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精選10篇)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1

這個學期,我閱讀了唐彩斌《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通過作者與蔡金法教授、曹培英老師、戴再平教授等的交流,讓我這個讀者也能夠從中美兩國數學教育的異同,教師的專業成長,開放題教學三個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學習。三位專家從不同的研究領域,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使我受益匪淺。

中美兩國的數學教育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可以說各有各的長處。美國的數學課程設置既重視課程的共性,又注意個性,設置比較有彈性;更注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些先進的理念在我國的新課標中也有所體現,可以說我們在學習美國數學教育的精華。作爲一名一線的國小數學教師,我們在瞭解這些的同時,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上。

開放題的教學相對來說是一種新興事物,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從理解到操作層面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戴教授幫我們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從開放題的含義、類型,開放題在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怎樣編制開放題,開放題的評價幾個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操作性非常強。

曹培英老師提出的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學習+實踐反思=專業成長(前提是做有思想的行動者),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從以前的各種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中也多次聽到類似的提法,所以可以認爲這是種被普遍認可的操作方式。學習,代表着吸取百家所長;實踐,內化成自己的認識去操作;反思,找到優點和不足,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如此循環,老師的專業成長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作爲一名年輕的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者,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才能教好國小數學?有機會的時候,我就會向一些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去思考、去領悟、去提升自我。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唐彩斌老師編著的《怎樣教好數學---國小數學名家訪談錄》,跟着唐老師的訪談,感覺自己就坐在他們的旁邊聽着一樣,他們的言語頗有引領作用,讓我在瞭解了這些名家的想法外,也得到了很多啓示,時不時的也激發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學感想,我想也會豐富我以後的教學。

在訪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終身教授範良火的記錄中,範教授說:“現代信息技術幾乎可以改變數學教學的一切,其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因爲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都會發生改變。”是的,就如範教授說的那樣,信息技術影響着數學教學,這種影響將會涉及整個系統,而不是局部的和技術性的。比如說,在計算器產生之後,我們數學中計算教學內容就把一些繁雜的計算教學放棄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軟件如PPT、電子白板等的引進,進一步的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幾年前,我記得我帶領過一屆學生參觀了一個學校的科普館,裏面介紹了一個內容就是“未來教室”。在未來教室裏的學生上課是每一個學生課桌上都有一臺電腦,師生通過電腦進行教學活動,當時,我和學生都感嘆說:“這怎麼可能呢!”可是,就在兩三年後,我們就開始推廣起智慧課堂了。就在今年五月份我有幸去北京參加了“2019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國小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課堂,聽到了不一樣的教學,也感受到了新媒體新技術與教學之間的關係,更明確了以後教學的發展趨勢。讓我感受很深的一個點就是,北京的孩子上數學課,他們是通過編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學習效果比我們普通的講解效果要好很多。在這裏,他們的電腦操作技能比我這個教育者都要強,我想,這樣的我是沒有資格成爲他們的老師的,作爲一個新時代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還要不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這樣我想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記得當時有位上課教師說他們的團隊裏面不僅有數學老師還有信息技術老師,這是因爲,上數學的老師不懂信息技術,上信息技術的老師不會數學,所以需要信息技術老師輔助數學老師上好一節新媒體新技術的新課堂,實際上,這種配合是很麻煩的。我想,在未來不久,要上數學課我們必須具備信息技術技能了!

除了範老師的訪談之外,還有很多名家的言語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比如說,訪談吳正憲老師的那一篇。我相信,吳正憲老師對於小數教育者們來說,是一位很熟悉的名人了。訪談她的那一篇題目是——立足國小科,做好大教育。國小數學作爲基礎教育學科,我們要立足於我們的三尺講臺,在這裏,我們要啓迪學生智慧,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人生教育。從她的訪談言語中,我瞭解到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在單純的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爲主了,它更重視於啓發學生,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變得聰明起來;除此之外,數學教育也是在育人。數學的嚴謹性,是在告訴學生人生的規矩與方圓,必須按一定的規章秩序來辦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承擔責任;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自省,學會反思。我常常在思索,到底什麼樣的課纔是一節好的數學課,它的標準是什麼?我在吳老師的訪談中也明白了。吳老師對好課衡量的標準就只有四個字—以學定教。她說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他們的想法。其實,如果觀看過吳老師的課,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樣一點,那就是師生的交流語言很普通,他們的對話是真實的,她善於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她也能讀懂孩子的語言,善於將這些內容與數學知識銜接,將這些生活經驗、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層面。除了重視這種師生的交流外,吳老師還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好吃有營養,在教學材料上也要有所創新,在板塊的設計上也應有一定的特色等等。現在都說,要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要流於形式,在我們的課堂中一定要讓這句話名副其實的落實到位,我們要向吳老師所說的,要從思維與情感兩方面真正的讀懂學生,而讀懂的前提是我們要去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創造出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

