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人美術教學反思

教學環節中教師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學生養成對生活中多種廢舊材料再利用的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快樂的人美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快樂的人美術教學反思

  快樂的人美術教學反思【1】

在《快樂的人》一課備課過程中我已預設到學生遇到的困難會比較多,加上我校教學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電線材料的準備、剪開和連接上學生製作起來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這種技能性較強且又涉及到安全問題的課,不僅需要學生多多鍛鍊,而且需要更合適的場地和時間才更妥當。那是否就選擇放棄?(因爲教學進度所限等原因,以往我們也會對一些實施有困難的教學內容選擇不上)可是再看看課題《快樂的人》,我又實在不捨得放棄一次感受快樂的機會。

於是我靈機一動,藝術是相通的這一道理應該更適用於本領域的學習。教學中,我建議學生採用各種自己喜歡的、有風格特點的線來畫一畫快樂的人,然後用各色油畫棒圍繞着人兒塗塗抹抹,那些直線的、曲線的人兒閃閃發光,他們有的在草地上舞動、有的在運動場上奔跑跳躍、有的在木馬上旋轉、有的在飛機上飛翔、有的在鞦韆上盪漾、有的在恐龍樂園裏追逐恐龍……內容豐富極了,題材新穎極了!

不僅輕易解決了本課材料準備和製作時會遇到的困難,又體會了一番獨特的畫畫感覺,孩子們釋放出無比的快樂!他們快樂了,我們的課題《快樂的人》也似乎更真實更有價值了!由此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對於教材的創新使用以及對學習方式的轉換和特殊表現形式的嘗試,不僅會有效果獨特的作品出人意料地呈現出來,更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欣喜,何樂而不爲呢?此時腦中突然冒出某優秀同行的一句話:“藝術是需要規則的,而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快樂的人美術教學反思【2】

《快樂的人》一節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本課教材中呈現的作品的選材既適宜於學生製作又易於保持造型,輔以柔軟的`皺紋紙纏繞,剛柔相濟,動靜相宜。嘗試新穎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陳規,而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自由地去表現人物活動姿態,正是同學們所喜歡的課程。

課堂中首先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約瑟芬·貝克的動感雕塑,引導學生從多種藝術形式中發現線造型藝術,發表自己對“動感雕塑”的感受,瞭解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引導發現線材造型藝術,引起學生對動感雕塑的興趣。接着教師讓學生自主的大膽造型。當學生對線性材料有了一定感受後再提出本課教學目標,並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演示,是學生掌握了線材的基本製作方法。

不足之處,由於受習慣的影響,個別同學可能拘泥於真實的人體比例,作品顯得死板。多數同學使用的是教學材料袋裏提供的材料,沒有蒐集不同種類的線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否積極主動思考、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大膽進行造型表現還不夠。