生相對比較容易接受。而且前面引入鋪墊的時間要壓縮,留多些時間在第三次閱讀,讓學生更加有機會展示自己。

第一次閱讀的T or F questions 可以減少題量,因爲重點不是在解決故事的情節上,有的聽課老師建議,根據學生的特點,甚至可以刪減課文A3練習,爭取更多時間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上,即電是如何到達我們家裏的過程。

第二次閱讀時,應該預留多一些時間,讓學生通過PPT 裏的流程,配合重點動詞性詞組“be connected to / flow through” 結合圖片,通過回答老師精心設計的 “what do we need to make these things work” 、”what is the relation among these things”、 “what does electricity give us” 知道electricity gives us energy和we can change electricity into different forms of energy. 通過知道不同的電器都需要電來工作,懂得 “electricity is a servant of mankind ”.迴應了開頭brainstorm 中 “what role does electricity play” 的問題

最後,關鍵部分在於學生的輸出,這裏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和準備。學生在看着流程圖和關鍵詞的情況下,讓教學講過的內容內化到腦子裏。並且結合實際,用自己的話連接起來,既考察了本課的內容,又鍛鍊的口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