數學教學工作在很多非專業人的眼裏,它或許只是數學教師在傳授一些簡單知識的一個過程,更有人會認爲只是在講講題目而已,沒有什麼內涵的。我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後來,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並不是那樣的。一堂好的數學課,它不僅能啓迪智慧,更能啓迪人生!而想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它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說,我們要了解歷年來的教育改革動態,我們要了解數學教育的發展,我們要了解教育教學的方法等等。我們不僅要提高各項能力,還要學習心理學,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樣我們才能站在教育的前沿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個暑假,提升自己,從讀懂讀透這本書開始吧!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2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買東西、分東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讀了《歐拉的故事》後,我更加覺得數學奇妙無比,發人深省。

文中的《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將長方形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決了父親的難題。當讀到這裏時,我非常羨慕歐拉的聰明才智,對他是無比的崇拜:小歐拉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歐拉的這種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跟歐拉比起來,我感到很是臉紅。每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很少積極的去解決問題,常常是直接求教於老師或媽媽,只要完成就行,更別說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另闢蹊徑啦。通過讀歐拉的這個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既要想別人之所想,又要想別人所不能想,想要超過別人,先要超越自己。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豔羨歐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歐拉一生遭遇了許多不幸:歐拉28歲,因贏得一項天文學的巴黎大獎(計算彗星軌道),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導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瞭。之後的歲月裏,歐拉的8個孩子又先後夭折;晚年的一場大火幾乎燒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擊沒有使歐拉倒下。

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想:歐拉是多麼的堅強!面對厄運始終不低頭、不放棄。而我遇到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喪氣:當我穿衣服時曾經爲一條褲腿沒反過來而懊惱時;當我吃飯時曾爲飯菜太燙而犯愁時;當我在小區停電後而覺得無法生活時;當我爲步行上學而覺得腰痠腿疼時;當我爲在家寫作業、背課文媽媽不在身邊而生氣時。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我跟歐拉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

歐拉是一面鏡子,昭示着後人,歐拉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品質,勤奮的學習態度、頑強的精神毅力,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是我們學習到的榜樣!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3

5月29日,風呼呼地颳着,讓人瑟瑟發抖。可我因閱讀了《監獄裏的數學家》讓我的心裏充滿了燦爛的陽光。

蕭瑟的風吹着這片戰後留下的廢墟。一切都是那麼地安靜。一名奄奄一息的法國軍官沒忘記自己對數學的追求,一直沒有停止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他的所作所爲感動了獄友們,大家都紛紛地伸出熱情的雙手幫助他。最後終於從這片廢墟中爬了出來,寫下七大本數學筆記,成爲了很有名的數學家,他就是彭色列。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讓我熱淚盈眶。原來成功在向每個人招手,關鍵在於你發現那雙手了嗎?你願意把自己走過的“路”選擇一條走到盡頭嗎?你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不退縮,不半途而廢,勇往直前嗎?其實成功只要我們不畏艱鉅,知難而上,勇往直前,成功的道路就在我們腳邊。不久便會成爲成功人士,就像彭色列一樣有名。

我熱愛寫作就如同彭色列酷愛數學。我的夢想是一定要踏上寫作的道路,並把它走到盡頭成爲一位著名的作家。現在我知道實現夢想的祕訣就是堅持,像彭色列一樣無論在何時何地,在什麼條件下,只要有好的題材,就一定要動筆把它記錄下來。就算寫下後的內容不理想,但至少我練了筆。寫作講究的是細觀察,多動筆,勤思考。

從今天起,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多閱讀書本,細觀察身邊事物,不畏艱鉅的用筆、用心去寫作。這樣才能成爲成功人士,成爲酷愛寫作人們的偶像。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4

