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必備知識要點歸納

化學的學習需要歸納,所以九年級的學生想提高化學成績,就要學會自主歸納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必備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九年級化學必備知識要點歸納

  九年級化學必備知識要點歸納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水+氧氣

(2)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淨。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後,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九年級化學知識總結

一、水的組成

1、水的組成:水是純淨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2、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爲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爲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鬆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徵: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着,並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後的總體積通常不等於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

加,就是因爲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3)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4)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原子

不帶電 電 子(一)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於原子核內質於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爲什麼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二、相對原子質量:

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爲標準,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作爲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原子的實際質量/(碳原子實際質量×1/12)

注意:

1.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它的單位是1,省略不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