在學校第一屆數學節期間,我觀看了《數學家華羅庚》,在這部記錄片中,我看到了華羅庚從草根到數學巨匠的人生經歷。

華羅庚,他是一位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數論研究的創始人和奠基者。

1911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因家境窘迫,華羅庚國中畢業後,便不得不輟學在雜貨店裏當夥計,他憑藉着對數學的熱愛,自學高中和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發現和研究數學問題。就這樣只有國中學歷的華羅庚被清華大學破格錄用,登上清華大學的講臺,成爲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天才的背後,是數百倍的汗水和付出。在華羅庚不同的人生階段裏,經歷了許多困頓與預料不到的災難,但他仍舊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孜孜不倦,刻苦鑽研數學,不斷向數學巔峯攀登。他的《堆壘素數論》被多國翻譯出版,他在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及卓越貢獻,對世界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向科學家學習,要學習他的研究精神,更要學習他對數學的熱愛。

記得在一個暑假的晚上,我上完課和媽媽走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個小超市,媽媽給了我二十元錢讓我去買冰棍。我走進超市,看到冰櫃裏的冰棍兒品種很多,其中有一種老冰棍兒,單買每根的價格是1.5元。如果買一包10根,總價是12元。我立刻在腦子裏飛速的運算起來,如果要買一包冰棍兒,12÷10=1.2,每根的價格就是1.2元,比單根買便宜0.3元,10根便宜3元,權衡結果之後,我拿起一包老冰棍兒,到櫃檯結了賬。

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我們應向華羅庚那樣,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這是華羅庚說過的一句話,是的,作爲新時代的我們,華羅庚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畏困難,自強不息,報效國家,將一生獻身於數學研究事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爲家裏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

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幹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那樣纔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天,我讀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三個女數學家》,裏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範文—全程指導寫作 –獨家原創面情節生動感人,我對她們悲慘淒涼的命運感到同情,同時也爲她們那艱苦奮鬥,努力學習,天天向上而感到欽佩。這位女數學家叫希帕蒂亞,出生在埃及,她從小家境貧苦,但爲了給她上學,竟然賣身當了奴隸,天天被財主打,而她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她決心要好好學習,報答父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過了二十年,希帕蒂亞學業有成,最後在幾何方面有所突破,註釋了《幾何原本》。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6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這一篇文章,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華羅庚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爲家裏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學習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

1932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管理員,他一人幹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都要堅韌不拔,那樣纔可以達到自己的要求,實現自己的夢想!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曆》,他上書皇帝,請求頒佈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曆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曆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脣槍舌劍的辯論。

最終,《大明曆》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曆》才頒佈實行。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爲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最佩服的數學家是蘇步青。因爲他有着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因爲他有着熱切的愛國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過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題目。他熱愛祖國,熱愛數學,他把他對祖國的愛戀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讚歎的事例,但是我想,數學家蘇步青的偉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師楊老師一席話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楊老師曾對蘇步青全班同學說過:“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爲了救亡圖存,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所以我想,蘇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師更令人記憶深刻。我會像蘇步青學習。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個又一個的算式。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7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羣、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爲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華老只有國中文憑,但他卻成爲了國際著名的數學大師。“三分天分,七分勤奮”,他的成功不僅僅只因爲他的數學天分,還和他的勤奮有着密切關係。

當時他家境貧寒,自己家裏開了一個棉花店。他就在裏面邊當店員,邊學數學。顧客詢問價錢時,他常常將算數結果告訴顧客。但他父親認爲數學沒用,根本不讓他看,甚至將王先生送他的書丟掉。但他是酷愛數學的,時常是自己一個人在微弱的燈光下看書。對面的豆腐店的夥計說他起來磨豆腐時,華老屋裏的燈早就亮着。他的勤奮和刻苦,奠定了他今後在數學領域方面的成就。

看看當時的環境,再反思我們的處境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支持,都比華老當時的情況強了不是一星半點,然而環境好了,我們大多都養尊處優,在享受生活,不努力,不學習,所以我們沒有壓力,沒有動力,就只能平平庸庸,碌碌無爲。所以,在和平年代,我們仍應該有憂患意識,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學習,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數學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從根本上來說,數學是要服務於社會生產的。但華老研究的數學是十分高級的,無法直接運用。於是他絞盡腦汁,研究出了“雙法”,爲那個大幹快上的盲目多於理性的年代裏注入了科學的成分,在一個文化水平還不高的社會中注入了數學理性的因子。以至於英國評論他“Mathematicsfor the Millions”。

甘爲人梯。不錯的,這是他自己對他自己的評價。不僅體現了他的奉獻精神,也體現了對下一代的無限期望。奉獻,這是華老對中國的偉大貢獻。他幾乎將生命的全部都用在中國的數學事業上。用自己的生命,爲中國數學開拓了一條通天之路。在此,我感到一股敬佩之意從體內流出。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8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叫《少年華羅庚》的兒童劇,少年華羅庚觀後感。我進一步瞭解了華羅庚這位中國偉大的數學家的一些事,很受啓發和激勵。

華羅庚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到國中的時候家裏就沒錢供他讀書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只讀到國中的窮孩子經過不懈地努力,最終成爲世界偉大的數學家。我覺得他成功的最大的原因是努力、刻苦和肯動腦筋。

華羅庚讀國中的時候,有一次他向老師借了一本書,書上寫的是關於五次方程的解法,觀後感《少年華羅庚觀後感》。但華羅庚覺得這個解法似乎不對,於是他廢寢忘食地鑽研這個問題,結果積勞成疾,還因此瘸了一條腿。但華羅庚沒有灰心,持之以恆,繼續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最後終於證明書上五次方程的解法是錯誤的。

於是,只有國中學歷的華羅庚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數學論文,並因此被中國最有名的清華大學錄取了。從此,他在數學的海洋裏暢遊,並最終成爲世界有名的大數學家。看完這部兒童劇,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華羅庚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妥協、不言敗的堅持精神!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向他學習,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專心致志的學風,努力成爲一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

當然,他是愛國的。如果他沒有回國,繼續在美深造,他肯定會站在數學界的最高峯。但他回來了,“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這是他對留美學生的呼籲,更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大師就是大師,以國家復興爲己任。而我們,不正應該向他學習這一點麼?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9

在盲人數學家歐拉、詩人數學家谷超豪、第一位女數學家希帕蒂婭等許多著名的數學家面前,我還是認爲數學五子小高斯最讓我們喜歡、敬佩。

高斯出生於一個貧窮人家,很小的時候他就有了驚人的數學天賦。在他三歲時就發現了父親的計算錯誤。

其中,小高斯在一堂數學課中的舉動,讓我深深不忘。一天,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數學題:1+2+3+……+97+98+99+100等於多少?高斯並沒有像同學那樣一個數加一個數地運算,而是細心地觀察着每個數,他發現1+100=101、2+99=101、……,就這樣他發現一百個數可以分爲兩個數一組,一共有50組,50個101相乘=5050,答案就出來了。小高斯高興地跑到老師身旁,說“我算出來了”,老師頭也不擡地說“去去去,你錯了!小高斯又說:“我想我是對了”,老師擡頭瞧了一眼,才發現小高斯的答案果然是正確的,老師驚呆了,連自己都算了很久,一個學生纔算了半個小時,不愧是數學天才呀!

通過高斯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當我們遇見數學難題時,需要勤思考、善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解題規律。

《怎樣教好數學數學名家訪談錄》讀後感 篇10

自從我讀完了《數學家的故事》,腦子裏就會時不時地跳出幾個數學家,比如高斯、牛頓、阿基米德、華羅庚。

我最崇拜的是約翰·伯努利,他1667年8月6日出生於巴塞爾。他不僅自己厲害,還成功教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數學家,其中包括18世紀最著名的瑞士數學家歐拉、瑞士數學家克萊姆、法國數學家洛必達,以及他自己的兒子丹尼爾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我也崇拜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與牛頓、高斯並稱爲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在羅馬士兵攻打自己的國家時,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急着逃跑,因爲他還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解一道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命令他到馬塞勒斯去,遭到了阿基米德的嚴詞拒絕,他表示除非解答出問題,並給出證明,否則是不會去的。這句話把羅馬士兵激怒了,就這樣,阿基米德喪生在羅馬士兵的刀劍之下。

我還崇拜牛頓呢!因爲他曾經說過一段經典的話:“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爲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爲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爲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在遙遠的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裏,牛頓出生了。牛頓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擔心牛頓是否能活下來,沒想到這樣弱小的一個小傢伙會長成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

除了蘋果砸在頭上發現了地心引力,牛頓還製造了磨坊的模型、小水鍾等。他還發現微積分,對光的研究也有貢獻,還構築力學大廈呢!真是牛呀!

讀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我感覺自己全身充滿力量。有一次奧數小考試,我被三道難題給難住了,我怎麼想都提不出解題方法。這時腦海中似乎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潘晨熙,你一定要用盡全部力量,來選取咱們應遵循的道路啊!”哦!原來是笛卡爾爺爺呀!好的,我會盡心盡力做完它們的。“你一定要冷靜!”他又說。“我一定會的。”我說。我繼續認真審題,啊,我做完了!我要感謝數學家給我的啓示,我長大了一定會成爲數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